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傳承400年的剪刀,還是沒能剪斷自家亂麻。
先是3月28日,“張小泉集團及法人等被執行31.3億”的話題衝上熱搜第二,天眼查資訊顯示,杭州張小泉集團以及關聯方新增一條被執行人資訊,標的31.3億元,執行法院為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緊接著,4月1日,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又新增兩條被執行人資訊,執行法院均為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執行標的合計超4700萬元;4月2日晚間,張小泉公告稱,張小泉集團是上市公司張小泉的控股股東,張小泉集團所持320萬股上市公司股份,將於5月8日在淘寶司法拍賣平臺上拍賣。

截至目前,張小泉集團被執行總金額高達39.05億元,隨之而來的,是法人張樟生被19次“限高”,連坐高鐵都成了奢望,質押股份比例更是高達99.9%,上市公司50.19%的股權被凍結,控制權岌岌可危。
而這只是張小泉諸多“麻煩”的冰山一角。2022年,張小泉的關聯公司富春控股在西安砸130億建產業園、供應鏈基地,沒想到第二年就開始爆雷,連帶擔保責任拖累張小泉,執行案件從千萬級躍升到十億級。
也是這一年,“張小泉菜刀不能拍蒜”的新聞引發社會輿論,起因是廣州一女子用張小泉菜刀拍蒜後,菜刀斷開,客服卻淡定回應“菜刀不建議拍蒜”,總經理更是親自下場稱“中國人切菜方式不對”,不少網友紛紛跑到評論區留言,嘲諷張小泉是“裝蒜刀”。
如果說“拍蒜斷刀”是危機的引線,那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的債務就是壓垮張小泉的巨石。公司已多次被強制執行,債務窟窿越陷越深,主業增長停滯,股價跌跌不休。
作為一家成立於1628年的老字號,張小泉有過無數榮耀時刻,憑藉“良鋼精作”將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攬入懷中,與貴州茅臺等比肩,坊間更是將稱其為“剪刀界的愛馬仕”。
時移世易,眼下,張小泉的處境像極了一把鈍剪刀,鋒芒不再。從“國貨之光”到淪為老賴,張小泉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靠一把剪刀打天下
張小泉的高光時刻
“北有王麻子,中有曹正興,南有張小泉。”
張小泉品牌的創立最早可追溯到於明崇禎元年。史料記載,匠人張小泉率子張近高來杭州大井巷生產祖傳剪刀,張小泉由此誕生。
在後續發展中,張小泉憑藉高超的制剪技術不斷在海內外闖出了名堂。清朝時期乾隆年間,“張小泉”剪刀被列為貢品;1915年獲得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二等獎;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獲得獎項。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制剪社正式恢復張小泉稱號,張小泉響應國家號召,與杭州的32家剪刀作坊合併,組建“張小泉近記剪刀總廠”,正式進入公私合營階段。
這一改革將原本分散的家族式生產整合為規模化經營,實現了從私營手工業到國營企業的轉型。合營後,張小泉的生產技術、原料採購和銷售渠道得到統一管理,生產效率顯著提升,成為全國刀剪行業的標杆企業。
在國營體制下,張小泉不僅延續了剪刀核心產品,還拓展了家庭用剪、美容美髮工具等品類,產品被列為出口的重要商品,成為杭州乃至新中國輕工業的代表性品牌。

2000年後,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張小泉逐步從國營企業轉型為股份制公司。2001年,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本1681.7萬元,由富春控股集團旗下的杭州復泉投資有限公司和工會共同持股,實際控制權逐漸集中於張國標、張樟生等家族成員。
這一階段的張小泉,進入了鼎盛時期。2006年,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小泉品牌也是最早一批被國家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的民族品牌。
2007年11月,富春控股集團與張小泉正式簽訂《增資擴股協議》;2018年,張小泉完成股份制改造,並於2021年登陸資本市場。
上市也成為張小泉的高光時刻,總市值高達46億元。此舉也讓張氏家族登上富豪榜,在《2021年胡潤富豪榜》上,張國標、張新程父子以110億身家,排在第647位。

▲上市後公司股權結構
然而,資本家的急功近利,也為這一中華老字號的衰敗埋下了伏筆。在收購張小泉品牌後,富春控股集團便迫不及待地開啟了多元化擴張,物流園區、房地產、供應鏈金融……這些與刀剪主業無關的領域,成為富春控股的新戰場。
2018年,富春控股在陝西楊凌投資15億元建設“西北最大農副產品集散中心”,2022年與當地簽下130億元合作協議,次年又佈局預製菜產業園。
這只是富春控股在陝西投資的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2023年,富春控股先後與當地在醫療康養、文旅、汽車零部件製造以及中央廚房等領域達成合作,甚至計劃建設富春總部經濟專案、張小泉北方總部等,據咸陽楊凌區招商局官方發文稱,富春控股集團在陝投資規模約達130億元。
然而,這些專案非但沒能帶來可觀的現金流,反而成為資金鍊斷裂的導火索,將張小泉一步步帶入了絕境。
債臺高築口碑大跌
內憂外患一落千丈
2022年,富春控股因對外投資失敗觸發連帶擔保責任;2023年又為關聯企業融資質押上市公司股權,最終引爆44.86億元的擔保違約雷區,致使張小泉股份遭凍結。
2024年3月19日,張小泉釋出公告,截至公告披露日,張小泉集團作為借款方以及擔保方的債務逾期合計59.25億元,儼然成了一副“空殼”。頗為諷刺的是,張小泉集團註冊資本僅1681萬元,卻撬動近60億元債務,槓桿率高達350倍。

禍不單行,“不務正業”也讓張小泉的口碑不斷崩塌。2022年7月,一名來自廣州的消費者在使用張小泉菜刀拍蒜後,出現了菜刀斷裂的情況,但在聯絡客服後,對方卻回應稱“不建議使用刀具拍蒜”。

輿論風波還未平息,該公司總經理丟擲的“中國人切菜方法錯誤”的“神補刀”,再一次將張小泉推上風口浪尖。老字號是信任的代名詞,現在卻連實用都保不住,還崇洋媚外地把米其林奉為圭臬,無疑再一次激怒了市場,導致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讓消費者寒心的是,經歷過此次事件後,張小泉非但沒有實質性的改進,反而多次重蹈覆轍,刀身斷裂事故頻出。
為了消除“拍蒜門”等事件帶來的影響,張小泉又“作死”地組織員工集體刷單。據信用中國網站披露,杭州張小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系張小泉全資子公司)於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期間,在電商平臺為自家產品組織刷單控評,杭州相關部門對此查實後,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處罰金25萬元。
幾番操作下來,張小泉不僅未能挽回聲譽,反而在危機的旋渦裡越陷越深。2022年,張小泉歸母淨利潤為4151萬元,同比下降47.28%;2023年,張小泉更是交出一份營收淨利雙降的財報,歸母淨利潤再度下降39.48%至2512萬元,營收下降1.82%至8.12億元。
在給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回覆中,張小泉解釋公司淨利潤、扣非淨利潤連續兩年大幅下滑時,列出的一大原因就是,受外部環境和品牌輿情影響,銷售收入增長放緩甚至下降,市場推廣費、品牌宣傳費等投入增加導致銷售費用增長。
2021年至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1.17億元、1.46億元和1.48億元,即使是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費用也未收縮。與之對應的,是從2021年至2023年,張小泉的產品研發費用分別只佔3.01%、2.95%和3.25%,即便如此,張小泉還堅持分紅,三年裡累計分走1.4億元,其中超半數進了實控人的口袋。

一步錯步步錯,資本市場上,投資者也對張小泉信心盡失。上市初期張小泉創出38.66元/股(不復權)的新高,至2024年初時已跌至7.70元/股,跌幅超過80%,市值蒸發近50億元,截止目前,張小泉市值僅剩21.89億元。
在不斷墜落的過程中,張小泉也曾積極自救,但毫無章法的“四處求生”,更像是一場場鬧劇。
熱心跨界無心制刀
張小泉還有未來嗎?
為了突破瓶頸,張小泉試圖透過“跨界轉型”來擁抱更大的市場增長機會。
2021年,張小泉成立了廚具廚電事業部叢集以及家居五金事業部叢集。同時,張小泉還確立並啟動了“由廚房品牌向品質家居生活品牌升級”的品牌戰略。
當年10月底,張小泉成立浙江張小電智慧家居有限公司;11月,張小泉官網披露在小家電領域逐漸深入推出了全新品牌類目“健康小電”。

馬不停蹄,張小泉又成立廣東張小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準備經營“化妝品批發、零售”相關業務。到2022年3月,張小泉發生工商變更,經營範圍新增了食品銷售(僅銷售預包裝食品)業務,攤子越鋪越大。
然而,事與願違,張小泉低估了市場的競爭白熱化程度,也高估了自己的品牌號召力,張小泉廚電銷量無比慘淡,各大電商平臺銷量排行中,張小泉廚電產品難見蹤跡。
與此同時,張小泉的主業卻一直處於“質不配位”的吐槽聲中。在新的消費浪潮中,刀剪界的創新越來越密集,比如京東京造曾圍繞製作工藝打造龍泉工藝中式系列、大馬士革系列,圍繞材質推出科技抗菌系列、德國鋼系列;一把中科院專利菜刀不僅將雷射熔覆技術應用到刀具上,還將40多種特調鋼粉末與304銅離子抗菌不鏽鋼材料相結合。
反觀張小泉,不僅吝嗇於研發投入,更讓人詬病的是,張小泉剪刀90%以上的生產工序都已經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在產能明明很充足的情況下,卻仍然透過OEM代工生產,以致於品控失守。
最諷刺的是,張小泉花了大力氣在營銷上,卻一次次遭到反噬。張小泉策劃推出“祖傳張小泉以舊換新”活動,聲稱可將老刀具折價換購新品,卻被曝出一把80年代老剪刀僅抵30元,直接被打成“普通民用款”,折價還不如廢鐵值錢,並且換購的新品仍是“拍蒜斷刀”同款材質,群嘲聲一片。
90後接班人親自下場直播,卻因演示切菜時刀柄脫落“翻車”,搪塞稱“我們的刀需要特殊保養”,觀看人數從10萬+暴跌至不足2000人。
從“老字號金名片”,到如今的“黑名單公司”,高額負債壓頂、控制權岌岌可危的張小泉終於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金字招牌的垮塌,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張小泉的衰落不僅源於資本運作失當,更因為產品力與品牌力的雙重滑坡,面對重重困境,張小泉的未來充滿挑戰。
張小泉會上演逆境重生,還是被歷史剪下,時間自會給出答案。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配圖僅供參考,無指向性及商業用途)
參考資料:
1.中國新聞網《從“拍不了蒜”到債務纏身,400年的張小泉怎麼了?》
2.財經無忌《百年張小泉走上了荊棘路》
3.快馬財媒《張小泉,被徹底玩壞了》



行研君

你們怎麼看?底下留言區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