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我是一個依賴模仿他人的機器人​

本文來自豆瓣小組“INTJ (Introverted.Intuitive.Thinking.Judging)”
由豆瓣使用者@momo 授權釋出
原文標題:感覺我是一個依賴模仿他人的機器人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感覺我是一個依賴模仿他人的機器人,比如新入職,在面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和不同職稱的領導或者同事時,我必須透過觀察、模仿跟我處境相似的同事,才能在某人面前表現得從容得體。但當我學習到面對某人的應對方法時,又能對相似的人精準定位,歸類到已學習型別。
又比如線上跨部門溝通時,對同一輸出物件,看過一次同事教我的術語,我就能在之後的溝通中拿捏好語氣和用詞。但切換輸出物件後,我又失去了這項能力。
以前上學,語文老師總覺得我寫作能力強,想象力天馬行空。但是我自己知道,並不是這樣,我好像只是看的書多,在模仿或者說改寫書上的片段。
 豆友評論 
@
你只是收集的相關資料不夠多,等資料夠多了,形成規模體系化了,你就會減少這種感覺
@fish fish
挺好的,這樣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日月星辰
模仿得好也是一種很好的能力,比如敏銳的觀察力,很強的執行力
@鹿克思主義者
咱們智人靠的不就是學習能力嗎
@Evenmor
眾所周知,學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模仿並探尋出自己的模式
@AJ2333 
之前看過一本九幾年的書,《從模仿到創新》。講述上世紀韓國從戰後開始如何在科技等領域透過不斷地模仿從而走向創新之路的歷程。一個國家可以走的路徑,對我們個體的學習也有借鑑意義。
@歲寒不改心 
這個過程存在好幾種狀態 
一種先做後想,一種邊做邊想,一種先想後做 
不僅對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和社會皆是如此 
先做後想-實踐出真知 
邊做邊想-摸著石頭過河 
先想後做-理論指導,戰略規劃
@Be yourself
正好在備課,感覺有點相似。社會參照,這個概念也很有意思
@秋秋達不溜藍
初中的同桌會書法,寫字就很好看,每次都會下意識模仿他的結構,後來自己的字好像也開始好看了
@Momo
上學的時候就會看別人怎麼學習,現在看別人怎麼為人處事,實在不行就去網上搜怎麼辦,基本都有答案,刪刪減減,模仿的漸漸就成了自己的
@鵝閃閃 
我連運動都是直接開扒別人的課表,寫進to do list,每日運動量安排的明明白白
@枕風眠
有些事學著學著就像了,像著像著就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