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爆了!澳洲幼兒園現重大虐童醜聞!家長被瞞多年,政府無動於衷!

辜負了信任
父母把孩子送進託兒所時,他們期待的是一個安全、溫暖、充滿關愛的環境。
然而,在澳洲,一些托兒機構卻背離了這一初衷,成為孩子們的“恐怖屋”。
近日,一場來自ABC長達六個月的調查揭示了該行業的黑暗面:
虐童醜聞、監管漏洞、管理混亂…
這一切,正在嚴重動搖澳洲家長對幼托行業的信任。

每天,Jane都會收到來自託兒所的照片:
她的兒子看上去很開心,玩耍、學習,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然而,這些看似平靜的畫面背後,卻隱藏著令人震驚的真相。
她的兒子和其他孩子被綁在兒童座椅上長達數小時,
遭受強行餵食、掐捏、拉扯,甚至被摔在地上。
而她,卻是直到兩年後,才從檢察官口中得知這些殘忍的細節。
Jane說道:
如果我早知道,我本可以做更多的事。
她至今仍為未能及時保護孩子而自責。
2021年4月至10月間,Jumpstart Education在新州的一家托兒中心發生了嚴重的虐童事件。
法院檔案披露,至少七名兒童長期遭受粗暴對待。
有三歲的孩子被強行固定在兒童座椅上五到六個小時,甚至只有在拍照給家長 “彙報” 時才被短暫解開。
一名涉事教師Amara Jaroudi為了防止一個孩子搖晃座椅,竟用繩子將座椅綁在圍欄上!
她還曾故意往孩子身上潑水,只為取樂。
孩子們不僅被限制行動,還被強行餵食,甚至被掐、被扔。
一個三歲自閉症男孩因嘔吐,竟被教師將頭按進垃圾桶。
而一名兩歲的女孩因為哭泣,被拽著手臂和腿甩到長椅上,
甚至在哭得更大聲時被捂住嘴巴,不讓她發出聲音。
更令人髮指的是,這些暴行在托兒中心持續了數月,
但期間卻沒有人報警,也沒有任何監管機構介入。
Jane直到2023年才得知兒子曾遭受的虐待,
而告訴她的不是託兒所,也不是政府監管部門,而是檢察官。
她回憶道:
我當時震驚到說不出話,我甚至不敢再聽下去…
自己竟然完全被矇在鼓裡,直到兩年後才知道孩子曾經歷了什麼…
不僅是Jane,所有受害孩子的家長都沒有在第一時間被告知。
Jumpstart的管理層選擇了隱瞞,而教育部門也未能及時採取行動。
虐童事件曝光後,Jumpstart及涉案教師Amara Jaroudi承認了相關罪行。
法院最終對該公司處以186,620澳元的罰款,其中強行餵食兒童的行為僅被罰款8,280澳元。
Jaroudi 因七項罪名被判罰38,650澳元。
但對於Jane而言,這樣的懲罰根本不值一提。
她憤怒地表示,這些孩子承受的心理創傷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
而施害者卻只是付出了一筆微不足道的罰款。
不僅如此,雖然Jumpstart的五家托兒中心雖然在2022年關閉,
但它們的經營者——Thomas Fanous及其妻子Sally,如今卻已經轉行進入 NDIS(國家殘疾保險計劃)行業。
他們的新公司聲稱要 “建立信任,提供溫暖的服務”。
當記者前往Fanous夫婦的新公司詢問Jumpstart事件時,對方拒絕回應,並要求記者離開。
Jane看到這則訊息時,氣憤得幾乎作嘔。
這樣的人竟然還能繼續開公司?
還能去服務殘疾人?
政府居然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澳洲的幼托行業雖然有國家級標準,但實際監管權由各州掌控,
各州在檢查、調查和處罰方面的執行力度大不相同。
一些州定期進行突擊檢查,而另一些州幾乎不做任何監管。
即使發現嚴重違規行為,許多中心依然能繼續營業,甚至換個行業重新 “出發”。
如今,Jane的兒子已經七歲,被確診為自閉症。
她不知道孩子在託兒所裡遭遇的一切,是否仍然影響著他的成長。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她再也無法輕易信任任何托兒機構。
Jane說道:
你把孩子交給他們,期待他們去愛、去照顧孩子,
但最終,他們做的事情卻完全相反…
監管的缺失、處罰的寬鬆,讓無數孩子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而更讓人寒心的事,在社交媒體上,有澳洲的幼教老師表示,這類事並不是個案,
這也是為什麼內部人士建議家長們在挑選幼兒園時,一定不能只看表面,硬體、裝修、課程設定這些是不是高大上,而更應該注重員工、老師、管理等細節,

墨爾本一位幼兒園老師梁星星曾寫下過自己的擇園建議:

就和一切的服務行業一樣,幼兒教育服務的質量也都會有參差不齊。那怎麼樣才能選擇好的幼兒服務,不做坑孩子的爹媽呢?我建議爸爸媽媽一定在事前做一做功課,比如上網看幼兒園評級,以及去參觀幼兒園的設施等等。以下給出幾個爸爸媽媽挑選幼兒園的建議。
1. 看幼兒園評定等級
在澳洲,全國幼兒園都得在ACECQA 的測評按7個標準評等級,分為以下五個等級(有興趣的爸媽-see- http://www.acecqa.gov.au/educators-and-providers1/assessments-and-ratings):
Excellent rating, awarded by ACECQA 優秀評級,榮獲ACECQA 榮譽優秀評級 (如果你要去的幼兒園是這個等級,直接就去吧!準備錯了)
Exceeding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 超越國家標準評級
Meeting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  符合家國標準評級
Working Towards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 低於國家標準評級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Required 需要嚴重改善 (這個評級不說,大家都懂)

而質量評級的結果會在國家登記冊記錄和Starting Block和 MyChild網站(https://www.mychild.gov.au/) 上釋出,爸爸媽媽是可以在網上查到的。
2. 看課程(curriculum )
在澳洲幼兒教育的curriculum和學校系統的不一樣。這裡沒有教學任務,沒有教學指標。但老師的一言一行,幼兒園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們的curriculum。這個比較抽象,所以我說說我個人的想法,家長可以自行衡量。
推薦:
我推薦幼兒園能夠提倡小朋友自由選擇他們感到快樂安心的地方玩耍,所以提供的是Indoor/Outdoor (室內外)。小朋友不是囚犯,他們可以自由出入房間,沒有固定的“放風”時間。只會在天氣不適合的情況下和小朋友協商留在室內。
同樣地,我非常推薦提供Progressive day的幼兒園,小朋友不需要在同一時間吃飯睡覺。老師會因應小朋友個人獨立作息而為小朋友安排適合的時候進行吃飯和午休。
不推薦:
工廠式作業 (流水線,每個小朋友都得按著老師時間表走)
監獄式管理(排隊,固定的放風,不容許小朋友有個人獨立行為思想)
如何辨識:吃下午茶的時候去Orientation看看就知道了。下午茶是小朋友起床,上洗手間,吃東西的時間,一定會很亂。所以不是看亂不亂!而是看老師和小朋友緊不緊張,老師願不願意放緩腳步來教育小朋友獨立。就像之前所說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大綱。
3. 看老師與小朋友關係
在註冊入園之前,爸爸媽媽都應該去參觀園內設施。但是,我想說的是,設施再好,也及不上老師與小朋友的關係。我一直推崇 John Bowlby 的attchement 理論。成人與孩子的關係才是決定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原料,環境設施雖然重要,但不是最最首要的。
入園參觀,要看老師對小朋友的意見是不是尊重,小朋友的訴求能不能得到老師相應的回應。
比如,小朋友不想去換尿片,老師是採取怎麼樣的方法呢?是直接拉著小朋友走,還是和小朋友分析更換尿布的重要性呢?從一個小小的舉動,你就能看出園內老師對幼兒的態度。特別年紀小的孩子,還不會用言語表達,就更需要老師的耐心了。
來源:各大澳媒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突發!澳洲人慌了!國民級福利,遭遇重大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