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來說,春秋兩季是最適合外出遊玩的時間了!
此時溫度適宜,景色美好,不帶娃出去走走,難免有些辜負美景與童年時光。
作為一個高頻走進自然的人,在春夏秋三季,幾乎每個週末,我都會去大自然裡——有時呼朋喚友、有時候組團結隊、有時帶小朋友進行科普教育。

👆作者供圖
我發現很多人在進山、出野時更多是憑感覺,準備不充分,也很難玩得盡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更好的外出遊玩,優秀的物資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將和大家聊聊,關於外出遊玩準備物資的那些事。

首先,先劃定一下本文的適用範圍,本文更適合中低強度的帶娃出行,包括:
-
爬升三五百米的山頭(如北京香山) -
逛一逛森林公園(如北京八達嶺森林公園)或自然保護公園 -
徒步5-15公里(如北京香山至八大處徒步拉練,俗稱香八拉)
如果是去城市公園,以聚餐、打卡、拍美照為主的低運動量活動,則可以優先考慮美觀和舒適度;如果是高強度、或極端環境運動,則需專業配備。
剛入門的初級選手要選擇成熟、正規的景點區域或路線,這樣有安全保障;結伴出行、有經驗豐富的人帶領,也更加可靠。

👆作者供圖
*溫馨提示:帶娃出去玩,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切莫以身涉險。

衣著和防護
外出遊玩時,衣著講究舒適性、防護性和功能性。
低強度時主打美觀舒適;中等強度時,功能的重要性就會慢慢體現,能減輕身體負擔,更加輕鬆地完成活動。
1、上衣
上衣會遇到的情況比較多樣,很多孩子更喜歡穿短袖。
我自己的短袖速乾衣一般是迪卡儂和探路者的,便宜、好用、夠用。短袖的壞處是怕曬和枝條剮蹭,更不要提蚊蟲叮咬了。
所以哪怕出門時天氣再熱,最好給孩子帶一件防曬服或薄外套,更有保障。特別是很多地方的溫差極大。

👆作者供圖
如果能帶上衝鋒衣外出會更好,兼具防風、防小雨的功能,假如天氣變得惡劣,也能從容應對。
衝鋒衣最好有拉鍊口袋,裝東西不會掉出來;選擇帶帽子的款式,遮風擋小雨都很方便,忘記帽子也能應急。
顏色和款式看個人喜好,建議儘量選擇鮮豔的,不會隱蔽在綠色樹叢裡,萬一發生危險能被一眼看到。
我自用的衝鋒外套一件是探路者的,一件是穿了七年的凱樂石,日常通勤和15公里內徒步都沒問題。

👆作者供圖
很多人願意花錢買最貴的品牌,我個人認為有些大材小用了,許多國產品牌也很實用,工藝先進,但價格香得多。
2、下裝
下裝包括短褲、長褲、裙子等型別。
我建議大家儘量不穿任何長度的短褲、中褲、七分褲、裙裝,應該把安全放在首位。
照片是我一次出遊沒穿長褲的結果:

👆作者供圖
長褲包裹嚴實,防護性好。
戶外長褲、休閒褲、工裝褲、牛仔褲、鯊魚褲等型別都可以。
其中戶外長褲最優,輕便、舒適、透氣、防潑水,迪卡儂一兩百元價位及其他品牌同等價位就夠用了。
工裝褲和牛仔褲不要選太寬鬆的,爬坡、上臺階時邁不開步子;牛仔褲儘量要選擇面料有彈性的;鯊魚褲的運動效能倒是都滿足,但走小路時容易被植物鉤住,據說還很方便蚊子叮咬。

👆作者供圖
我自己喜歡穿合身、彈性面料的舊牛仔褲應付中等強度的徒步爬山——防護性好、運動效能滿足、材料結實不怕受損、價效比高。隨便造也不心疼,實在太適合野玩了。
3、鞋襪
鞋子以低幫登山鞋、運動鞋為主,選擇全包裹的、鞋底厚一點的、鞋底鞋面有彈性的、碼數貼腳的。不建議因為天氣炎熱就穿涼鞋、洞洞鞋這種。
我一般穿的鴻星爾克、多威dowin、匹克的運動鞋,都挺好的,價位在100-300之間。

👆作者供圖
如果你在的城市有戶外用品店,也可以去試試入門級、便宜的低幫登山鞋,更有利於保護大家的腳踝。等以後遊玩強度和頻次都提高了,再換更好的登山鞋。
-
低幫登山鞋適合一日徒步、初級入門的情形; -
中幫登山鞋適合兩日或以上的露營、領隊身份、地面複雜多變的情形; -
高幫登山鞋一般情況用不上。
我的迪卡儂中幫登山鞋只有在帶隊兩日露營活動時才會穿,平時帶隊的一日活動、徒步爬山時都穿運動鞋。

👆作者供圖
選擇鞋子,要注意鞋底厚的不會被石頭尖硌腳;有彈性的鞋底更貼合地面和腳底,走起來不容易腳累腳痠;鞋碼大了跑腳,鞋碼小了擠腳,上坡下坡都麻煩不斷。
此外就是一定要記得穿襪子,不然會磨出水泡。

👆作者供圖
襪子以厚的、粗糙的(如棉質)襪子為宜,女生不要穿絲質、光滑的襪子,否則腳在鞋裡來回滑動。襪子筒高要選擇高於鞋子幫高,避免鞋幫磨傷腳踝部位。
4、帽子
帽子主要用於防紫外線和防風。
春天雖然陽光不如夏天刺眼,但紫外線依然強烈。
我建議儘量選擇寬簷、容易摺疊的帽子,這樣能全面的保護脖頸和麵部;不戴的時候,也可以團成一團收納。

👆作者供圖
畢竟出野外,塞進包裡比拿在手上的幸福感高多了。
後脖頸是比較容易被忽略且被曬傷的部位。特別是短頭髮的孩子,脖頸完全裸露在外。這時候可以選擇那種帶後頸巾的帽子防曬,也可以配合脖套。

5、頸巾或脖套
一般以純棉為主,算是利用率極高的單品。
好處是輕薄、靈活度高。
可以套在脖子上遮風、防紫外線用;也可以往上拉遮住臉防止蚊蟲;遇到大風還可以像頭套一樣保護耳朵、戴在帽子底下。
6、內衣
內衣是很多人會忽略或穿錯的。
出汗少的時候,大人孩子都可以穿棉質的內衣。
但如果在野外,提前預計到會大量出汗,又遇上颳風、下雨等情況,就應該穿功能性的速幹內衣或運動內衣。
一方面是平時穿的純棉衣服吸汗,降溫後容易著涼感冒。
另一方面即便溫度在零度以上,如果遇有大風降雨,不能迅速排汗的溼衣服,有失溫的風險。
7、防曬
防曬不單是為了“美”,更是為了保護自己。所以帶孩子出行,儘管孩子不喜歡,也要做足防曬工作。
紫外線防護係數UPF大於30,才能稱為“防紫外線”產品。
下圖是不同PA值對應的防曬等級:

不同SPF數值對應的場景:

👆圖片來源:影片號“果殼桔子媽媽”
防曬液之外,也可以用帽子、面罩、冰袖、防曬衣等物理防曬。
注意噴霧型防曬液不能取代塗抹型防曬液,一般更適合修補。

👆圖片來源:影片號“果殼桔子媽媽”
8、防蚊蟲
天氣變暖已經開始有蚊蟲了,最好帶上驅蚊水等物品。
我自己用的是含有避蚊胺的驅蚊水,也可以選擇含有派卡瑞丁的驅蚊液。

👆圖片來源:影片號“果殼桔子媽媽”
給孩子噴灑時,將瓶口緊貼衣物,直接把驅蚊水噴在衣物上。特別是袖口、領口、上衣下襬、褲腿、鞋襪等處;裸露的皮膚部位,也要將瓶口緊貼皮膚,噴灑後用手四處塗抹。
不要對著面部直接噴驅蚊水、防曬噴霧等,避免吸入氣霧。

*提示:六個月以下嬰幼兒,不宜使用驅蚊水,最好使用物理遮蔽的方法。此外低齡兒童在使用含有避蚊胺驅蚊水的時候,要使用濃度低的;防蚊貼一類只是人聞著有味道,不能做到有效驅蟲。
9、防過敏
常年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過敏的越來越多。
春秋二季是過敏高發季節,由於過敏往往和所在地植物環境相關,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忘記孩子“過敏”這件事。
記得出發前在鼻腔噴過敏藥,並攜帶相應的口服片;從野外回來後,及時用藥水沖洗鼻腔和眼睛。
10、雨具
養成習慣,出門前檢視天氣,攜帶雨傘或雨衣。
雨傘的好處是野外如廁時,用傘遮擋一下更有利於保護自己。但野外和山裡的雨往往伴隨風,傘有時候起不到遮擋作用,雨衣更實用。
出於環保和防護考慮,雨衣推薦非一次性加厚款。
11、防護用具
膝蓋不適的時候,可以用膝蓋綁帶,或者用登山杖,下山時能減少對膝蓋的衝擊。

👆作者供圖
帶娃出行一定帶一個小急救包,含有溼性敷料、創可貼、碘伏、酒精片、棉籤、紗布等物品。

食物和飲水
1、食物
出行前無論起多早都要吃東西,避免低血糖。
攜帶的主食要能提供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可以更扛餓。
帶孩子出行,還可以準備一些零食,如乳酪棒、堅果、肉乾、木糖醇、巧克力等,這些並不沉、方便邊走邊吃,可以短時間迅速補充能量,也會讓旅程更加愉悅、開心。

👆圖蟲創意
此外如果有時間,還可以準備一些蔬果,出發前洗乾淨、削皮,遊玩時隨時享用,簡直幸福感拉滿,如橘子類、小番茄、黃瓜、香瓜、哈密瓜、葡萄、棗等。
儘量不帶充氣包裝的食物,既容易碎,又很佔揹包空間。
在我個人經驗裡,運動中,鹹口主食比甜口主食更有食慾,也能補充鹽分。
2、飲水
外出遊玩,飲水是最重要的物資。
涼白開和白水是最好的選擇。

👆圖蟲創意
很多孩子喜歡帶各種甜水、飲料,但有時會越喝越渴。
我們需要根據季節、路途長短、遊玩時長、有無補給點等因素,提前決定帶多少水,寧多勿少。現在很多人爬山喜歡帶自熱飯和自熱面,這些比較耗水,別忘記帶相應的水。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情況下,夏季1500毫升/人,秋季1000毫升/人,冬季500毫升/人。
行走時養成定期喝水的節奏,每10-15分鐘喝一小口水,含在嘴中不要吞嚥,起到溼潤口腔、呼吸道、加溫涼水的作用後再嚥下;知道補水點的位置,管理好剩餘水量。

出行工具
1、揹包
選擇登山包或雙肩包,不要單肩包、拎袋子。
單肩包容易造成體態不正,手提袋佔用雙手,這兩樣也容易勞累。
登山包和戶外包具有良好的揹負系統,肩膀、背部、腰部分可以散承重,減少身體勞累,也可以降低受傷機率。

👆作者供圖
選擇寬肩帶,可以減少對肩膀的壓力。一般高承重的登山包,都有一個橫向腰帶,可以增加腰部承重。
單人使用時推薦20升及以上容量,親子使用時推薦30-40升,能裝下更多物品。
普通的雙肩包也能應付常規的戶外活動,比如我爬山時用的就是通勤揹包,24升左右,裝上相機、望遠鏡、食物和水、其它物資也是沒問題的。
2、生物觀察盒、收集盒與收集袋
這些都是我必備的物品,家長可以給感興趣的小朋友備上,並不佔地,但樂趣多多。當然也可以用塑膠瓶、玻璃瓶代替(*觀察3-5分鐘後及時放歸小動物哦)。

👆作者供圖
這是生物觀察盒,遇到蟲子的時候,可以裝在生物觀察盒裡觀察,更加安全。

👆作者供圖
盒子上有透氣孔,不會悶死小動物;有的盒底帶刻度線,能估算大小。

👆作者供圖
很多小朋友都對葉子、果實、石頭等自然物產生喜愛之情,出遊時,帶上收集盒或收集袋,適當採集與撿拾,帶回家後再做成標本,也是關於出遊的美好回憶。
3、坐墊
推薦可摺疊的泡沫坐墊,累了需要休息時,可以隨地休息,不硌屁股不著涼。
收納也方便,揹包裝不下時,可以外掛在揹包帶上。
4、望遠鏡
想看看城市標誌性建築、遠方風景、鳥類的時候,可以帶上望遠鏡,增加整個旅程的娛樂性。

👆作者供圖
5、充電寶
出門遊玩一定要帶充電寶,檢視地圖、拍照、跟家人報平安等操作會讓手機快速掉電。
萬一因為受傷、天氣、走錯路等導致天黑時沒有下山,手機的手電筒功能會協助看清楚路。

👆作者供圖
以上就是出行時,我們需要考慮的常規物品啦!
總之行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更好地享受美好的自然。

作者丨燈籠魚,兒童自然教育達人,組織過300+場自然觀察活動
編輯丨知微、菠蘿
題圖丨作者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