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AI產業週報
為你精選過去一週(6.14-6.20)最值得關注的AI新聞和國內外熱門AI投融資事件,幫助大家及時瞭解全球AI市場動向。

本週AI熱點資訊
國內大事
機器人明星企業宇樹被曝C輪融資落定:中國移動、騰訊、錦秋、阿里、螞蟻、吉利共同領投,估值超100億
6月19日訊息,據晚點LatePost爆料,宇樹科技已於近期完成了去年底開啟的C輪融資,由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阿里、螞蟻和吉利資本共同領投,宇樹的大部分老股東跟投。宇樹投前估值目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爆料提到,今年1月初,中國移動、螞蟻和一些大型產業方就在積極洽談,幾家主要潛在投資方計劃出資1億-3億元不等。而進入今年2月後,宇樹C輪投後估值逐漸上漲,融資結構也相應變化。
據多方行業資訊,今年上半年,宇樹部分老股交易的估值已超過150億元人民幣。熟知宇樹科技融資事項的人士對新浪科技表示,「融資最近確實完成了」。(IT 之家)
計劃為晶片業務引入戰略投資者?蔚來:這屬於猜測性資訊
日前,有訊息稱,蔚來計劃為其晶片業務引入戰略投資者。該團隊目前仍歸屬於公司內部業務部門,未來或透過設立新公司形式,正式從組織架構中拆分出來。對於上述資訊,記者向蔚來方面進行求證。“這屬於猜測性資訊。”蔚來方面回覆稱。(每經經濟新聞)
AI智慧體對話存在低俗擦邊內容,築夢島APP被上海市網信辦依法約談
近期有媒體報道,築夢島APP 等AI聊天軟體存在虛擬角色互動生成低俗內容等問題,經核實,該平臺AI智慧體內容生成環節存在低俗擦邊等違規內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6月19日上午,上海市網信辦依法約談築夢島APP運營企業主要負責人,要求平臺立即整改,健全AI生成合成內容稽核機制,提升技術把關能力,加強涉未成年人不良內容的整治清理,切實落實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義務。企業負責人表示,將按照約談要求,對照問題舉一反三、全面整改。(介面新聞)
Alipay+釋出首個面向智慧眼鏡的嵌入式全球支付方案
6月19日下午訊息,繼支付寶與Rokid在國內釋出首個智慧眼鏡支付方案後,螞蟻國際旗下全球整合錢包門戶服務Alipay+釋出首個面向智慧眼鏡的嵌入式全球支付方案。並已聯合全球AR眼鏡行業領軍者星紀魅族,透過Alipay+在香港地區完成全球首筆基於智慧眼鏡的電子錢包支付交易。(新浪科技)

考慮赴港IPO?知情人士:屬實,仍處於初步籌備階段
AI獨角獸稀宇科技(MiniMax)正考慮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6月18日,接近MiniMax的知情人士表示,MiniMax內部確實有類似想法,但目前仍處於初步籌備階段。MiniMax成立於2021年,2024年3月,MiniMax獲6億美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25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此前融資的投資方也包括騰訊等。據媒體報道稱,MiniMax的實際估值目前已經超過2024年所報道過的“25億美元”。(澎湃新聞)
MiniMax釋出影片生成工具Hailuo 02
6月18日,MiniMax(稀宇科技)釋出新影片生成模型Hailuo 02,新增1080p原生影片創作場景,在海螺影片的Web、APP以及開放平臺API中推出上述的模型更新,目前提供三個版本,768p-6s、768p-10s和1080p-6s。(IT之家)

MiniMax釋出開源混合架構推理模型M1
6月17日,上海AI獨角獸MiniMax正式開源推理模型MiniMax-M1(以下簡稱“M1”)。MiniMax稱,這是全球首個開放權重的大規模混合注意力推理模型,M1在效能表現和推理效率方面實現了顯著突破。實測資料顯示,M1系列在長上下文理解、程式碼生成等生產力場景中超越多數閉源模型,僅微弱差距落後於頂尖閉源系統。
M1支援目前業內最高100萬token上下文輸入,同時支援最多8萬token輸出。成本表現方面,在進行8萬token的深度推理時,M1所需的算力僅為DeepSeek R1的約30%;生成10萬token時,推理算力只需要DeepSeek R1的25%。MiniMax表示,M1整個強化學習階段只用到512塊H800三週時間,租賃成本為53.74萬美元。(澎湃新聞)

黑芝麻智慧擬收購AI晶片企業
黑芝麻智慧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宣佈,擬透過股權收購及注資方式收購一家AI晶片企業。目標公司專注於高性價比、低功耗AI系統晶片(SoC)的研發銷售,其核心IP(含ISP/NPU等)已實現自研,主要服務於汽車智慧化及端側AI應用領域。(格隆匯)
騰訊元寶上線AI程式設計模式:支援邊修改程式碼邊即時預覽
騰訊元寶17日日釋出更新,上線AI程式設計模式,可一句話生成網頁、圖表,還可以製作遊戲。據介紹,使用者在電腦版選擇DeepSeek模型並關閉深度思考後,輸入“@AI程式設計”後,即可透過雙欄介面,在左側對話生成程式碼,右側即時展示並支援預覽執行。目前,該功能現已在元寶電腦版2.25版本上線。(IT之家)

菜鳥新款無人車啟動預售,預售價1.68萬元
6月18日,菜鳥推出新款無人車並同步啟動預售,車型為菜鳥GT-Lite,定價2.18萬元,疊加限時優惠後,售價1.68萬元。菜鳥稱,該車型可以實現L4級無人駕駛快遞車的落地使用。(騰訊網)

IDC:一季度中國智慧眼鏡出貨量同比增長116.1%
據國際資料公司(IDC)最新發布的《全球智慧眼鏡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慧眼鏡市場出貨量49.4萬臺,同比增長116.1%。其中,中國音訊和音訊拍攝眼鏡市場出貨量35.9萬臺,同比增長197.4%;AR/VR市場出貨量13.5萬臺,同比增長25.2%。近兩個季度,中國AR/VR市場重心逐漸向AR&ER市場轉移,一季度AR&ER市場出貨8.6萬臺,份額達63.8%,出貨量同比增長64.0%。(每經網)
曝毫末智行董事長將離職,去向未明
長城汽車孵化的輔助駕駛公司毫末智行正經歷高層人事動盪,近期已有多位中高層管理人員離職。 據知情人士透露,董事長張凱已提出離職,去向未明;技術副總裁艾銳、產品副總裁蔡娜等高管也已在今年4月離開公司。(IT之家)
前百度演算法工程師、零一萬物高管李先剛出任阿里通義語音實驗室負責人
6月17日訊息,李先剛已加入阿里,擔任通義語音實驗室負責人。公開資料顯示,李先剛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在百度、滴滴擔任首席演算法工程師。離開滴滴後,李先剛加入貝殼,任策略演算法中心負責人。隨後李先剛加入零一萬物團隊,擔任聯合創始人、技術副總裁,後又離職迴歸貝殼。(科創板日報)
螞蟻集團等入股具身智慧公司靈心巧手
近日,靈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中金觀博(上海)私募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雲瑒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為股東,同時註冊資本由約661.46萬元增至約720.78萬元。官網顯示,靈心巧手聚焦以“靈巧手+雲端智慧”為核心的具身智慧平臺,自主研發了Linker Hand系列產品。(新浪財經)
豆包電腦版上線AI播客功能
6月17日訊息,豆包電腦版已全量上線AI播客功能。使用者上傳PDF或網頁連結後,可一鍵生成雙人對話的播客節目,語音效果高度擬人,對話流暢、自然。該能力基於豆包大模型團隊推出的語音播客模型。目前,豆包App也已開啟小流量測試,將於近期全量上線。(新京報)

Rokid上線全球首款智慧支付眼鏡,實現“看一下支付”
6月17日,Rokid宣佈實現全球第一個可支付的智慧眼鏡,Rokid Glasses內建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方便使用者在忙碌或不便操作手機時可直接在眼鏡內支付,便捷、潮酷且安全。與此同時,Rokid Glasses承諾支付“被盜即賠”。據悉,Rokid Glasses目前全球訂單量已突破25萬臺,並將於6月底開啟交付。(北京商報)

阿里巴巴釋出升級版Qwen3,全系適配蘋果MLX架構
6月17日訊息,據報道,通義千問週一推出基於蘋果MLX框架深度最佳化的全部Qwen3系列模型。團隊將一次性全部開源32款官方Qwen3 MLX模型,從而實現這些模型在iPhone、iPad,以及Mac電腦上的輕鬆部署,做到全場景覆蓋。(介面新聞)

華為引望智駕新專利可提示駕駛員接管車輛
天眼查智慧財產權資訊顯示,近日,深圳引望智慧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一種智慧駕駛車輛的ESC啟用方法和裝置”專利公佈。摘要顯示,在該方法中,當車輛開啟智慧駕駛功能後,獲取ESC啟用機率;當ESC啟用機率大於預設的鎖存區間時,輸出ADS的預退出訊號和預警訊號;當穩定引數滿足ESC啟用條件時,啟用ESC。由於本申請在確定ESC啟用機率大於鎖存區間時,輸出預退出訊號和預警訊號,提前向駕駛員預警,提示駕駛員接管車輛,能夠給駕駛員一定的反應時間,降低後續駕駛員接管車輛的安全風險。(瀟湘晨報)

位元組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李航卸任?知情人士:屬於退休返聘
有訊息稱,位元組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負責人李航已經正式卸任,其在內部系統的身份變為勞務/顧問。對此,位元組相關負責人回應:“李航是退休返聘,管理範圍沒有變化。”(科創板日報)
學而思學習機陷爭議:旗艦功能突遭下線
今年以來,不少學生家長在社交平臺吐槽,稱花費8000多元購買的學而思AI學習機旗艦版突然取消 “真人隨時問” 功能。該功能本是家長們選擇高價旗艦款的重要原因,如今替換成的 “AI隨時問”,不僅識別錯誤頻發,甚至出現按錯誤答案倒推講解的情況。(鳳凰網科技)

報告稱今年前五月人形機器人招聘需求同比增長409%
6月16日,智聯招聘釋出《2025年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資料顯示,2025年前5個月,國內機器人產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6%,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2%,實現供需雙增。其中人形機器人領域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409%,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96%。其中技術崗位佔比最為突出。2025年前5個月,招聘職位數及求職人數在總體中佔比分別為62%、71%,遠超生產崗位和銷售崗位,位居第一。(財聯社)
武漢大學研發抗量子密碼技術“數字護照”,以國產安全晶片為載體
據武漢大學官網,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快芯護航”團隊公佈了一款“數字護照”,相應護照以國產安全晶片為載體,引入抗量子密碼技術進行核驗,相對於傳統紙質護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攜性。相應“數字護照”一端集成於測試手機,便捷地承載電子護照功能;另一端則部署於驗證終端,如海關、機場的電腦系統。其金鑰演算法基於國際通行的護照密碼協議,同時融入了後量子密碼標準演算法,實現高可靠核驗安全性。(搜狐)

知名機器人公司被終止上市,4年鉅虧近20億元!背後“美女大佬”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已被“*ST”
6月14日訊息,近日,已連續停牌一個多月的*ST工智(哈工智慧,000584.SZ)退市進入倒計時。公司實控人之一是業界有著“美女投資家”之稱的艾迪,不僅是哈工智慧,艾迪作為實控人之一的另一家公司*ST天喻(天喻資訊,300205.SZ)同樣處境困難,近期,*ST天喻實控人之一的閆春雨遭雙重立案。

艾迪,1969年出生,研究生畢業於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任哈工智慧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除了哈工智慧退市進入倒計時引發關注外,近期,隨著泡泡瑪特大火,其創始人王寧2016年在《創客中國》創投節目尋求投資的影片也被網友翻出,而艾迪正是創投導師之一。
2022年—2024年,哈工智慧分別計提商譽減值2.34億元、2.76億元、9763.37萬元,歸母淨利潤則分別虧損7.84億元、4.02億元、2.15億元。公司近4年淨虧損達19.9億元。6月12日晚,哈工智慧釋出公告,深交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並自2025年6月20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並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摘牌。6月13日,記者致電哈工智慧,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已經決定不申請複核了,後續的退市程式將按照相應的流程進行。(每日經濟新聞)
百度啟動大規模頂尖AI人才招聘,崗位招聘規模同比擴大超60%
6月14日訊息,百度自然語言處理部高階總監何徑舟6月14日在百度AIDU計劃OpenDay活動上表示,百度會像培養飛行員一樣,培養未來的AI領航者。據介紹,AIDU計劃是百度推出的一項精英招募計劃,旨在選拔培養技術領域校園精英。百度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AIDU計劃的崗位招聘擴增了超60%,覆蓋了23個核心業務和11類研究方向,主要聚焦於人工智慧最前沿,包括大模型演算法、大模型基礎架構、機器學習、語音技術、智慧體等眾多領域。(上證報)
我國成功開展首例侵入式腦機介面臨床試驗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與相關企業合作,成功開展了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介面的前瞻性臨床試驗。該成果標誌著我國在侵入式腦機介面技術上成為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央視新聞)

國產機器人在海外爆火,前5個月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貨值增超50%
隨著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相關產品出口海外市場,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貨值同比增長了55.4%。海關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變化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智慧化、高階化和定製化比例越來越高,二是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三是新興市場比例越來越高,增量比較明顯。(同花順財經)
李國慶公佈離婚進展:財產分割已達成最終和解
6月13日,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在朋友圈發文公佈離婚進展,他已與俞渝就相關財產分割達成最終和解,自己將輕裝上陣,積極佈局AI應用。(上游新聞)
奇瑞汽車申請註冊人形機器人墨茵商標
天眼查財產線索資訊顯示,近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註冊“墨茵”商標,國際分類為網站服務,當前商標狀態為等待實質審查。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奇瑞汽車在蕪湖奇瑞智造一工廠舉辦智慧化戰略釋出會,透露其人形機器人Mornine(墨茵)已在馬來西亞的汽車4S店投入使用。(財聯社)
海外大事
xAI被指每月虧損10億美元,馬斯克回應稱“胡說八道”
彭博社6月19日釋出了一篇關於馬斯克旗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xAI的報道,聲稱該公司每月虧損高達10億美元。隨後,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堅決否認了這一說法,稱彭博社的報道“在胡說八道”。(財聯社)

Midjourney正式推出V1影片模型
Midjourney推出影片生成模型V1,主打高性價比、易於上手的影片生成功能,作為其實現“即時模擬世界”願景的第一步。使用者現在可以透過動畫化Midjourney圖片或自己的圖片來創作短影片,定位為有趣、易用、美觀且價格親民。入門價格:每月10美元即可使用。(新浪科技)
OpenAI 警告:具有更高生物武器風險的模型即將出現
OpenAI 近日警告稱,即將推出的模型在製造生物武器時將面臨更高的風險——尤其是對於那些並不真正瞭解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來說。OpenAI 高管表示該公司預計即將推出的模型將在公司的防範框架下達到高風險水平。該公司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表示,正在加強對此類模型的測試,並採取新的預防措施,以防止它們協助製造生物武器。
OpenAI 並未設定首個達到該門檻的模型的具體釋出時間,但安全系統負責人約翰內斯·海德克 (Johannes Heidecke) 向 Axios 表示:「我們預計我們的 o3(推理模型)的一些後繼者將達到這一水平。」(cnBeta)
OpenAI執行長:Meta曾開價1億美元挖人
OpenAI執行長薩姆·奧特曼表示,美國科技巨頭Meta曾試圖透過提供高達1億美元的簽約獎金,以及更高的年度薪酬方案來挖走OpenAI員工。雖然Meta曾試圖從OpenAI僱傭“很多人”,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最優秀的人才還沒有決定接受他們的邀請,”奧特曼在由他兄弟主持的一次播客訪談中說。“我聽說Meta認為我們是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他說。“他們目前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努力並沒有像他們希望的那樣奏效,我尊重他們積極進取、繼續嘗試新事物的態度。”(鳳凰網)
OpenAI複製谷歌停止與Scale AI合作的做法,此前Meta達成對Scale的持股協議
OpenAI正在逐步停止與資料標籤初創公司Scale AI的合作,在扎克伯格旗下Meta Platforms Inc.向OpenAI向Scale AI投資數十億美元並聘請其創始人幾天後,OpenAI宣佈終止與Scale AI的合作。(搜狐)
OpenAI據悉希望以約33%重組後股份換取微軟放棄未來利潤分配權
6月17日訊息,OpenAI據悉正向其最大股東微軟尋求新的財務讓步。OpenAI希望微軟在重組後的部門中擁有約33%的股份,以換取其放棄未來利潤分配權。(同花順財經)
OpenAI Codex人工智慧程式設計工具推出新功能:可一次生成多個方案
OpenAI宣佈其ChatGPT Codex推出一項新功能,允許使用者為單一任務生成多個解決方案,並從中選擇最佳答案。Codex是OpenAI於今年4月推出的AI程式設計工具,能夠幫助開發者編寫程式碼並分配程式設計任務。根據此次更新說明,ChatGPT Codex現在能夠同時為一個任務生成多個答案。意味著使用者可以在不請求OpenAI提供其他方法的情況下,探索多種解決方案,並選擇最適合的方案。(IT之家)
因發展AI,亞馬遜預計未來數年內將縮減員工規模
當地時間6月17日,亞馬遜CEO安迪·賈西在公司官網釋出致員工信。其中提到,隨著公司推出更多生成式AI和智慧代理,“我們將需要更少的人來完成目前正在進行的部分工作,而需要更多人手完成其他型別的工作”。賈西稱,目前很難確切知道這將帶來何種影響,但在未來幾年內,預計這將減少公司員工總數,“我們將透過在公司範圍內廣泛使用AI提高效率”。(搜狐)
恩智浦完成對TTTechAuto的收購
當地時間6月17日,恩智浦半導體宣佈,根據先前宣佈的2025年1月生效的協議,正式完成對TTTechAuto的收購。據悉,TTTechAuto是一家專注於為軟體定義汽車(SDV)開發獨特的安全關鍵系統和中介軟體的企業。收購完成後,TTTechAuto的服務將保持中立,繼續在開放的行業生態中運營,支援多種系統級晶片(SoC)製造商、整車廠(OEM)以及第三方軟體合作伙伴。(第一財經)
Scale AI投資方Accel將因Meta交易斬獲25億美元鉅額回報
在Meta Platforms Inc.對人工智慧初創企業Scale AI注資143億美元的重磅交易落幕後,多家風投機構將因早期押注該公司而迎來豐厚回報。最大贏家當屬矽谷歷史最悠久的風投機構之一Accel。該機構早在近十年前便首次投資Scale AI,彼時這家初創公司的執行長還是少年。據一位因涉及非公開資訊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Accel此次預計將斬獲超25億美元的投資收益。(新浪財經)
谷歌公司計劃與Scale AI斷絕關係
據報道,谷歌公司計劃與Scale AI斷絕關係,此前扎克伯格的Meta Platforms投資超140億美元對Scale AI持股49%。微軟和馬斯克旗下xAI也考慮從Scale AI撤退。(財聯社)
Meta聯手Oakley推出智慧眼鏡,專為運動設計挑戰運動相機
6月17日訊息,Meta與知名運動品牌Oakley合作開發的智慧眼鏡產品即將正式釋出。近日,一個名為@oakleymeta的全新Instagram賬戶上線,併發布了首條預告影片,宣佈將於本週五(6月20日)舉行產品釋出活動。值得注意的是,Instagram官方賬戶以及Meta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均在其動態中轉發了這一預告片段,Oakley品牌的官方社交媒體渠道也同步進行了推廣,這表明此次合作的真實性和重要性。(財聯社)

蘋果AI部門負責人可能要被降職
當地時間6月15日,據知名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透露,蘋果AI與機器學習戰略高階副總裁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已逐漸淡出蘋果公司核心管理層,甚至可能在不久後“離開蘋果公司”。詹南德雷亞此前是谷歌搜尋與AI部門的負責人,於2018年加入蘋果。他原本被寄予厚望,然而一直未能真正融入蘋果內部文化,在AI方面的理念“也與其他高層存在明顯分歧”。馬克·古爾曼稱,最終,在蘋果智慧專案推進緩慢、關鍵功能未能按時交付後,他於近期遭到“降職”。(介面新聞)

陶琳分享馬斯克智駕路線觀點,現有車型具備加入Robotaxi車隊硬體條件
6月16日,特斯拉副總裁陶琳釋出了馬斯克近期對智慧駕駛技術路線的判斷。馬斯克明確表達了對當前主流多感測器融合技術路線的質疑態度,認為這種方案可能成為自動駕駛安全的潛在威脅。馬斯克從道路系統設計的根本邏輯出發,闡述了特斯拉堅持純視覺方案的理論基礎。他指出,全球道路交通體系本質上是圍繞智慧體的視覺感知能力構建的,無論是人類的生物神經網路還是人工智慧系統,都依賴“眼睛”這一核心感知器官獲取環境資訊。基於這一認知,人工智慧結合數字神經網路和攝像頭的技術組合,才是與現有道路系統最為匹配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鳳凰網科技)

特斯拉全自動駕駛汽車即將交付,Robotaxi還沒上路已在美遭到抗議
日前,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公司即將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交付首輛全自動駕駛汽車,同時推動Robotaxi服務試運營。據馬斯克介紹,首輛全自動駕駛的特斯拉汽車將於6月28日交付,由特斯拉最新的FSD(Full Self-Driving)軟體全程自主操控,屆時車輛無需方向盤、踏板。而就在馬斯克公佈Robotaxi的試點時間之後,反對者的聲音也隨之而來。
據報道,當地時間週四,公共安全倡導者等聚集在奧斯汀市中心,表達他們對特斯拉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擔憂。部分反對者認為,特斯拉的部分自動駕駛系統存在安全問題。目前,特斯拉在美國銷售的汽車標配自動輔助駕駛系統 (Autopilot),或者可選購更先進的全自動駕駛(FSD)系統。這些系統具備自動保持車道、自動轉向和自動泊車等功能。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追蹤的資料,配備這些系統的車輛已捲入數百起碰撞事故,其中包括數十起致命事故。(搜狐)
Alphabet以320億美元收購Wiz交易將面臨美司法部反壟斷審查
據報道,美國司法部正對Alphabet擬以320億美元收購網路安全初創公司Wiz的交易進行反壟斷審查。司法部反壟斷部門擔憂該交易可能非法限制市場競爭。據悉審查尚處初期階段,其結果將直接影響美國聯邦政府是否批准這筆交易。谷歌母公司Alphabet於今年3月宣佈該收購案,計劃將Wiz整合至谷歌雲部門。(財聯社)

AI投融資概覽
根據睿獸分析監測資料,本週全球披露的AI融資事件21起, 與上週相比減少6起,其中已披露融資金額的事件16個, 總融資規模為136.21億元人民幣, 平均融資金額為8.51億元人民幣。

階段分佈
從本週全球已披露獲投AI企業的階段分佈來看,早期12個、成長期5個、後期4個。
本週全球AI投融資事件階段分佈圖

地區分佈
從本週國內披露獲投AI企業的地區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其中,上海披露5起,廣東披露4起,江蘇披露3起,浙江披露1起。
本週國內AI投融資事件地區分佈圖


本週國內AI融資/IPO事件
本週國內AI領域已披露融資總額為9.8億元人民幣。其中,融資額最高的為前沿觸覺核心及自動化技術研發商帕西尼,宣佈完成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
帕西尼感知科技是一家三維智慧觸覺感測器研發商,致力於開發如同人類皮膚效能的超靈敏觸覺感測器,主要功能感知和測量物體的觸感。主要產品為三維智慧觸覺感測器PX Chip,PX Chip觸覺感測器的使用壽命能達到目前市面產品的200倍,耐用度達到20萬次以上。PX Chip™為多陣列三軸觸覺感測器,核心技術包括高精度、低噪聲的觸覺訊號分析系統,仿生皮膚結構設計、立體三維感測技術及觸覺資料庫等。



本週海外AI融資事件
本週海外AI領域已披露融資總額為126.41億元人民幣。其中,融資額最高的為AI國防技術研發商Helsing,宣佈完成6億歐元D輪融資。
Helsing正在開發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資料處理平臺,該平臺專們為軍種使用而設計。據Wired稱,該平臺可以攝取來自噴氣式飛機、直升機、聲納和各種其他系統的感測器資料。內建的人工智慧將這些資訊轉化為視覺化,將比透過瀏覽原始感測器的讀數更容易理解。


[1] 本文中融資階段提到的“早期”指種子輪、天使輪、A輪;“成長期”指B輪、C輪;“後期”指D輪、E輪及之後、Pre-IPO。
[2] 併購事件:境內併購指國內併購方併購國內企業;跨境併購包含國內企業對境外企業併購及外資企業對國內企業併購。
[3] 受限於技術與公開資料的水平,睿獸分析展示的研究報告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過往成績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依據本文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資訊釋出方不承擔任何法律、法規及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