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麼一個熱搜:

直接點開,你會看到,很多人在為百度開香檳。
有人預測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有望真的跑通無人駕駛網約車,一兩年內就實現商業盈利。有人曬出百度的股票一路走高,漲幅超過10%。
再往下刷,你甚至還會看到,很多老外在發乘坐蘿蔔快跑的短影片。
他們在中國第一次坐上蘿蔔快跑後,都在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齊刷刷地說:
天哪,車來了,但駕駛座上沒有人!天哪,快看,方向盤自己在動!天哪,這裡的技術發展得太超前了!
然而,和這個熱搜相關,但比這些聲音更早出現在我朋友圈的,還有這樣一類聲音,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
針對武漢的無人駕駛網約車,武漢的網約車司機,集體發出了請願:
能不能控制下它們的數量?能不能和它們分時而治?能不能,別把我最後的活路都卷沒了?
是啊,不需要司機,4元都能打到的“蘿蔔快跑”來了,700萬開網約車司機的飯碗,怎麼辦?
很快,網上有了很多類似的討論,也有朋友轉發來問我:
無人駕駛網約車,開網約車的人。
或者說:技術,和被技術捲到的人。
怎麼選?
今天,乾脆,把我的想法整理一下,也和你分享。


無人駕駛,網約車司機,你選誰?
先說,技術。
看到蘿蔔快跑的無人駕駛出租車,真的在滿大街跑的影片時,我忽然想起了一個10年前發的朋友圈:

10年。無人駕駛,真的變成了現實。
這個“現實”,今天體驗下來怎麼樣?
划算嗎?有新聞說,“6公里才花了4塊錢”。同樣是10公里的路程,普通網約車一般在18-30元,而無人駕駛出租車,比如蘿蔔快跑的車費,卻可以低到4-16元。
舒服嗎?有評論說,“它不會嫌我距離短”。比起真人司機,自動駕駛不拒載,不繞路,沒氣味,更不會和人吵架。上車還能放個自己喜歡的歌,調個自己舒服的溫度。
真好。但是,無人駕駛的技術來了,那靠駕駛吃飯的人怎麼辦?
今天,在路上的網約車司機,已經至少能看到兩件事。
第一,和自己一樣開網約車的人,多了。
據交通運輸部公佈資料,單單是2023年一年,我國新核發的網約車駕駛員證就有148.2萬本,較2022年新發的114萬本,增幅約30%。
截止2023年12月份底,網約車司機註冊量已經高達657.2萬人。轉眼到今年5月31日,這個數字又增加到了703.3萬本,首次突破了700萬大關。
這些新註冊的網約車司機裡,有多少,是曾在其它各行各業裡打拼,最後把開網約車作為兜底的人?
第二,一天開下來能賺到的錢,少了。
以這兩天剛公佈官方資料的廣州為例。從去年12月到今年5月,不到半年,網約車日均訂單量從14.21單下降至12.22單,日均營收也從343.34元降至311.63元。
這意味著一些網約車司機即便是“整月無休”,在未扣除用車成本的情況下月收入也不超過1萬元。而很多城市網約車司機的實際收入,還會比這些測算資料來得更低。
整月無休,不過1萬。
然而,以後,他們可能還要不得不面對第三件事:無人駕駛的新技術,來了。
來了會怎麼樣?有新聞說,蘿蔔快跑撞人了,就在武漢街頭。無人駕駛這種新東西,還是難說。也有新聞說,蘿蔔快跑對交規的遵守,簡直規矩到了有點好笑的地步。
比安全問題更明朗的,是效率。有資料稱,蘿蔔快跑一個月的單量高達300萬單。平均下來,每輛車每天能跑100單。而普通人跑網約車,一天能接50單都算很高產了。
更便宜,更高效,還24小時無休。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網約車司機,能和它卷?卷不過的話,那幾百萬的網約車司機,又能再去哪裡卷?
技術,人。
你選誰?
一個很經典的選法是:讓屁股決定腦袋。
你坐在工程師的工位上,就選技術,然後降本增效,和公司一起走上巔峰。
你坐在網約車的駕駛座上,就選人,然後呼籲爭取,讓家人能夠過得更好。
這無可厚非。但這麼選,結果可能不一定能遂人的願。
怎麼說?


紡織機器,紡織工人,你選誰?
這麼說吧,你聽過,盧德運動嗎?
這個200多年前的故事,這兩年經常被很多人提起。
去年,很多讀者留言問,人工智慧來了,未來會是什麼樣,我的工作會不會被替代,我該怎麼辦……時,我也曾聊過一次。
今天,自動駕駛來了,異曲同工。在選擇擁抱“技術”還是擁抱“人”之前,你我不妨,再重溫一次。
首先,誰是盧德?
一個英國的工人。一個連夜把自家工廠的織襪機砸了的工人。
為什麼砸?太恨了。本來勤勤懇懇,只為謀生,但突然有一天,工廠引入了很多機器。
他們笑嘻嘻地管那個叫“織襪機”,然後轉眼,就開掉了很多“織襪工”。
從頭到尾,沒有誰提前打過一個招呼,自己就這麼被拋棄了。
說失業就失業,怎麼能不恨?砸。連夜砸。
自從1779年,內德·盧德砸毀了兩臺紡織機後,火星開始醞釀。工人砸機器的事,開始隔三差五地發生。
終於,到了1811年3月11日,一個諾丁漢的工廠主,再次削減了工人們的工資,憤怒的工人開始暴起,一口氣砸毀了60多臺紡織機。盧德運動,正式爆發。
此後,更多參與打砸的工人,也被統稱為“盧德派”。
打砸的盧德派越來越多,被打砸的工廠主也就越來越坐不住了。
他們有的,也同情工人。但是,開工廠一天,就要操心一天的成本。而機器織襪,和手工織襪的成本,差得太多了。換你開工廠,你怎麼選?
選機器,賺更多的錢,但是,也冒了更多的險。比如,被盧德派打砸,圍攻,襲擊……
而工廠主也開始反抗。歷史記載,有的工廠主曾打傷,折磨,甚至殺害盧德派。而盧德派呢,又會反過來暗殺工廠主,甚至集結燒掉了工廠主的家。
盧德派,工廠主。他們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但結果卻是不斷升級的戰爭。
史學家哈孟德夫婦在描述這段歷史時就曾說:“這個時期的英國史,讀起來像是一部內戰史”。
怎麼辦?怎麼辦?
英國政府,開始做選擇。選擇的結果,是派警察保護工廠,派士兵鎮壓盧德派。最誇張的時候,與盧德派作戰計程車兵數量,甚至一度超過了在伊比利亞半島與拿破崙作戰計程車兵數量。
1812年,英國政府出臺了《惡意破壞法》,把盧德運動定義為嚴重犯罪。1813年,又繼續出臺了《搗毀機器懲治法》,對破壞機器的人處以死刑。
後來,盧德運動被鎮壓了下去。一些盧德派被處死,一些盧德派被流放澳大利亞。
機器,最終取代了人。
再後來,選擇了機器的英國,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了遠超其它國家的強國。但這,還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今天的你,我,每一個人,也都客觀上成了這場鎮壓的受益者。因為人工最終沒能阻止機器,生產效率極大提升,我們今天終於有機會買到9.9元的襪子,19.9元的T恤。
工人,工廠主,英國政府,所有受益的人。
盧德運動的故事,到這裡,講得差不多了。
現在,回到最初的問題:技術,人,你選誰?
嗯,我知道技術能提效,發展很重要。但是這對盧德運動裡的那些工人,會不會太殘酷啊?
他們做錯什麼了?是不努力嗎?都有家要養,哪個不是勤勤懇懇?是不上進嗎?可別忘了第一臺織布機,也是被織布工人發明出來的。這樣的他們,就這麼突然被取代了,被失業了,他們以後怎麼辦?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那麼或許,我們還可以看看另一種選法。


4種立場,你選誰?
知乎上有位叫廢豚FaiTuen的作者,在總結盧德運動時,提出了一套新的選項,挺有意思。
他說,人們大約有四種立場。
我先用我的語言,解釋一下這四種立場。看看,能不能為你的選擇做個參考。
第一,技術樂觀主義。
英國政府是對的。
這樣影響技術發展程序的運動,就該鎮壓。
因為增長的唯一永久源泉,就是技術。
誠然,技術的進步,會帶來短暫失業。但它最終,會創造出更多新的工種,新的產業,進而產生新的就業。
所以,要解決問題,應該是更快地讓技術進步,而不是排斥甚至摒棄新技術。
否則,只會落後。而落後,是要捱打的。
第二,自由主義。
工廠主是對的。
你要是覺得被機器替代了很委屈,那你就轉行,或者去做能操作機器的人,甚至創業也來做工廠主啊。
你不透過市場來公平競爭,而是用非法手段砸毀我的機器,燒燬我的家園,我必須不答應。
唯一有資格判斷對錯的,是市場。
機器產品和手工產品,價格、效率、體驗註定各有不同。
誰更受市場歡迎,就活;誰不受市場歡迎,就死。
生死應該交給市場,而不是打砸的運動。
第三,保守主義。
盧德派是對的。
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但代價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誰應該成為代價呢?憑什麼他應該成為代價?
如果科技進步影響了大量普通人的飯碗,那我們寧願新技術來得慢一些。
充分地評估,審慎地使用,尊重所有人的利益。
否則,不能讓普通人受益的技術,再先進都是惡魔。
第四,社會主義。
他們都不對。
新技術確實能推動世界進步,帶來社會財富總量的增加。
但是,它總是讓少部分掌握技術的人最先受益,進而增加貧富差距。
我們不應阻止技術發展,但應向最先掌握技術、甚至控制技術的人收重稅,並轉移支付給那些生活艱難的普通人。
給他們失業保障,給他們再就業培訓,讓他們至少擁有體面的生活。
初次分配解決效率問題,再分配解決公平問題。
技術樂觀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社會主義。
我特別想知道,你會支援哪一種立場?
因為,不同的選擇,會通向不同的未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政府做出了選擇。
比如,出臺《保障治安法案》《搗毀機器懲治法》等法案。
但是,英國的紡織工人影響“治安”,真的是反對那些工廠主本人嗎?搗毀“機器”,真的是反對機器本身,甚至反對新技術嗎?
只看到“技術”和“人”,就只能被困在2個選項裡,做單選題。
簡單,粗暴。
要解題,不妨先重新理解那道題。比如:
理解了“保守主義”,你會理解工人,尊重“人”的命運。
理解“技術樂觀主義”,你會理解技術,尊重“技術”的力量。
甚至,除了“技術”和“人”,你還有機會看到更多。比如:
理解了“自由主義”,你會理解工廠主,尊重“市場
”
這隻手的規律。
理解了“社會主義”,你會理解所有人,尊重“社會”這個詞的意義。
視野開啟後,那道題,就不再只是你死我活的單選題,甚至不再只是選擇題,而是:博弈。
更復雜,卻也有機會讓多方受益,一起達成一個新的均衡。
雖然,不同的立場,依然會有不同的傾向,指向不同的未來,但至少,理解和看到了更多之後,那個未來,已經有了新的可能,而不是隻有你死我活。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政府換了一個解法。
比如,一邊繼續推出產業政策,一邊推出了失業工人的保障法案,和包括8小時工作時、辭退補貼、失業補貼、轉業技能培訓等等的公共服務。
今天,全國幾百萬的網約車司機又上路了。
那條路,曾經跑過馬車伕,黃包車伕,傳統計程車司機。
未來,還會跑上越來越多新車,但駕駛位上,不再有人。
新聞裡,除了早就“開跑”的武漢,蘿蔔快跑還會進一步測試運營,跑到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11個城市。
而汽車諮詢機構埃信華邁(IHS Markit)的報告裡,預測到2030年,中國共享出行的總市場規模將達到2.25萬億元,其中無人車服務的部分將超過1.3萬億元,佔比達到60%。
與此同時,在路的兩邊,一個個無人機外賣配送點,無人超市,無人工廠,甚至AI員工比人多的公司……也正在悄悄出現。
有的故事,已經結束。
有的故事,剛剛開始。
祝福。
P.S.
哦,對了。
最近,我的新書,《關鍵躍升:新任管理者成事的底層邏輯》,正式上市了。
這本書,我從2018年就開始寫,從籌備到出版,花了整整6年。因為,我希望用這本書,幫所有職場人補上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一個管理者應該具有的那些底層邏輯。
7月12日,也就是今晚7點,我將進入“劉潤讀書會”直播間,親自向你分享這本書的更多細節,以及一個新手管理者的成長心法。
如果你有任何管理方面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提問,我們會收集並挑選大家關注的問題,在直播時統一解答。
直播期間,我們也會上架這本新書《關鍵躍升》,限時半價銷售。
期待你的關注。也歡迎你的到來,點選下方的按鈕,就可以預約直播。
今晚7點,我們,劉潤讀書會直播間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埃信華邁:借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提前佈局百度在未來競爭中擁有先發優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320052048020905&wfr=spider&for=pc
2、人工智慧時代,保飯碗搗毀機器的盧德運動是否會重演?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509680152504862&wfr=spider&for=pc
3、盧德主義,廢豚FaiTuen,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7131872
4、2023年中國新增網約車司機148.2萬,資料GO,雪球 https://xueqiu.com/7539894803/276223789
5、無人駕駛出租車上路能取代老司機嗎?騰訊新聞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09A06Z1T00
6、廣州網約車司機日均營收創新低,介面新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970523618100286&wfr=spider&for=pc

觀點 / 劉潤主筆 / 尤安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308篇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關鍵詞
蘿蔔快跑
網約車
約車
無人駕駛
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