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排隊搶購到無人問津,香港又一個經典特色走向沒落!

六十萬港漂都在這兒
大家是否還記得,曾經家裡想買電子產品,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去“大型電腦城”轉轉。
(圖:香港01)
在香港,高登、黃金、旺電這三大電腦商場曾是“三巨頭”,鼎足而立,風光無限。
而如今,這些曾輝煌一時的香港大型電腦城卻逐漸走向了沒落。
2月9日,有市民前去香港的旺角電腦中心(旺電),卻發現這裡早已人聲稀疏
(圖:香港01)
共有三樓的旺角電腦城,大部分營業的店鋪都已關店,很多店鋪的門面上,都赫然掛著“旺鋪招租”的告示。
(圖:香港01)
一些仍在堅持營業的店鋪,也大多不再售賣電腦產品,轉而尋求其他生計。
看到這樣的情形,不少人感嘆:“好似一個時代的終結….”
(圖:香港01)
曾風靡一時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腦城可以說就是個寶貝疙瘩,裡面啥電子產品都有,價格也非常親民。
(圖:香港01)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電腦城,它甚至成為了城市裡的新地標。
並且來電腦城買東西的顧客在人流高峰時期,往往都要大排長隊…
(圖:香港01)
上世紀90年代,當電腦還是一種新奇而昂貴的物品時,香港深水埗的高登電腦中心、黃金電腦商場,以及旺角電腦中心,已經成為了科技的前沿陣地。
(圖:網路)
其中旺角電腦中心成立於1991年12月,已經有34年曆史。
共有三層樓,面積約2.5萬平方呎,是旺角首間“腦場”。
(圖:香港01)
主要就是售賣電腦硬體及周邊配件,也有銷售手提電腦、軟體及流動隨身聽及配件等,還有修電腦、組裝電腦的服務等。
不僅如此,還能自己“DIY組裝電腦”
(圖:香港01)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在電腦城的各個攤位間挑選配件,然後找一個靠譜商家進行組裝。
另外,高登電腦中心和黃金電腦商場作為深水埗地區的標誌性電腦城,同樣承載著無數人的回憶。
(圖:香港旅遊發展局)
高登電腦中心以售賣電腦整機和硬體為主,而黃金電腦商場則主要售賣電腦軟體與周邊配件
(圖:香港旅遊發展局)
並且每年還有個電腦節,各大商家會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吸引大批市民前來購物。
時至今日,這些電腦城的店鋪卻越來越少,甚至可以用“淒涼、慘淡”來形容…
(圖:香港01)
風光不再
如今,“電腦城”已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了。
曾人聲鼎沸的“電腦城”,以“電腦城”為名的建築,都逐漸轉型成為了“綜合賣場”
不止是香港,中關村、華海3C等曾名噪一時的電腦城也未能倖免。
(圖:搜狐)
就連曾經微軟副總裁來到海龍電子城,都忍不住驚呼“這裡是全球最繁忙的店。”
而如今都已經漸漸沉寂。
(圖:網路)
不少地方的電腦城也紛紛宣告轉型。
廣州的電腦城已經變為體檢中心,一樓建成了茶餐廳;
中關村也徹底轉型為創新創業一條街。
(圖:網路)
有光顧香港旺角電腦中心二十多年的老顧客表示:
以前每次均會花費200元至300元購買周邊等產品,但現在更多的會選擇網購。
(圖:香港01)
的確,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電腦城的輝煌逐漸褪去。
網購的便捷性、價格透明度和豐富的選擇,讓越來越多的顧客都轉為線上購物。
(圖:香港01)
曾經需要費盡口舌砍價、費時費力挑選配件的場景,如今只需輕點滑鼠就能輕鬆完成。
這可能也是香港電腦城沒落的原因之一吧…
打造新的“特色名片”
其實不只是“電腦城”有這樣的現象,香港的“玩具街”也是如此。
香港灣仔有一條獨具特色的街道,以售賣玩具而聞名。
從1990年開始,街上陸續開設了幾間銷售具有收藏價值玩具的店鋪,這裡也逐漸開始成為“玩具人的天堂”
(圖:網路)
無論是1980年代風靡一時的超合金玩具,還是曾掀起換購熱潮的史努比和Hello Kitty等玩具,這裡應有盡有。
(圖:東網)
每當中秋節來臨,這些玩具店就會將五彩斑斕的紙燈籠掛滿店鋪,宛如一座“中秋廟”,也算是體現香港濃厚的傳統氣氛。
(圖:香港01)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小朋友更傾向於電子遊戲和新型玩具,已經很少有人會購買這些具有特色的舊款玩具了。
(圖:星島頭條)
所以這些玩具店鋪都已經陸續結業,曾經琳琅滿目的玩具店鋪如今已經所剩無幾,只剩下稀稀疏疏的4間玩具店還在堅守…
(圖:網路)
這也讓不少港人感慨萬千:“香港逐漸失去了它的獨特魅力。”
話又說回來,香港的這些“電腦城”、“玩具街”,難道真的只能被時代的大潮所取代嗎?
反觀深圳的華強北,如今也能吸引大批遊客前去消費,甚至成了很多外省遊客“低價消費”深度遊的首選之地。
(圖:星島頭條)
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子集散地,如今“華強北”就是深圳的一張特色名片,說它是深圳的“土特產”也不為過。
(圖:網路)
這裡的運動手錶、耳機,頂配的也不過二百塊;
手機殼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均價才八塊,就算“月拋”也不心疼。
(圖:網路)
甚至有不少港人專程來這消費,還有人說:“除非你花錢很理智,不然很難空著手出來。”
(圖:星島頭條)
還有外地的一些電腦城,它們也在積極求變,嘗試引入餐飲、休閒娛樂等多元業態。
比如舉辦電競比賽、攝影沙龍等各種活動,努力打造年輕化的社交中心。
這些創新的嘗試,也讓人看到了實體商業的無限可能。
(圖:網路)
所以通仔認為,無論是香港的“電腦城”、“玩具街”,還是其他地方的實體商業,只要敢於創新、勇於嘗試,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不被時代所淘汰!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本文作者  

天天被爸媽遠端催婚的 @圈妹
*影像影音及新聞資料來自網路,本文由港漂圈原創,本文圖片影音及文字僅作分享,不作為商用,轉載請聯絡港漂圈公眾號(ID:gangpiaoquan
把港漂圈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推送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