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 | 江宇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7月4日訊息,據外媒統計,2024年全年,美國共有49家AI初創公司完成了規模在1億美元及以上的融資。其中3家公司在年內完成了多輪“超級融資”(mega-round),另有7家公司單輪融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
2025年的趨勢如何?儘管年剛過半,但從當前節奏來看,去年的融資熱度有望持續延續。僅第一季度,美國完成的AI領域的超級融資數量就已超過2024年同期。並且至今,已出現至少25筆超1億美元的融資交易。
從細分領域來看,大模型與通用AI應用依舊是融資主戰場,OpenAI、Anthropic與xAI三家公司合計融資達5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45億)。與此同時,AI基礎設施成為資本重點下注方向,涵蓋算力、資料、網路與晶片等多個關鍵環節,Lambda、Together AI、Celestial AI等公司紛紛躋身億級美元融資俱樂部。
AI程式設計工具迎來集中爆發,Anysphere、Reflection.AI等初創公司獲得超億美元支援,成為開發者生態新入口。
垂直行業中,醫療與法律兩大場景正加速落地,Harvey、Abridge、Hippocratic AI等融資表現亮眼,證明“能賣得出去”的產品正成為新一輪投資邏輯的核心。
據外媒統計,截至目前,在美完成融資且金額達到1億美元及以上的AI公司共有25家,名單如下:
1、人工智慧(基模+AI應用)
(1)OpenAI:AI巨頭OpenAI於3月31日完成創紀錄的400億美元融資(約合人民幣2912億元),估值達到3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840億元)。本輪由SoftBank領投,Thrive Capital、微軟、Coatue等參投。
(2)Anthropic:大語言模型公司Anthropic於3月3日完成35億美元E輪融資(約合人民幣254.8億元),估值達6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78.2億元)。本輪由Lightspeed領投,Salesforce Ventures、Menlo Ventures、General Catalyst等參投。該公司在13輪融資中總共籌集了1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41億元)。
(3)xAI: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xAI已完成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8億)債務融資及另外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8億)戰略股權融資。除債務融資外,xAI還就約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33億元)股權融資進行談判,這將使公司估值超過1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95億元),部分投資者給出的估值高達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億)。

2、AI搜尋
(3)Glean:成立於2019年的企業搜尋初創公司Glean,於6月10日宣佈完成1.5億美元F輪融資(約合人民幣10.92億元),由Wellington Management領投,紅杉資本、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Kleiner Perkins等機構參投。其最新估值已達7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7.8億元)。

3、AI程式設計
(4)Anysphere:AI程式設計工具Cursor的開發方、AI研究實驗室Anysphere完成了高達9億美元的C輪融資(約合人民幣65.52億元),估值接近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8億元)。本輪由Thrive Capital領投,Andreessen Horowitz、Accel和DST Global等參投。此外,OpenAI在收購Windsurf之前,曾試圖收購Anysphere。
(5)Reflection.Ai:Reflection.Ai由前Google DeepMind研究員Misha Laskin和 Ioannis Antonoglou於2019年創立,正在構建超級智慧自主系統,於3月完成1.3億美元A輪融資(約合人民幣9.46億元),估值達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22億元)。本輪由Lightspeed與CRV領投。

4、AI Infra
(6)Lambda:AI基礎設施公司Lambda於2月19日宣佈完成4.8億美元D輪融資(約合人民幣34.94億元),估值近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2億元)。本輪由SGW與Andra Capital聯合領投。
(7)Together AI:主打開源生成式AI和模型訓練基礎設施的Together AI,於2月20日完成3.05億美元B輪融資(約合人民幣22.2億元),估值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0.24億元)。本輪由Prosperity7與General Catalyst聯合領投,Salesforce、Nvidia、Lux Capital等參與。
(8)Celestial AI:AI基礎設施公司Celestial AI於3月11日完成2.5億美元C輪融資(約合人民幣18.2億元),估值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2億元)。該輪由Fidelity領投,Tiger Global、BlackRock及英特爾CEO陳立武(Lip-Bu Tan)等參與。
(9)Turing:於矽谷成立的AI資料服務公司Turing,3月7日完成1.11億美元E輪融資(約合人民幣8.08億元),估值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16億元)。本輪由Khazanah Nasional領投,WestBridge、Gaingels、Sozo Ventures等參投。
(10)Nexthop AI:AI基礎設施公司Nexthop AI於3月25日宣佈完成1.1億美元A輪融資(約合人民幣8.01億元),由Lightspeed領投,Kleiner Perkins、Battery Ventures和Emergent Ventures等參投。
(11) Snorkel AI:AI資料標註公司Snorkel AI成立於2019年,是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的衍生公司。其於5月29日宣佈完成1億美元D輪融資(約合人民幣7.28億元),估值達到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64億元)。該輪由Addition領投,Prosperity7 Ventures、Lightspeed和Greylock等參與。
(12)TensorWave:AI基礎設施公司TensorWave,於5月14日宣佈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約合人民幣7.28億元),由Magnetar Capital與AMD Ventures聯合領投,Prosperity7、Nexus、Maverick Silicon等參投。
(13)EnCharge AI:專注於“模擬記憶體計算AI晶片”研發的AI硬體初創公司EnCharge AI,於2月13日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約合人民幣7.28億元),由Tiger Global領投,Scout Ventures、Samsung Ventures與RTX Ventures參投。該公司成立於2022年,處於人工智慧計算先進硬體和軟體開發的前沿。

5、模型測評
(14)LMArena:LMArena是一家種子期公司,作為一個線上平臺,評估和排名人工智慧模型。LMArena於5月21日宣佈完成1億美元種子輪融資(約合人民幣7.28億元),估值達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68億元)。本輪由Andreessen Horowitz與UC Investments聯合領投,Lightspeed、Kleiner Perkins、Felicis等也有參與。

6、量子AI
(15)SandboxAQ:企業級SaaS公司SandboxAQ於4月4日宣佈,完成4.5億美元E輪融資(約合人民幣32.76億元),估值達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4.96億元)。投資方包括Nvidia、Google以及橋水基金創始人Ray Dalio等。

7、AI影片
(16)Runway:AI影片編輯平臺Runway於4月3日完成3.08億美元D輪融資(約合為人民幣22.42億元),估值30億美元(約合為人民幣218.4億元)。本輪由General Atlantic領投,SoftBank、Nvidia與Fidelity參投。

8、AI醫療
(17)Abridge:主打臨床對話記錄與轉寫的Abridge於6月24日完成一輪3億美元融資(約合人民幣21億元),估值達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1億元)。這輪融資由Andreessen Horowitz領投,Khosla Ventures等參投。
(18)Hippocratic AI:專注醫療行業大模型的Hippocratic AI,於1月9日宣佈完成1.41億美元B輪融資(約合人民幣 10.27億元),估值達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6.48億元)以上。該輪由Kleiner Perkins領投,A16Z、Nvidia與General Catalyst等也參與其中。該公司在五輪融資中總共籌集了2.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24億元)。

9、AI法律
(19)Eudia:AI法律科技公司Eudia於2月13日完成1.05億美元A輪融資(約合人民幣7.64億元),由General Catalyst領投,Floodgate、Defy、Everywhere Ventures等參投,另有多位天使投資人參與。
(20)Harvey:AI法律科技公司Harvey於6月下旬完成3億美元E輪融資(約合人民幣21.84億元),估值達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8.4億元)。該輪融資由Kleiner Perkins和Coatue共同領投,現有投資者包括Conviction、Elad Gil、OpenAI創業基金和紅杉資本等。

10、AI語音
(21)ElevenLabs:AI語音生成公司ElevenLabs於1月30日完成1.8億美元C輪融資(約合人民幣13.1億元),估值超過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8.4億元)。本輪由ICONIQ Growth與A16Z聯合領投,紅杉、NEA與Salesforce Ventures等參投。ElevenLabs在其四輪融資中籌集的總資金達2.8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46億元)。

11、AI軍事
(22)Shield AI:AI防務科技公司Shield AI於3月6日完成2.4億美元F輪融資(約合人民幣17.47億元),由L3Harris與韓華航空聯合領投,A16Z與美國創新科技基金等參與。本輪估值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5.84億元)。

12、AI for Science
(23)Lila Sciences:致力於打造科學超級智慧平臺的Lila Sciences於3月完成2億美元種子輪融資(約合人民幣14.56億元),由Flagship Pioneering領投,March Capital、General Catalyst、ARK Venture Fund等參投。

13、AI客服
(24)Decagon:由華人創始人Jesse Zhang和Ashwin Sreenivas聯合創辦的對話式AI Agent創企Decagon於2024年脫離隱身模式,並於6月23日正式宣佈完成1.31億美元C輪融資(約合人民幣9.54億元),最新估值達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9.2億元)。本輪由Accel與Andreessen Horowitz(Growth Fund)聯合領投,A*、Bain Capital Ventures、BOND等老股東跟投,Avra、Forerunner與Ribbit Capital等新投資方加入。

結語:投資節奏變了,創業邏輯也該變
熱錢不再盲目,場景成了關鍵,AI創業者也面臨一個老問題的新挑戰:如何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賽道?
面對OpenAI的絕對領先地位,也有人曾質疑:還能創辦一家不會被碾壓的AI初創公司嗎?對此,OpenAI聯合創始人兼CEO Sam Altman回應得很坦率:“當有人說要再造一個ChatGPT,我會感到難過。我們已經領先一大步了。” 他的建議是,創業者不該盲目複製已有路線,而應利用OpenAI等平臺的能力,去挖掘那些“還沒人做”的獨特場景。
這也意味著,在大模型之外,真正的創業機會往往藏在那些還不夠熱、還不夠明顯的細分市場中。2025年,億級融資不再稀奇。
資本看重的,或許不只是模型“能做出來”,而是產品“用得起來”“賣得出去”。真正的創業機會,或許也並不在“比OpenAI更強”,而是在“OpenAI做不了”的地方跑出閉環。
來源:TechCrunch、Reuters、businesswire、the WSJ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智東西】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