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直八
今天,深圳跑出一個未來獨角獸:勱微機器人,完成億元B2輪融資,由普華資本領投,梅花創投連續三輪加註。
這家成立僅6年的企業,已累計獲得超5億元融資,業務覆蓋全球30餘個國家。據官方自我披露資料,在新能源智慧物流賽道,勱微的國內份額約35%,排名第一。

圖注:勱微機器人的商業模式一覽
這家公司究竟有什麼稀缺價值,背後的智慧物流賽道,又隱藏著哪些新機會?
– 01 –
勱微機器人切入的場景較為垂直,聚焦在無人叉車。
傳統叉車行業長期受制於人工操作效率低、安全隱患大等痛點。一般情況下,傳統叉車平均每次作業時間超過15分鐘;因路線規劃不合理,無效行駛佔比達30%以上。此外,手動環節較多,比如啟動、調整、觀察等,導致在短途作業中,電動叉車效率僅提升約10%。
而針對這些問題,勱微機器人研發了系列不可替代技術。
首選是零部件逐步自研。比如雷射雷達、測距感測器等關鍵部件自研率超80%,成本較外購方案降低30%。
而縱觀整個行業,伺服電機/減速器等配件,依然被日本安川、松下、德國西門子等佔據主要市場份額——2024年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資料顯示,國產化率約35%。
勱微機器人的核心團隊,多來自華為、大疆、ABB等企業,具備機電一體化、運動控制、AI演算法等全棧技術能力。並且在創業初期,他們就意識到,只解決軟體問題(演算法等),無法突破效能天花板。
此外,勱微機器人有重點地提升了複雜場景適配能力。比如攻克了-25℃冷鏈倉儲、12米高舉升、±5mm高精度對接等難題,覆蓋人車混流、狹窄通道等場景。
– 02–
當然,勱微機器人背後的所在賽道,也是資本押注的強力邏輯之一。
賽道存在著巨大的存量替代空間。據世界工業車輛統計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資料,全球叉車保有量超2000萬臺,中國佔700萬臺,但無人化滲透率不足2%。在降本提效確定的背景下,滲透空間巨大。
在增長場景上,新能源、冷鏈、半導體等行業也有較大的自動化需求。例如,某新能源汽車品牌總裝線採用勱微方案後,物流效率提升40%,人工成本下降60%。
而在微觀上,勱微的成長性驗證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1、毛利率與收入。
公司約70%的收入來自軟體+硬體+運維的捆綁銷售,毛利率可達40%,高於傳統叉車的20%。這意味著,在產品力更強的背景下,造血能力更有優勢,在長期競爭中有利。並且勱微80%的自研零部件等技術能力,能較好地延長其毛利維持週期。
在收入上,目前沒有確切資料,但推測至少是數億元級別。勱微2021年正式啟動商業化,第一年簽約訂單額超6000萬元,2021-2022年度營收增長率達到了1000%。
– 03–
那麼,對新玩家而言,這個行業還有進入機會嗎?機會較小。
行業雖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逐步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這意味著進入視窗逐漸關閉,頭部玩家已經出現,只是未形成巨頭。
國內市場,龍頭企業集中度較低,前五大玩家份額僅有約24.7%。海康機器人、極智嘉、快倉智慧等屬於第一梯隊。綜合現有規模,推測勱微機器人屬於第二梯隊。
與勱微處於同一梯隊的,還有海柔創新、海豚之星、牧星智慧等。
相比之下,勱微的差異化在於無人叉車等全品類方案;而海柔創新聚焦於箱式倉儲機器人,實現貨箱到人;海豚之星在輕小無人叉車領域佔優;牧星智慧以潛伏式 AMR 方案見長,同樣側重料箱到人等智慧倉儲服務。
未來1-3年,該賽道有幾個重點機會值得關注。
1、群體智慧產品。
以勱微機器人為例,5G+AI驅動無人叉車向“群體智慧”演進。例如,勱微叢集排程系統可實現百臺裝置並行作業,擁堵率低於0.1%。
2、國產替代:核心零部件國產化。
未來幾年,國產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提升至80%以上,本土供應鏈成本優勢凸顯。
3、全球化紅利。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帶一路政策等助力,東南亞智慧物流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25%,是中國企業的出海機會。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圖片源自AI。
鉛筆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產品——媒體VIP會員,核心亮點是:以一頓午餐的價錢,聘鉛筆道為你的年度媒體顧問,1年6次專屬顧問時間,做你媒體圈的貼身朋友。詳情可以檢視連結



歡|迎|聯|系
想獲得調研,請聯絡:pencil-news
想商務合作,請聯絡:renguozhou2019
想加入創業社群,請聯絡:Pencil-news
想進行市場合作,請聯絡:Pencil-news
文章轉載,請聯絡:Pencil-news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