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贏了!獲賠3000萬!

小米起訴小米零度。

文韜
來源|電商總監(ID:dszj360)
封面來源IC photo
“小愛同學!”
這句喚醒小米智慧家居的經典指令,恐怕沒人陌生。
但你能想象,有人對著馬桶喊“小愛小愛”嗎?
這事兒還真就發生了。
“李鬼”小米兩年狂賣1.3億
小米起訴獲3000萬賠償
最近,上海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一紙判決,把一場“馬桶大戰”推上了熱搜:小米起訴山寨廠商“小米零度”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獲賠3000萬元!
圖源:微博
這事兒還得從2022年說起。
一家名為“小米零度”的廠商突然在電商平臺橫空出世,主推智慧馬桶和花灑,價格親民,銷量驚人。
但仔細一看,產品頁面赫然寫著“小米零度”,商標是個和小米“MI”Logo神似的“M”形標識,連語音喚醒詞都搞了個“小愛小愛”,乍一聽和“小愛同學”傻傻分不清。  
消費者懵了:“這是小米出馬桶了?”還真有人衝著“小米”二字下單。
結果一用,發現這馬桶和正牌小米半毛錢關係沒有,語音指令喊破喉嚨也喚不醒家裡的小米裝置。
然而,靠著“小米”二字的金字招牌,“小米零度”的馬桶和花灑兩年狂攬1.3億銷售額。  
對此,小米一紙訴狀告上法院並甩出兩板斧:
第一板斧劈向商標侵權。
“小米”作為馳名商標,在智慧硬體領域早已家喻戶曉,你“小米零度”用著近似商標,擺明了是想“渾水摸魚”;
第二板斧直指不正當競爭。
“小愛小愛”和“小愛同學”就差兩個字,語音指令相似度高達50%,這不是故意誤導消費者是什麼?  
“小米零度”倒也不慫,搬出兩大“護身符”:
第一,我們的商標是正規註冊的,國家商標局蓋過章的,和小米的“MI”完全不一樣;
第二,“小愛小愛”和“小愛同學”差倆字呢,何況又喚不醒你家裝置,憑啥算侵權?
更狠的是,他們表示,“小米”的商標根本沒註冊在馬桶品類上,你管得著嗎?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
不過,法院的判決直接打臉:
“小米”在智慧硬體領域早就是金字招牌,你搞個“小米零度”,Logo像、名字蹭,連語音指令都抄個“高仿版”,這不是故意誤導消費者是什麼?
圖源:微博@介面新聞
更關鍵的是,法院這次把“語音指令”也納入了保護範圍,引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的兜底條款,認定“小愛小愛”屬於混淆行為。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侵權獲利約2700萬元,法院適用2倍懲罰性賠償,全額支援小米3000萬元訴請,並勒令被告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侵權產品,消除影響。
“李鬼”現象,不止小米
其實,這出“馬桶風雲”看似荒誕,實則是小米多年打假戰的縮影。
2019年,中山某廠商在電磁爐、電飯煲上印“小米生活”商標,被法院判賠5000萬。這一賠償金額也創下當時家電行業侵權案最高紀錄;
2022年,深圳某公司直接取名“深圳市小米貿易有限公司”,靠賣手機配件狂薅羊毛,最終也被罰3000萬。
圖源:廣東省高階人民法院
如今再添“馬桶蓋戰役”,小米的“打假版圖”算是從廚房殺到衛生間,真正實現了全屋覆蓋。  
事實上,小米的遭遇,不過是山寨江湖的冰山一角。
放眼整個消費市場,這種“傍名牌”的戲碼早已屢見不鮮,甚至演變成一場全民來找茬的荒誕劇。  
還記得那個讓高校女生哭笑不得的“藍月殼”嗎?
河北一大學生本想網購“藍月亮”洗衣液,到貨後卻收到一瓶“藍月殼”,室友們笑出鵝叫:“這是要集齊七顆龍珠召喚神龍嗎?”

圖源:陽光重慶
更絕的是,商家還理直氣壯:“藍月殼是正品!誰說只有大牌好用?”
實際上,這瓶“殼”字洗衣液,瓶身設計和正品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把生產日期改成了過期日期,消費者稍不留神就掉坑裡。
類似的操作還有“雷碧”(雪碧)、“康帥博”(康師傅)、“七匹狠”(七匹狼)、“營養抉線”(營養快線)……

圖源:微博
如果說日化品是山寨重災區,那食品行業更是“腦洞大開”。
有人買到“太白兔”奶糖,包裝上的兔子缺了半顆門牙;有人喝到“詠動”飲料,瓶身印著“困了累了喝詠動”。
不過,國家近來對“李鬼”進行大力打擊,細看這些案件判決書裡總會出現同一個關鍵詞——懲罰性賠償。
從1倍到5倍,賠償力度越來越狠。
從小米的這次罰款可以看出,“小米零度”的山寨馬桶賣了1.3億,利潤為2700萬,但罰款達3000萬,這就等於不僅兩年白乾還得倒貼。
“李鬼”的背後,是暴利
那麼,“李鬼”現象為何還屢禁不止呢?
以藍月亮為例,正品洗衣液市場價50元,山寨“藍月殼”成本不到10元,售價30元,利潤率高達200%。
而像小米馬桶這樣的智慧硬體,山寨廠商只需照搬設計、閹割功能,就能以低價收割市場。
就有媒體報道,判決後在某些電商平臺還能搜到“小米零度”的產品連結,只不過悄悄改名叫“小米地寶”,海報頁也換了圖。
圖源:介面新聞
更令人無奈的是,山寨的“創新”速度遠超想象。
過去是簡單模仿商標,如今已升級到“全方位碰瓷”。
如盜用正品宣傳影片、克隆網頁設計、甚至偽造質檢報告。
今年8月,歐洲家清品牌Mootaa的管道疏通劑被仿冒,山寨貨不僅包裝以假亂真,連與博主合作的廣告影片都被盜用,賣出27萬單後才被曝光。
面對“李鬼”,品牌方的反擊更像一場“貓鼠遊戲”。
藍月亮每年發起數百起訴訟,下架數千條侵權連結,但山寨貨依舊像野草般“春風吹又生”。
小米雖然屢戰屢勝,但訴訟週期長、成本高,一場官司打下來,山寨廠商可能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平臺的態度也耐人尋味。
去年12月23日,就有媒體報道稱,在京東商城搜尋“空調1.5匹一級能效”關鍵詞時發現,久預電器專營店、納帥生活電器專營店和桑霓冰洗空專營店,在搜尋頁面直接顯示“格力(GREE)空調”標識,1.5匹空調價格都在1500元左右。
圖源:京東
但點開詳情頁面卻顯示的是其他雜牌資訊,所售賣的產品都為低質定頻空調,明顯的掛羊頭賣狗肉假冒名牌行為。
拼多多更是一度被戲稱“山寨大本營”,儘管推出“假一賠十”政策,但消費者舉證難、流程繁瑣,最終往往不了了之。  
小米的3000萬勝訴,藍月亮的270件官司,Mootaa的27萬單打假……
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場關乎商業底線與消費者尊嚴的持久戰。
或許,山寨永遠無法根除,但正如小米用價效比幹翻山寨手機,用專利戰震懾衛浴行業,正品的“硬實力”才是對山寨最有力的回擊。
當消費者拿起一瓶洗衣液,第一反應不再是“這是藍月亮還是藍月殼”,而是“藍月亮又出了什麼新品”時。
這場戰役,才算真正贏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