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家威廉·拉波夫去世,享年97歲

近日,據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研究社會如何塑造語言的社會語言學家威廉·拉波夫去世,享年97歲。他為社會語言學奠定了基礎,他的研究表明階級和種族等結構對語言有著巨大的影響。

編譯丨張婷
12月17日,威廉·拉波夫(William Labov)在費城的家中去世,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擔任了近50年的教授。威廉·拉波夫被認為是社會語言學的創始人,他關注階級、性別和種族與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威廉·拉波夫在語言的地域差異方面的創新研究為他贏得了20世紀最重要的語言學家之一的讚譽。威廉·拉波夫享年97歲,他的妻子證實拉波夫的死因是帕金森病的併發症。


拉波夫認為,語言本質上是可變的,不受一套理想的語法規則的支配。他的研究改變了語言學家認為值得研究的方言,並深入研究了語言的社會經濟政治。在他看來,方言涉及方方面面,從別人如何看待你到你如何學習。
威廉·拉波夫(William Labov),圖源賓夕法尼亞大學官網。
威廉·拉波夫之前,大多數語言學家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理論性的,與此不同的是,他堅持實地工作的重要性:他積累了數千小時的訪談錄音,然後他會仔細分析這些錄音,找出母音和子音的離散差異。他在1987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我真正想做的工作,這個領域的興奮和冒險,來自與說這種語言的人面對面的接觸,進入他們的家,在角落、門廊、酒館、酒吧裡閒逛。”
拉波夫的發現證實了他的假設,即紐約口音不僅受地區影響,也受階層影響:商店越貴,他越有可能聽到“fourth floor”(第四層)中的“r”。之後他用自己設計的一套複雜的指標來衡量他的發現,創造了一套量化的結果,可以很容易地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區進行比較。
拉波夫的工作還對有關教育和黑人社群的辯論產生了重大影響。1979年,他在密歇根州安娜堡的一起訴訟中擔任專家證人。他們成功起訴了該學區,稱他們的孩子因為說黑人方言而被視為智障人士。
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家約翰·麥克沃特(John McWhorter)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他的發現嚴謹而具有變革性,非常具有創新性,如果他選擇了其他職業,我不確定是否會有其他人出現,並做出他所做的許多發現。”
七年前,拉波夫曾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寫道:“沒有理由相信任何不標準的白話本身是學習的障礙,主要的問題是有關各方對語言的無知。作為語言學家,我們的工作就是彌補這種無知。”
本文參考資料:
https://www.inquirer.com/obituaries/william-Labov-father-sociolinguistics-dead-20241223.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4/12/24/us/william-Labov-dead.html
本文為編譯內容。編譯:張婷;編輯:走走;校對:盧茜。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報·書評週刊》2023合訂本廣告

點選“閱讀原文”
開啟2024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入圍書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