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勸你別吃櫻花味食物

營銷領域的經典神話“春天會遲到,但櫻花限定絕不會”,今年似乎失靈了。
往年在百花盛放的4月,吃的喝的早早就粉嫩了起來,甚至連貓砂都跟風推出過粉紅櫻花味。
然而今年,便利店和超商中鮮見紅粉一片的櫻花限定專區。就連往年推出櫻花限定產品的大戶們,今年也集體啞火。
樂事薯片的季節限定芙蓉櫻花蝦味,如今銷聲匿跡;奧利奧的櫻花柚子味餅乾,也不見了蹤影;可比克薯片,雖然今年季節限定款外包裝乍看上去像櫻花,細看之下實則是茉莉白桃味。

春季頂流櫻花味,今年退流行了?

櫻花限定,一場糊弄學實驗

世上本沒有櫻花味,吃的人多了,就成了一種口味。

一個冷知識:櫻花本身並沒有什麼味道,上海辰山植物園曾經做過科普,櫻花在氣味上近乎於無,“像白紙上水痕劃過一般”。

在口味上,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釋出《關於關山櫻花等 32 種“三新食品”的公告》,才首次批准“關山櫻花”作為普通食物原料,但其起到的也只是一種“造型”的作用。
櫻花沒有味道,但為了讓消費者們應季應景地買賬,櫻花便必須有味道,因此櫻花味香精香料應運而生。

翻看櫻花界大佬元氣森林的櫻花青提口味氣泡水的配料表,沒有任何櫻花元素,只赫然印著“食用香精”幾個大字。

那麼櫻花應當是什麼味呢?這就成了一場想象力的實驗。

食用香精香料一般分為三種類別,天然香味物質、與天然香料具有同等香味的物質以及人造香味物質。

櫻花香氣極淡,難以提煉,因此櫻花味的食用香精香料主要被分在人造香味物質中,這便有了發揮的空間。
大部分櫻花口味都是透過丁酸乙酯、丁酸戊酯、乙酸苄酯、苯甲醛、茴香醛、甲苯甲醛等食用香精調製而成。這便奠定了它難以統一且不大好吃的基調。

食用香精香料並不天然是個“壞東西”,據瀋陽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工程師張雅薇在研究中介紹,新增食用香精香料可以最佳化香味,同時穩定香味,從而還能達到增進食慾的效果。

奇華頓食用香精香料(上海)有限公司全國銷售總監黃浩賢也表示,食用香精是食品工業必不可少的一種原料,消費者沒有必要擔心過量攝入食用香精會帶來安全問題,因為食用香精在使用時具有“自我設限”特性,當超過一定量時其香味反而會令人難以接受。
食用香精香料有存在的正當性,但櫻花限定產品不一定,縱觀曾經推出過的櫻花限定產品,不難看出糊弄的成分大於創新的成分。
比如周黑鴨在前年推出的周黑鴨櫻花跳跳糖味鴨脖。買鴨脖,送一包櫻花味的跳跳糖,蘸著吃就成了“櫻花限定”。
關鍵是周黑鴨還毫不避諱地宣告,“我還是原來的鴨脖,只是交了新朋友”。
周黑鴨官微截圖
另一款櫻花限定在糊弄學上也不遑多讓——樂事芙蓉櫻花蝦味薯片。
博主測評時說只吃出了蝦味,沒找到一丁點櫻花的痕跡。
天貓超市截圖
其實在斷句上,“櫻花蝦”是一個複合名詞,指的是臺灣海域特產的一種蝦。這便引出了一件更荒唐的事,櫻花蝦跟春季乃至櫻花沒有絲毫關係,頂多是這蝦粉嘟嘟的顏色像櫻花而已,幾乎可以斷定為“碰瓷”。
當然,鴨脖和薯片只算糊弄學裡的小先鋒,能吃進嘴的櫻花限定產品幾乎集體手拉著手譜出了一幅“出淤泥而全染”的百景圖。
有人靠外包裝的簡單變化糊弄出櫻花限定,口味亙古不變,包裝印上櫻花便草草了事。
青島啤酒天貓旗艦店截圖
有人把櫻花限定簡化成了“色素限定”,因為櫻花是粉色的,所以染成粉色的食物就是櫻花限定,堪稱邏輯鬼才。
三隻松鼠天貓旗艦店截圖
也有人確實在口味上花了點心思,但擺脫不了投機取巧的嫌疑。櫻花究竟是什麼味道沒幾個人知道,因此只要打劫一車白砂糖,把血糖升起來,腦子就好糊弄了。
櫻花幾乎只是個冠名的角色,櫻花葡萄味等同於葡萄味,櫻花柚子味等同於柚子味,如果真明目張膽寫下“櫻花味”三個字,那可能是草莓味。總之,但凡能嚐出一丁點櫻花味都算消費者輸。
億滋天貓旗艦店截圖
由此,在外包裝點綴、色素主導、白砂糖和食用香精共同糊弄之下,櫻花味便擁有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都難吃”的盛名。
櫻花限定,非出不可嗎?
櫻花限定成為糊弄學的大佬,確實有客觀因素。它歸根到底是一種假的季節限定。
在青年志資深研究員姮慧看來,櫻花限定產品與櫻花之間只有符號的關聯,幾乎所有產品的生產都不受季節限制。
一方面,遲至2022年3月,櫻花才首次於國家衛健委處獲批可以成為普通食品的原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假櫻花、真限定有難言之隱的成分。
另一方面,櫻花氣味本身略帶苦杏仁味,放在哪兒都不算好聞。而且因揮發性物質較少導致味道極淡,行業內更是極難把櫻花作為原料提取精油或製作香精。
不好吃且難製作,商家們便在調配上“見仁見智”起來。
再說了,櫻花限定產品對商家來說是一種短期的曝光,那就較難在產品上真的下功夫研發。畢竟一款新產品的面市牽一髮動全身,它事關產品線和供應鏈的調整。
糊弄,很可能是商家在客觀考量之後,做出的取捨。
而且,商家們的“糊弄”,除了客觀因素外,不外乎是拿捏住了這屆消費者。知道他們購買季節限定產品無非是為了討個好彩頭,以及獲得社交資本。無論是拍照、打卡還是變成談資,都優先於吃進嘴裡。
為什麼商家執著於“碰瓷”櫻花呢?
櫻花限定,作為一個知名IP,已經從日本輻射向全亞洲,具有強勢的國際影響力。80、90後的主力消費人群有不少是看日本動漫長大的,“櫻花限定”或許已經變成了一種內容消費。
無論是《秒速五釐米》、《夏目友人帳》還是《魔卡少女櫻》,單是為一個櫻花雨的場景,都值得消費一下櫻花限定產品。
把這種大IP照搬到中國,生生就打造出了一個消費季。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營銷,商家肯定不會錯過。尤其是零食飲料作為快消品,核心要義便是不被消費者遺忘。大節小節都得照個卯,買不買不重要,證明“我還活著”才是關鍵。
這種照搬,在姮慧看來已經成為了櫻花文化的壟斷。中華文化裡明明有那麼多春天美好的意象,比如桃花、山茶花、龍井茶,但鮮有人願意嘗試突破。
畢竟,連四五線城市都開始打造櫻花園了,這種破圈的文化影響力已經不是其他花花草草能撼動得了的了。

不過,今年春天,櫻花限定的“退流行”,或許是個好兆頭——消費者們不好糊弄了。實實在在的產品創新和別出心裁的營銷創新才能打動這屆消費者。

當然,櫻花限定食品們終究還是帶來了一些啟發:請用心感受春意,而不是總想著把花裡胡哨的東西吃進肚子。
作者:屈博洋
編輯:田納西
設計:李潤
值班編輯:禮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