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去一年裡,加拿大的移民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得許多曾被邀請來到加拿大追求永久居留權的人感到“被欺騙”。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一次錯失的機會,而對於另一些人,他們仍懷揣著希望,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返加拿大。

據英文媒體Toronto Star記者Nicholas Keung報道,面對全國性的住房危機和生活成本飆升,加拿大自由黨政府在公眾壓力下大幅收緊移民政策。

2025年至2027年,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年度配額被削減20%,分別降至39.5萬、38萬和36.5萬人。此外,政府還設定了嚴格的臨時居民削減目標,直接影響到大批國際留學生和外籍工人,使他們無法續簽身份或申請永久居留,不得不回國。
這些政策調整的結果是,許多辛勤工作的外國移民發現,他們原本期待的加拿大夢在現實面前徹底破滅……

1. 多明尼加共和國:奧利弗·本宗·馬丁內斯(Oliver Benzon Martinez)
Martinez曾於2018年獲得廣告學本科學位,在多明尼加從事客服工作。
2021年5月,他以留學生身份來到加拿大,在多倫多ILAC學院和巴里喬治亞學院攻讀專案管理研究生課程,學費$1.7萬加元。
然而,畢業後,他僅能找到每小時$31加元的倉庫訂單挑選員工作,並不符合永久居民申請資格。無奈之下,2023年10月,他因工作許可到期不得不離開加拿大。
如今,他回到聖多明各,在一家公司做電話客服,時薪僅約$4.5加元,難以維持生計。“加拿大政府承諾了很多,但最終卻收回了所有的機會。我盡了最大努力,遵守規則,努力工作,為加拿大社會做貢獻,但如今的處境卻很尷尬!”

2. 孟加拉國:阿什·哈克(Ash Haque)
2022年6月,Haque從葡萄牙移居加拿大,獲得溫哥華島餐廳的廚師工作許可。2023年8月,與妻子迎來第一個孩子,但一個月後,工作簽證延期被拒。
2023年11月,無奈返回孟加拉國,靠向在希臘的兄弟和德國的朋友借錢才買到回國機票。
“我曾有機會留在歐洲,但我選擇了加拿大,現在我後悔了。”他無奈的說。

3. 阿聯酋:金子浩(Zihao Jin)
出生併成長於阿聯酋的Jin,曾在2018年來到加拿大,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後轉至認知科學和語言學專業,學費高達$5.8萬加元/年。
2022年5月畢業後,由於缺乏社會資源和人脈,他的求職之路格外坎坷——能在餐館和零售業工作,根本找不到專業對口的高薪職位。
2024年2月,他主動離開加拿大,回到迪拜,透過人脈找到電動車軟體公司管理職位。他說:“加拿大經濟似乎依賴國際學生來填補低薪的藍領職位,我不想再浪費時間。”

4. 薩爾瓦多:瑪麗亞·阿爾法羅(Maria Alfaro)
Alfaro於2019年來到加拿大,攻讀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管理研究生課程。2021年畢業後,成功在多倫多律師事務所找到行政助理工作。
2023年7月,她的工作簽證到期,並於11月被迫返回薩爾瓦多,依靠母親的退休金維生。
如今,她為一家美國律所擔任遠端法律助理,收入比在加拿大少一半。“我不後悔來加拿大,但我很遺憾無法像我的朋友那樣留下來。”
但隨著移民政策急劇收緊,臨時居民身份取消、永久居民配額縮減、低技能工作申請被拒,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發現,他們被困在“無法留下,也回不去”的困境中。
“加拿大夢”正在破滅,取而代之的是困惑、憤怒和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