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默
轉載:鳳凰網
正文
安寧發現,來哈薩克讀書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了。
她今年30歲,在哈薩克國立大學讀一年制碩士。不久前,學校附近新開了一家中文KTV和一家蜜雪冰城。安寧打算去蜜雪冰城買點喝的,但走進店裡一看,“裡面烏泱泱的全是中國學生”,大家都在說中文。恍惚間,她似乎回到了中國某家萬達商場的四五層。
“中亞留學,現在剛剛興起”,在烏茲別克讀博士的陳可說。2019年,還在讀本科的她到烏茲別克一所大學交換一年,當時中國留學生極少。但六年後的今天,她在當地中國人的微信群裡發現,留學生的數量明顯增加了。
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這五個國家都位於中亞,被國人稱為“斯坦國”(“斯坦”意為“土地”、“國家”)。如今,這些斯坦國正在成為一些中國年輕人的留學新選擇。
以最吃香的哈薩克為例。據哈薩克科學與高等教育部資料,2024年,該國的外國留學生人數超3.1萬,創近五年最高紀錄。其中中國留學生人數翻倍,從2020年的977人增至2024年的2089人。
留學中介也捕捉到這個新市場。
張齊智的公司今年新設了一項業務——為烏茲別克的一所大學在中國招生。他所在公司位於北京,此前的主要業務是為中國大學在世界各地招收學生,如今他們開始反向操作。張齊智估計,今年可以給這所大學招來十幾個中國學生。學校對他表示,如果能招到二三十個中國學生,就可以為他們專門開班。
對“睜眼就是競爭、閉眼就是焦慮”的中國學生來說,斯坦國並非留學的主流選擇。但一些奔赴斯坦國的國人說,他們追求的是“炸裂的價效比”。
01
低門檻、0拒籤,
學費是英美的十分之一
許小雯今年30歲,家在山東,得了一場重病後,她想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機會,就停薪留職出來讀書。她就職的公司與部分中亞國家有合作,便選擇到吉爾吉斯斯坦民族大學攻讀管理學博士。

◎ 吉爾吉斯斯坦民族大學校園|拍攝:許小雯
“沒有(合作)的話,你是不可能(停薪留職)出來的。”許小雯說。她打算透過留學讓人生“喘口氣兒”,思考職業的下一步。
安寧也是這麼想的。她是新疆哈薩克族,目前在哈薩克國立大學讀一年制碩士。安寧本科學的英語,做過英語老師,她希望在留學期間梳理一下過往六年的工作經驗。
陳可則寄望留學助力自己的職業發展。她今年25歲,在烏茲別克國立大學讀烏茲別克語博士。此前,她在北京一所知名語言學校完成了俄語專業的本科和碩士,本科期間,她選修了烏茲別克語。
陳可認為,隨著中國與烏茲別克關係的日益密切,中國高校會有更多對烏茲別克語人才的需求,讀完博士,她可以回國做一個大學老師。
雖然留學的初衷不盡相同,她們選擇斯坦國卻有一個共同原因——申請難度不大。
“門檻超低。”張齊智在網上為塔什干國立技術大學招生時,用了一句宣傳語——“價效比炸裂”。
這是烏茲別克最好的理工科大學,張齊智打算為其招攬的,是高考失利的高中生和在中國專升本無望的專科生。據他介紹,申請所需的材料並不複雜,除了成績單、存款證明和學習計劃等,在語言要求上,即使沒有英語或俄語成績證明,也可以先讀預科。
“申請沒有想象中困難。”陳可說。她在烏茲別克國立大學官網找到自己想跟隨的導師,發郵件和對方建立了聯絡。隨後她線上提交了英語、俄語專業證書,並在線透過博士入學資格考試。關於考試內容,陳可說,“難度是有的,但專業方面不會被特別摳細節,要求你特別精通”。
在吉爾吉斯斯坦民族大學攻讀管理學博士的許小雯也有類似經歷。從提交申請,到面試、順利入學,她前後只用了三個多月。
簽證更不是問題。陳可今年1月收到錄取通知書,2月去北京辦簽證時,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她印象深刻:在烏茲別克大使館,幾乎不用排隊,而路上經過美國大使館時,她發現等待簽證的隊伍很長,人們在閒聊:“你被拒了多少次?”
辦理簽證時,陳可想問等多久可以拿到簽證,結果簽證官一通操作,她現場就拿到了。
除了申請效率高,斯坦國的學費也讓留學生們大呼“親民”。
在塔什干國立技術大學讀本科,學費是每年8000到1萬元(人民幣,下同),“和國內差不多”,張齊智說。
許小雯讀博士一年的學費是1.6萬元——只略高於中國,國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學費普遍為每年1萬元左右。
安寧讀一年制碩士的學費是3.6萬元,和她去英國、美國留學的同學相比,相當便宜。安寧曾被一所英國大學所錄取,估算下來花費至少30萬以上,後來她的赴英計劃被疫情打斷。
也是因為疫情,安寧開始覺得,“離家近一些也挺好的”。她的家鄉新疆與哈薩克相鄰,空路陸路都方便,從霍爾果斯坐國際大巴到哈薩克的阿拉木圖,車程5個小時,票價只要180元。
而且,門檻低、價效比高只是留學斯坦國的其中一個優勢,更吸引中國留學生的,還有避開內卷、“原地就業”的可能性。
02
畢業後可在斯坦國的
中國企業“原地就業”
事實上,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斯坦國的教育底子並不差。
《比較教育研究》的一篇論文指出,脫離蘇聯之前,中亞五國在校大學生的比例甚至比同一時期的英國、義大利還高。近年,五國都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23年哈薩克的教育投入為GDP的4.46%,烏茲別克為5.5%,吉爾吉斯斯坦為6.83%,均高於中國的4%。
“來中亞留學可能比東南亞靠譜些,學校沒有‘暴雷’ (備註:即沒有被中國留學服務中心拒絕認證)。”安寧說。對比之下,儘管東南亞和中亞一樣“距中國近且便宜”,但大家擔心東南亞一些學校碩博含金量低,“有的學歷學位回國以後認證不了”。
中亞高校的國際排名也在近年實現大幅提升。比如,哈薩克國立大學是該國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在202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166——10年前,其名次還在305。而在2026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哈薩克國立大學位列第39,比同濟大學還高5位。
學校QS排名大幅上升,對安寧這樣的留學生是一個重要的吸引點——“說明這個學校在努力與國際接軌,也說明它會善待國際學生”。
據哈薩克國際通訊社,2024年,該國3.15萬留學生中,印度學生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其次是來自土庫曼的學生。此外,俄羅斯和中國留學生人數也在迅速增加。
許小雯也發現,同學中還有來自其他俄區的中國學生,比如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他們告訴她,俄區很多學校排隊答辯的時間太長,導致自己遲遲無法畢業,所以轉學過來。
中國與中亞的關係日趨緊密,也為中國留學生帶來新的機會。
“因為‘一帶一路’,中國與中亞的關係越來越深。學校希望我們招中國的高中生、大專生去讀本科,畢業之後可以在當地就業,發展當地經濟。”張齊智說。
中國是中亞目前第一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2024年,中國與中亞的貿易額為948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54億美元。中資企業進入當地包括基礎設施、新能源、油氣採礦在內的多個領域。
在中亞發展的中國企業也在積極招攬人才。據國內招聘網站資訊,一家外貿公司招募在哈薩克、烏茲別克的分公司總經理,月薪2.5-4.5萬,其中一個要求是“熟練使用屬地官方和通用語言”。另一家機械公司在哈薩克招聘銷售負責人,月薪1-2萬,要求之一也是“哈薩克語、俄語流利”。
“在當地人中,這樣的人才非常少。”張齊智說,對中國留學生來說,在中亞學習相關技術專業,又學習當地語言,畢業後到中國企業“原地就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儘管未來“看上去很美”,入學並不代表一帆風順。中國留學生們發現,斯坦國的課業不簡單,畢業並沒有想象中容易。
03
三年拿博士?
想多了
語言是第一隻攔路虎。
很多中亞高校的授課語言為俄語和本國語言。比如在許小雯所在大學,公開課都是英語授課,但還有一些課程是俄語授課。入學之後,她已在學校上過俄語培訓課,到真正上課時,她還是會求助於翻譯軟體。

◎ 吉爾吉斯斯坦民族大學課堂一角|拍攝:許小雯
但翻譯軟體也會不時罷工。入學剛三個月的陳可有次旁聽給語言系碩士的課,因為都是本地學生,老師用的是烏茲別克語,詞彙非常專業。她試圖用谷歌即時翻譯,但或許是因為烏茲別克語太小眾,“谷歌翻譯沒法即時給你準確結果”,有時甚至翻譯識別到一半就識別不下去了。跟當地人日常交流時,陳可也發現很多人說的是方言,口音很重,不易理解。
學校也不允許學生“躺平”。
“博士一年級的課程並不輕鬆。”許小雯說。最忙的時候,她每天要上6小時課。每次上課老師都會點名,學生的課堂表現、每次作業成績和最後考試的成績,都會作為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許小雯的導師年紀較大,學校給他配備了一個助理,兩人一起指導許小雯。在這個導師之外,學校還要求學生找一個外國的第二導師,對第二導師的要求是:大學老師、博士畢業、近五年內發表過國際期刊。
每個學年,陳可的學校都會給學生制定學習目標。作為初來乍到的博一學生,她本學年需要發表一篇文章,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沒規定要在什麼等級的期刊上發表,但你一定要發。”導師並沒有放養她,會不時督促。
畢業的門檻也不低。在許小雯就讀的吉爾吉斯斯坦民族大學,要拿到博士學位,需要發表至少兩篇國際期刊文章,不比在國內讀博輕鬆。以北師大為例,博士要求發表四篇或以上學術論文,其中至少一篇是CSSCI期刊論文。
儘管一些中介宣稱在中亞高校就讀三年就可拿到博士學位,但許小雯覺得不太可信。她估計自己讀的管理學博士要三年半才能拿到畢業證,理科博士專案的時間更長,“可能要五年”。
在強度不低的學習之外,中國留學生也需要適應異國的文化和生活。其中一個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物價遠沒有他們想象中“宜人”。
04
斯坦國,
有點慢、有點美
“為什麼這裡工資這麼低、東西卻這麼貴?”安寧想不明白。
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很不平均。最富裕的是哈薩克,2024年人均GDP為1.43萬美元,略高於中國。
但安寧發現,在哈薩克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圖,普通人的月收入“也就四五千元”。但當地物價挺高,在學校食堂吃一頓飯差不多要40元。上街吃更貴,一份主食加一個飲料要近70元。她去超市裡買菜,發現最常見的西紅柿和辣椒,一公斤要近20元。網購的蒜薹,幾根就要七八元。
為了省錢,她會自己做飯,帶泡好的咖啡去上課;在餐廳點菜也很小心,避免浪費和遇到“價格刺客”。她發現,其他中國同學也是儘量自己做飯,少到外面下館子。
在烏茲別克讀書的陳可發現,這裡的牛羊肉、雞蛋、牛奶的價格比國內一二線城市便宜,但毛巾、拖鞋、雨傘這類生活用品比中國貴,甚至可能翻番——儘管它們都來自中國。

◎ 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集市|拍攝:陳可
學校宿舍優先提供給本科生和碩士,博士只能自己找房子住,她在市中心租了一房一廳,60平米,房租一個月50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594元)。
除了物價不太友好,當地的網路、外賣和快遞也讓習慣了“中國速度”的中國留學生們難以適應。
“這裡的網最高才4G,可以看直播、刷影片,但有時會卡,還會斷網。”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許小雯說。而當發現哈薩克外賣的送達時長是中國的兩倍後,安寧索性放棄了點外賣。
不過,在這些慢節奏裡,她們也發現了當地生活的美好。
比如,和“捲到死”的中國人相比,當地人更鬆弛、散漫。許小雯的老師如果在上課當天不舒服或比較忙,就會把課程往後推,或者在線上上。“這樣的事,在中國是很少出現的”。
安寧的老師很注重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他們大都在四五十歲,有歐美留學或訪學經歷。在課堂上,很多老師會問,對這件事,你作為一箇中國人怎麼想?
安寧發現,儘管哈薩克物價高、收入低,但當地人的幸福指數挺高。據聯合國《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哈薩克幸福指數排名43,烏茲別克排名53,都高於68位的中國。
安寧猜測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地社會福利不錯。哈薩克大部分公民可享受免費的基本醫療服務。安寧有次發高燒叫了救護車。救護車來後,醫療人員給她檢查了身體,又把她拉到醫院驗血,打退燒針,然後就讓她走了,一分錢沒收。
另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當地尊老愛幼、保護女性的風氣。警察局一樓有為小孩專門開設的玩耍區域。在她拖著行李箱打車、上臺階時,男性司機或路人總會第一時間上前幫忙。
“中國人可能覺得這裡不發達,這也沒有那也沒有,但其實都有。”安寧說,自己所在的阿拉木圖歷史悠久,有眾多博物館、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城市綠化更是好得出乎意料。她還會去聽一些當地音樂家的演奏,“他們的水平很高”。
許小雯覺得吉爾吉斯斯坦的戶外活動頗具價效比。她和同學參團去雪山騎馬,一個人200元,包括從首都比什凱克往返接送的車費、一頓晚餐和騎馬的所有花費。

◎ 在當地參團去雪山上騎馬,價效比很高|拍攝:許小雯
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是肉眼可見的。許小雯發現,比什凱克的很多地方都在修路,新區蓬勃發展,買房熱已出現,“就像以前的中國一樣”。
據卡巴爾通訊社報道,今年前四個月,吉爾吉斯斯坦的GDP增長率達11.7%。另據哈薩克國際通訊社報道,哈薩克的GDP也在今年前五個月增長了6%。
“哈薩克進步很快,人口非常年輕化,感覺這樣的國家未來還是有希望的。”安寧說。
那麼,畢業後要不要留在正蓬勃發展的斯坦國?
一位中國留學生說,身邊的中國同學都選擇了回國。據其觀察,不少中國留學生來斯坦國“鍍金”的動機更強烈,讀書時就在忙著考公考編,不太出門。在這位留學生看來,他們就像一個匆匆來客,甚至沒有嘗試去深度探索這個國家。
許小雯則對原地就業保持開放態度。一個原因是,她之前所在的那個有中亞業務的公司,可能計劃往吉爾吉斯斯坦發展。
留下來,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點選以下連結,即可檢視美國頂級高校中國學生錄取資訊: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2026QS世界大學排名釋出!亞洲高校全球十強,澳洲大學曇花一現
為所有學生提供獎學金,和藤校一同被評為全美五星大學,這所寶藏小眾院校也該被人看見了!
同在一個班,中國留學生和美國本土學生有何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