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駕感知的新變化,正在加速。
本週,華為尊界技術釋出會,率先亮相分散式毫米波雷達架構設計方案。相比於傳統的雷達設計架構完全依賴端側資料處理,分散式架構對訊號處理採取“輕”端側,“重”域集中處理的新模式。
這意味著,後續雷達感知和處理演算法軟體層面可以實現統一管理,並方便後期的軟體和演算法升級。同時,分散式架構可以更有效融入集中式電子架構,能夠實現更加強大的功能。

以華為給出的官方資料顯示,3個前向分散式毫米波雷達,形成的分散式雷達矩陣,感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在雨霧天高置信度探測距離提升60%,側前方Cut-in目標感知時延下降40%。
從技術角度來看,傳統的端側雷達訊號處理,容易導致很多細節資訊在前端被處理和過濾,尤其是中央資料融合的情況下,由於缺少毫米波雷達相對底層的資訊,導致無法形成更加完整環境資訊的理解。
同時,分散式架構設計,可以基於軟體的同步與協調,將多個雷達的天線透過虛擬化等效成一個更大孔徑的天線,從而實現探測解析度和探測距離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對相近多個目標的有效分離。
此外,由於域控/中央處理單元的AI算力持續提升,尤其是對於4D成像雷達而言,集中式的底層點雲資料處理,可以最大程度發揮效能,實現更加智慧化的功能、更加強大的目標識別和跟蹤能力。
而對於毫米波雷達來說,更大的利好,來自高階智駕的普及(搭載車型價位的進一步下探),以及視覺感知技術迭代升級對雷射雷達的剛需正在被不斷弱化。

本月初,比亞迪釋出全民智駕戰略,品牌旗下全系車型將搭載高階智駕技術,其中,最低版本—天神之眼C(三目攝像頭+5顆毫米波雷達)首批上市21款車型,覆蓋7萬級到20萬級。
此外,增配雷射雷達的天神之眼B和A,也都搭載了5顆毫米波雷達。這意味著,和雷射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的成本優勢依然突出,並且可以與攝像頭配合實現高速NOA的功能普及。
尤其是智駕市場從基礎的入門級L2開始進入高速NOA的進化視窗期,晶片算力的加持再搭載毫米波雷達(3R或5R)已經可以滿足場景感知的需求。而即便是更高階的城區NOA,同樣如此。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30萬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車交付141.08萬輛,其中,高速NOA標配(含選裝免費贈送)搭載率已經超過60%。
相比而言,佔據交付量接近9成的30萬元以下市場,高速NOA標配搭載率僅為10.57%。而從去年開始,包括小鵬、蔚來、零跑、長安、吉利等品牌都在主攻上述價位區間市場。
其中,蔚來旗下子品牌—樂道的首款車型L60,就首次啟用了4D毫米波雷達,並拿掉了價格不菲的雷射雷達。本質上,這也是為了滿足30萬元以下主力消費市場的車型成本約束。
而作為國內首家規模化上車雷射雷達的新勢力,小鵬汽車已經開始全面轉向「純視覺+毫米波雷達」的低成本感測器架構。以去年底上市的全新車型P7+為例,成為國內首款取消雷射雷達配置的全系標配城區NOA車型,但仍保留了3顆毫米波雷達。
在小鵬自動駕駛負責人李力耘看來,L4級自動駕駛系統是需要一個雷射雷達,但「它並不是一個城市領航的必須的東西」,去掉雷射雷達,高階智駕可以進入到更低價格區間,獲得更多使用者。
此外,毫米波雷達供應商也在持續最佳化迭代技術方案。
去年4月的北京車展,華為正式釋出全新一代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上一代幾乎夭折),這被視為在過去三年時間裡,雷射雷達與4D成像雷達博弈的結果。
從產品效能來看,華為也重新精準定位了應用場景:高速和城區快速路支援超遠距離探測,相較於傳統雷達可提升35%,看得更遠;成像精度更高,看得更準,在城區混行和泊車時更具底氣。
同時,針對高速NOA,傳統雷達在高速行駛時探測距離僅為210米,而高精度4D雷達探測距離達到280米(部分廠家的引數更是超過300米),可提前識別目標,這解決了前向感知的剛需。
此外,傳統雷達不支援泊車模式,高精度4D雷達則可以支援泊車模式,垂直視野可達60°,3倍提升,距離精度5釐米,提升4倍,可識別高處和小障礙物。

同時,更多的中國本土供應商也在加碼產品迭代。
去年7月,德賽西威與TI也聯合釋出了新一代高效能CRD03P角雷達。與此同時,該公司還佈局了面向全場景城市NOA的FRD02級聯成像雷達、FRD03前向毫米波雷達、CRD03E角雷達等系列產品。
其中,CRD03P角雷達能夠輸出速度、方位角、俯仰角、距離四個維度點雲資訊,支援512個點雲及64個目標同時輸出,具備200米遠距離探測和160°超寬FOV,支援高階智駕的全天候、大範圍穩定探測。
目前,德賽西威的毫米波雷達產品已經陸續在奇瑞汽車、廣汽埃安、一汽紅旗等自主品牌以及廣汽豐田這樣的一線傳統合資品牌實現定點和量產交付。
聯合汽車,是上市公司聯合光電的子公司,聚焦智慧駕駛業務(主要產品包括車載鏡頭、毫米波雷達、AR-HUD及車內投影產品等)。目前,該公司的毫米波雷達已經供貨給蔚來、柳汽、江淮等,去年還拿到了一汽紅旗部分車型的專案定點(前向+盲區)。
在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看來,隨著本輪高階智駕普及視窗期的開啟,國內毫米波雷達市場的格局將會進一步重構,尤其是上市公司和頭部智駕Tier1將會成為新主力。尤其是價格競爭(車企招標價格的持續下降)的加劇,中小型供應商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