當我們的摺紙登上《科學》之後,航天工程師就上門了:能不能把衛星給折起來?|陳焱

陳 焱 ·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講席教授
格致論道第91期 | 2023年3月4日 北京
大家好,我是陳焱,來自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我主要研究機構理論和它在工程中的應用,大家見到的所有會動的工程裝備,都是我們感興趣的。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硬核摺紙指南:從藝術走向科學》。
說到摺紙,大家第一個印象就是孩童時的記憶,比如紙飛機、紙船,當然也包括千紙鶴,這是我們手工藝術裡的代表。
▲ 山東臺兒莊用千紙鶴緬懷先烈
千紙鶴代表著美好的記憶,山東臺兒莊就曾用千紙鶴來緬懷先烈。
▲ 世界第一部摺紙書《秘傳千羽鶴折形》
同時,千紙鶴在摺紙歷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雖然摺紙有很多年的歷史,但是摺紙的記錄,是從日本僧人寫的《秘傳千羽鶴折形》這本書開始的。
自然和人類的摺紙大師
摺紙其實並不僅僅屬於人類,自然界中也有很多摺紙大師,我今天給大家帶來兩位。
一個是植物界的代表——櫸樹的葉子。其他樹的葉子是從一個小葉片成長成一個大葉片,而櫸樹葉子特殊的地方在於,它在葉苞裡像花朵一樣從小長大。葉苞被撐裂之後,它就經過一個折展的過程,展開成葉片。
動物界的摺紙大師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甲蟲。甲蟲有一對軟翅和一對硬翅,軟翅平常是摺疊起來藏在硬翅底下的,當遇到危險或要長途飛行時才打開。問題是它們沒有手,要怎麼開啟翅膀呢?它們是用身體裡的壓力,把體液壓到翅脈裡,能在毫秒級別的時間“嘭”一下把翅膀開啟,就可以飛走了。
但是飛起來很爽,飛完之後麻煩就來了,甲蟲怎麼才能把翅膀摺疊起來呢?它就在背後用左邊和右邊的翅互相敲擊,慢慢把體液壓回身體裡,翅膀才能折起來,這個過程就需要10多分鐘的時間。
▲ 雨中漫步(陳曉)
自然界的摺紙也給人類研究很多啟發。尤其是在這個世紀,摺紙上升成一個非常高階的、歎為觀止的藝術品。這是我們中國的摺紙藝術家陳曉創作的《雨中漫步》。他用一張紙,透過複雜的摺疊形成了一個美女撐傘的圖案,獲得了去年(2022年)國際摺紙大賽的冠軍。
▲ 方形扭轉圖案(佈施知子)
上面是日本摺紙藝術家佈施知子創造的圖案,它叫方形扭轉(square-twist)圖案。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紙面上有很多正方形突出來,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扭轉。那麼你肯定要問,這個東西是怎麼折出來的?它其實並不像我們折一個紙飛機、一個紙船那麼簡單,而是背後有很複雜的幾何設計,這就涉及到摺紙背後的數學。
數學家在研究摺紙時,並不是那麼立體的、五顏六色的,而是回到了一張白紙上,用黑線來描述摺紙的圖案,我們稱之為“山谷線的分佈圖”。所謂的“山線”就是折向你的線;而“谷線”就是遠離你的線。
一旦有了山谷線分佈圖,你就能把一張紙折成複雜的幾何形狀。大家來猜猜,上面這個圖案會折成什麼呢?
其實折成了一隻貓頭鷹。左上角那個比較複雜的、扇形的部分其實就是貓頭鷹的尾巴。感興趣的人也可以找一找貓頭鷹的眼睛是從哪個地方折出來的。
▲ 基於計算技術的曲紋摺紙
隨著計算機圖形學的發展,摺紙藝術家不再滿足於做直線的摺疊——直線摺疊往往帶來的是平面的效果。為了追求曲面的、更美的圖案,“曲紋摺疊”被引入進來。這個曲紋要怎麼折呢?其實曲紋有很多折法,有溼折法,就是先把紙搞溼了折。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找一張結實一點的紙,用圓珠筆在上面拼命地畫曲線,它就自然而然可以摺疊了。
工程師眼中的摺紙術
我是一個工程師,那摺紙在工程師眼裡又是什麼呢?我們正在想盡辦法把這個古老的手工藝術應用到工程領域,讓它發揮作用。
尤其是航天科技上有大量的摺疊需求。大家知道,太陽能帆板、衛星天線這些大型結構是沒有辦法放到小小的火箭整流罩裡的,所以必須把它也折得小小的,才能在體積上滿足火箭整流罩的尺寸,發射到太空後再快速地展開。可以說,航天科技的發展促進了摺紙工程學的誕生。
影片裡是美國設計的一個概念性的遮光罩,這個衛星是用來做系外行星探測的,但恆星太亮了,使它看不到行星,所以就要造一個遮光罩,這樣衛星就可以做深空探測了。
要把摺紙用到工程上去,第一個問題是工程上很多結構都並不像紙張一樣柔軟,而是剛硬的結構。所以,我們就要把這個紙片認為是剛性的,而所有的摺痕就像門的鉸鏈一樣,是可以發生扭轉的。
這樣一來,我們其實是在研究一種特殊的摺紙——剛性摺紙。我們認為紙片是不會產生變形的,就把純數學的問題轉化成一個球面機構的問題。這就回到了我的老本行——機構學。首先要分析這些已有摺痕到底是剛性的還是非剛性的?如果它是剛性,就很容易用到工程裡;如果它是非剛性的,那就有點麻煩了。
這是剛才提到的方形扭轉的摺痕,當我們研究它的機構運動學行為時,實際上是要關注它的山谷線的分佈。大家關注中間這個正方形,在傳統藝術裡(左一),中間這個正方形的4個邊都是山線,但其實也可以布穀線,比如說第二個就是兩山兩谷相對,第三個是兩山兩谷相鄰,第四個是一山三谷。
這會帶來什麼效果呢?就是上面這四幅圖,它們的摺疊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了。透過複雜的幾何運算會發現,在摺疊過程中,前兩個是非剛性的,如果硬折它,圈出的梯型面板會發生彎曲。但如果面對一塊鋼板、一塊木板,是沒有辦法把它彎曲的,這就意味著摺疊過程不會發生。
剛性摺紙要求所有的面板都不發生變形,可以很容易地摺疊起來。我們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分析已有的摺痕,同時還要發明新的摺痕來適應不同的工程需求。
這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設計的一個可折平的管狀結構,可以把一個很長很長的管子折平。航天上一些框架式的結構就可以以這個為基礎進行摺疊。

我們平常看這個管子的時候,都是豎著看它。其實一旦把它橫起來,就會發現還是一個摺紙帳篷。它的特點是單自由度,很容易展開,可以創造出一個很大的空間。同時它是紙做的,所以環保、輕質。這個設計獲得了日本技術與商業計劃大賽地震重建部的部門獎。
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小號的模型,可以看到它可以簡單地展開,還可以很容易地收攏起來。這是正在開發的一個產品,是寵物的帳篷。如果你帶寵物去酒店,就可以把它安放在裡面。

然後我們又迴歸到老本行,去設計新的圖案。除了直的管子,我們還設計了各種彎曲的管子。
甚至還有兩個通路的管子。兩個通路有什麼用?可以用來做隔聲的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它的聲學效果是不一樣的。
用摺紙設計航天部件有多難
在摺紙時,我們認為紙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計,是零厚度的。
就像這個圖片裡,當折這張紙的時候,可以很緊密地摺疊。但在工程結構中,比如太陽能帆板、衛星天線,這些結構的厚度是不能忽略的,摺疊過程會產生物理干涉,沒辦法緊密摺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航天上的太陽能帆板都是一個方向、W形狀的摺疊,因為兩個方向同時折就會產生物理干涉。
▲ 厚板摺紙:從球面機構到空間機構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回到最原始的機構學的角度:球面機構要求所有摺痕交在一個點上,但交在一個點的後果,就是物理干涉必然存在。所以,我們不把所有摺痕都放在它的中性面上,而是放在這個厚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這樣一來,這些摺痕不交在一個點上了,它的機構運動學模型就由球面機構變成了空間機構。
由於我們之前在空間機構方面有很多研究,所以很順利地把各種各樣頂點的厚板問題解決了,建立了厚板摺紙的運動學模型。
解決了頂點之後,就可以把一個好大好大的平面結構,透過厚板的方式收攏起來。
這不僅解決了航天結構上的雙向摺疊問題,也回答了一個科學界的難題,所以這成為國際機構學領域發表的首篇《科學》(Science)論文。
現在,我們可以把一個大平板折起來了,航天工程師就很高興地來了。他說:你看現在可以摺疊了,但這樣一個結構,仔細看就會發現實際上表面有一層一層的臺階,這個做太陽能帆板還不錯,但要做天線的話,這些不均勻、不平整的表面會造成天線不能正常工作。
甲方提出的要求我們必須滿足,所以我們就灰溜溜地跑回實驗室,又做了大量機構運動學的反算,把上表面所有的摺痕都轉移到它的背面去了。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轉移,要做很多機構學演算。最後真的設計出一個完全平整、而且摺疊方式跟原來一模一樣的天線設計,可以用來做相控陣天線。
▲ 拋物柱面折疊
這個都做好了,但甲方的要求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很遺憾,所有的甲方都是這樣。現在又要我們摺疊一個拋物面或者拋物柱面天線,這樣的天線在航天裡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所以我們又灰溜溜回到實驗室,“吭哧吭哧”做了很多機構學上的工作。
▲ 拋物面摺疊
終於,我們把拋物柱面和拋物面天線都完成了摺疊。當然,目前的工作還處在基礎研究領域,所以大部分只是從“不可能”變成“可能”,哪一天這個結構才能從“可能”變成“可行”,最終發射上天呢?我們可以共同地期盼一下。
從天上回到地上的應用
發射上天之後,甲方又回來說:除了這個天線要飄在天上之外,我們還要建月球基地,你是不是考慮也給折了?我說為什麼呢?月球基地讓宇航員去建好了。
他很無助地跟我說:宇航員都穿成這樣了,怎麼建一個自己的房子呢?很不方便、效率很低,還是在地球上摺好送上天,宇航員開啟就好了。我說好吧,那我們努力吧。
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模組化的摺紙單元,可以用來做房子。它有不同功能的模組,最後一個模組是沒有折展功能的,因為它是衛生間。利用這種摺疊方式,可以把一個很大體積的物體進行最緊密的壓縮,然後把它送上天。
我在建築學院的朋友看到這個設計後非常感慨,說要不然把它拿去做露營房屋吧?我說可以啊。你拿去做露營房屋,同時我們也可以做月球基地。你想,住在一個跟月球基地同款的房屋裡露營,是不是心情瞬間就變得高大上,窗外的星星也變亮了?
了做航天上的應用,其他領域也有很多摺紙可以發揮的地方。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大家開車的時候車前面有保險槓,保險槓後面有兩個吸能盒。一般車的吸能盒就是一個方罐子,貴一點車的吸能盒是波紋型的。左邊這是寶馬車的吸能盒,大家知道波紋型造出來很複雜,要透過鑄造等其他方式造出來,成本比較貴,據說這個吸能盒要2000塊錢。
我們在實驗室裡做了右邊這個有摺紙圖案的一個類似方型的吸能盒。摺紙圖案的存在,能使它在受到衝擊過程中能吸收比原本多50%的能量。或者反而言之,在吸收同樣多能量的情況下就可以減輕結構的重量,這在汽車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個吸能盒的工業生產成本還不到500塊錢。所以大家可以考慮一下把寶馬車的吸能盒換成我們這個,將來維修時比較省錢。
除了折平面結構,我們更感興趣的是把立體的結構壓扁,這是一個很大的折展比,甚至說體積折展比可以達到無窮大。但數學家會告訴你,多面體是不可以剛性摺疊的,因為裡面有空氣。

那好,我就把這個多面體的表面切一刀,讓空氣跑出來——當然實際原因不是這樣。我們引入了剪紙,用剪紙的方式把一個多面體緊密地摺疊起來。
我們還做了一些細緻的工作。大家看動畫裡這個鉸鏈的部分,好像跟平常的門鉸鏈有所不同。我們做了新的開發,讓它變成具有雙穩態的鉸鏈,從而使整個結構具有3個穩態。就是用這個繩子一扽一扽的,它有3個穩定的結構,機構可以穩定地停在這3個位置。這是一個很基礎的研究。
工程師永遠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有什麼用呢?對呀,它有什麼用呢?我們找到微電子學院跟做天線的老師合作。天線的工作頻段和它上面電子器件的面積是相關的,所以如果把一個電子器件附在它的上表面,隨著機構在不同穩態的停留,它面對饋源的面積會發生3個情況的變化,那就可以把1個天線變成3個天線來用。
▲ 頻率可重構的5G天線
我們在實驗室裡做了一個頻率可重構的5G天線,它可以在5G的3個波段工作,也就是成功地把1個天線變成3個天線了。
▲ 基於三穩態結構的折展亭
但這個工作又遭到了建築學院老師的嫌棄,他說你們模型做的太醜了。然後他就給我們造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折展亭。他還提出一個問題,以前老是折方的,其他形狀的行不行呢?我們就發現,任何形狀都是可以的,所以有三角形的、六邊形的折展亭。
▲ 折展亭CAD效果
建築學院的大佬還親自操刀,給我們做了折展亭的CAD效果。可以看到,在藝術家的手裡,折展亭不再是簡單的三角形片,而是像花朵一樣的片,當它展開的時候,真的像一朵花一樣
那麼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大家想知道背後艱辛的科學過程,請訪問我的網站。
謝謝大家!
文章和演講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格致論道講壇立場。

版權說明: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媒體轉載和摘編,
並且嚴禁轉載至微信以外的平臺!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臺)提供技術支援。歡迎關注格致論道官網: self.org.cn,微信公眾號: SELFtalks,微博: 格致論道。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格致論道講壇”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訊、影片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