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底部閱讀原文直達天河大賭場↓↓
https://www.skyriver.com/
↑↑點選獲取超值折扣↑↑
灣區索諾瑪縣小鎮佩塔盧馬(Petaluma)曾被譽為“世界蛋籃”,如今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禽流感疫情肆虐,這座以雞蛋聞名的城市,正努力保護其最後幾家商業養雞場,以及深深植根於當地的產業和傳統。這裡不僅每年舉辦雞蛋遊行,街道上隨處可見雞的圖案,雞蛋產業更是塑造了佩塔盧馬的歷史與經濟。
作為雞蛋生產技術革新的中心,佩塔盧馬曾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然而,如今,第四代養雞戶馬爾赫特(Jordan Malherbe)卻不得不採取更多措施,以保護他的雞群和家族產業。自2022年禽流感爆發以來,美國農業部一直試圖遏制疫情擴散,但代價高昂——截至目前,加州已安樂死超過2300萬隻禽鳥。雞蛋價格隨之飆升,這些成本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對於佩塔盧馬而言,雞蛋產業的地位特殊,使得禽流感帶來的衝擊尤為嚴重。
2023年12月,禽流感席捲佩塔盧馬。馬爾赫特的養雞場被迫對數萬只雞實施安樂死,而佩塔盧馬最後一家規模可觀的雞蛋生產商Sunrise Farms也不得不撲殺55萬隻雞。這是該農場成立一百多年來首次完全清空雞群。馬爾赫特說:“對於生產商和消費者而言,這都是極其艱難的時期。尤其是當你每天都在擔心,明天你的雞是否還能存活時。”
佩塔盧馬位於通往聖巴勃羅灣(San Pablo Bay)的一條小河沿岸,在淘金熱期間,這裡曾是農產品出口的重要樞紐。據歷史學家希伊(John Patrick Sheehy)介紹,當地牙醫迪亞斯(Isaac Dias)於1878年發明了孵蛋器,使佩塔盧馬的雞蛋產量大幅增長,到1900年已達到每年約1億顆。

然而,隨著雞蛋產業的發展,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母雞因缺乏足夠的鈣,難以形成堅固的蛋殼。這一問題直到丹麥移民尼森(Christopher Nissen)於1880年發現瞭解決方案:在舊金山灣南部發現大量富含鈣質的牡蠣殼,並將其研磨後新增至雞飼料。尼森還在Two Rock地區建立了美國第一家商業化雞蛋孵化場,從而將養雞業轉變為現代化流水線生產模式。
佩塔盧馬的雞蛋產業迅速發展,成為當地經濟支柱。馬爾赫特表示,90%的居民都曾參與雞蛋生產。該市透過佩塔盧馬商會秘書克里根(Bert Kerrigan)的宣傳,使“世界蛋籃”的美譽廣為人知。希伊回憶道:“他創辦了全國雞蛋日,舉辦雞蛋遊行、選拔雞蛋皇后、舉行雞蛋舞會,甚至在舊金山市場街組織雞賽跑,還用雙翼飛機投擲雞毛,附帶免費雞蛋券。他讓佩塔盧馬成為全球知名的雞蛋之都。”
到1930年,佩塔盧馬的年產量已超過5億顆雞蛋,並銷往加州乃至全球市場。大蕭條和二戰期間,美國人尋求更便宜的蛋白質來源,使得雞蛋產業更加繁榮。
然而,20世紀50-60年代,製冷、運輸和電力技術的進步使雞蛋產業逐漸向加州中部山谷遷移,最終又被推向玉米種植帶的美國中西部,產業重心發生了轉移。
如今,禽流感、成本上漲以及大型商業蛋雞養殖企業的競爭,正在威脅佩塔盧馬雞蛋產業的存亡。馬爾赫特說道:“我們對這項產業投入了巨大的情感。首先,我們是養雞人,對吧?如果雞得不到照顧,我們也不會得到照顧。確保它們健康快樂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因為壓力大的雞是不會下蛋的。”
為抵禦禽流感,養雞場已投入數百萬美元採取防護措施。佩塔盧馬的農場安裝了雷射燈,用於驅趕野禽,防止病毒傳播;農場工人進入養雞場前,必須更換專用防護服;同時,養雞場全面禁止訪客,以降低風險。馬爾赫特說道:“這是一項極為耗費人力的工作,所有努力都是為了確保雞的安全。每位農民都希望為自己的雞群提供最好的環境,確保它們健康快樂,最終產出高質量的雞蛋,為消費者提供穩定的供應。”


格律傳媒
做有格調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