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一個晚上就能賺一億,如今誰還記得他?

本文共3905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作者:大叔
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痛。”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
說這話的人名叫吳仁寶。
他是中國最有名的農民,也是中國最富有爭議的農民。
他憑藉一己之力,把貧窮落後的家鄉華西村建設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天下第一村”。
據說十幾年前,這裡的村民就開小汽車住別墅、人均存款幾百萬。

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卻是華西村農民的常態。

有人說:“沒有吳仁寶,華西村就沒有故事。”
那麼,這位華西村的帶頭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又是如何將華西村變成了今天的“天下第一村”?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吳仁寶在江蘇江陰吳家基(今華西村)一戶農家出生。
小時候的吳仁寶,經歷了動盪不安的抗戰年代,苦難伴隨了他的整個童年。
11歲,他給財主放牛;
14歲家裡無糧,他去河裡摸魚捉蝦換大米;
16歲想著販布大賺一筆,沒想到一年賠光老本,只好回鄉當長工。
1954年,26歲的吳仁寶入了黨,血氣方剛的他一門心思要摘掉窮帽子,讓全村人富起來。
彼時的華西村,是出了名的窮村。
全村300戶人家,1200多口人,全靠在600畝耕地上刨食吃。

而且村裡連一棟像樣的房子都沒有,幾乎全是一到下雨天就漏風漏雨的茅草屋。

由於實在太窮,外村沒姑娘願意嫁過來,所以有“有女不嫁華西去,寧願扔在河浜裡”的民謠。
村裡的漢子隨便拉出來十個,有九個都是光棍。
窮則思變。
1957年,因為年紀輕輕且有遠見,29歲的吳仁寶當選村支書,他在心裡暗暗起誓,一定要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
吳仁寶做的第一件事,是解決村民們的吃飯問題。
華西村的土地有限,還是東拼西湊出來的,他就帶領村民開山填河。
在吳仁寶的帶領下,村民們幹勁十足。
“多插一棵秧,多種一畝地。”
原本細碎的農田經過整合,水利不但能夠充分調動,面積還擴大了100多畝,也更加便於耕作。
僅僅一年時間,華西村的水稻畝產就從原先的不到350斤,一躍漲至1050斤,成了全國農業先進典型。

對於當時的農民來說,家家有餘糧,能夠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

但吳仁寶並不滿足於此。

在其他村還在向華西村學習如何脫貧的時候,吳仁寶已經開始想如何帶領村民致富了。

“工業致富。”
這四個字突然出現在吳仁寶的腦海中。
當時全國農村都在大力發展農業,他的這個想法毫無疑問,是大膽的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

吳仁寶不但敢想,還敢幹。

他很快就把目光鎖在了五金加工廠上。

可當他提出要建廠的時候,村民深感荒謬:

“你這是瘋了嗎?你知道被抓後會有什麼後果嗎?”

吳仁寶怎麼可能不知道。

當時全國上下都在“割資本主義尾巴”,他這種創辦五金加工廠的資本主義行為,被發現了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可老話有云: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吳仁寶認準了這就是一條能帶著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道理,硬是冒著風險把工廠建了起來。
為了保密,吳仁寶在工廠周圍築牆圍布。
工廠白天大門緊閉,領導和外人來了也不知情;
晚上工人們幹得熱火朝天,加班加點也不嫌累。

這一干就是10多年,除了每年給村民發工資,小五金廠還累積了200多萬資金,悄無聲息間成了大暴發戶。

然而紙包不住火,華西村偷偷摸摸建廠的事情還是被外人知道了,有人向上級告發了這種行為。
上級來視察後,看到瞞天過海的工廠頗為不滿。
但華西村發展五金廠的同時並沒有落下農業。
從1964年至1972年,吳仁寶帶領華西人一股勁苦幹了8年,把原來1300多塊高低不平的零星田塊,改造成400多塊能排能灌的高產穩產大田,如今的糧食畝產更是超過一噸。
並且五金廠確實讓華西村改頭換面,這些年吳仁寶帶領鄉親建電站、修水渠,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造村運動。
看到這些後,就沒有過多追究責任。
權衡之下,還允許了華西村正式掛牌運營。
有了上級的預設,這下華西村村民幹勁兒更足了,人人都對美好未來充滿了期望。
1972年,全體村民搬進了新蓋的大瓦房,人人手握存款。
以前村裡的漢子隨便拉出來十個,有九個都是光棍;
現在村裡的漢子隨便拉出來十個,有九個都會意氣風發地說:
“俺有媳婦啦!”

直到這個時候,周圍村子的人才反應了過來。

這華西村平日看著不聲不響的,原來是在悶聲發大財哇!
有頭腦有眼界的人,永遠都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
1978年,全國實行包產到戶。
全國各地都沉浸在包產到戶的興奮中,吳仁寶卻不慌不忙,帶人先去河南和河北考察了一圈。
最終,他決定將全村的600多畝土地,分包給村裡的30名種田好手,其餘人則統統進工廠。
這樣一來,農業工業兩手抓,各不耽誤。
有村民心裡犯嘀咕,此舉跟中央精神是不是不太一樣啊?
吳仁寶拍了拍他的肩膀說:
“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沒有、私也沒有,要公私雙富有。”
他堅持走共富的道路,悶聲發大財。
1983年1月,華西藥械廠誕生。
由於市場時機抓得精準,僅1984年一年就大賺200多萬。
值得一提的是,吳仁寶雖然給全村帶來了財富,但卻並沒有選擇一家獨大,而是實行了“村民股份制”。
每年廠子裡的收益都會以分紅的形式發放給大家。
1985年,57歲的吳仁寶帶領村民前往南京雨花臺舉行誓師大會。
吳仁寶發誓要在三年之內把華西村建成“億元村”。
他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立下軍令狀:
“如果華西村成不了億元村,我自己的家當全部歸村委會所有。”

吳仁寶從不打無準備之仗,他敢發這種誓,就說明胸中早已有了丘壑。

建一個廠是建,建兩個五個七八個也是建。

之後,吳仁寶帶領大家創辦了冶金廠、銅廠、鋁材廠等大大小小几十個工廠,進一步實現了財富的積累。
1988年,華西村的綜合年產值成功突破億元大關,成了名副其實的“億元村”,吳仁寶也兌現了當初的誓言。
而此時的吳仁寶已是60歲。
當時村民自編順口溜來表達對吳仁寶的敬仰:
“兒好、女好,不如華西村好,千謝、萬謝,要謝仁寶大大。”(注:大大是地方方言,是哥哥的意思,比吳仁寶小的周邊村民一般都親切地稱他為仁寶大大)
在吳仁寶看來,當好一個村書記,一定要有開拓精神,而且還要經常看到自己的不足。
“如果只是為了當穩這個官,老老實實,平平庸庸,甚至叫群眾脫皮掉肉,那是幹部沒本事。”
就在村民以為這就是他們華西村的終點的時候,吳仁寶卻告訴他們:
我們村的終點,從不止步於此。
1992年春天,鄧小平同志釋出了南巡講話。
吳仁寶一向有讀報紙看新聞節目的習慣。
當他聽到鄧小平同志說的“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這句話後,久久未能回過神。
一句話,他不分晝夜地反覆閱讀琢磨,堪稱走火入魔。

3月1日的一個深夜,吳仁寶突然就悟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此刻的他也顧不上是深夜,立馬召集村幹部開會。

他分析,國家馬上會有一輪發展大潮。
百業齊興的時候,原材料就會吃緊,現在趁著大家還沒有開始搶佔資源,原材料準備得越多越好。
村民們將信將疑地蒐集和收購原材料。
華西村這次收購原材料,足足花了2400萬。

時間一天天流逝,這一切不出吳仁寶所料。

沒過多久,原材料價格瘋漲數倍,全國迅速掀起建設熱潮。

華西經濟從此躍上新臺階,奔著十億村、百億村的目標一往無前。
後來,“吳仁寶開個會,賺了一個億”的話在民間廣為流傳。
1996年,華西村已經擁有了45家各類工廠,工業收入高達20億,工廠工人們也是村裡的村民,家家手裡都有不少流動資金。
其中,“華西扁鋼”是中國唯一透過CE認證(歐洲統一標準認證)進入歐洲的產品,出口量佔到全英國總量的五分之一,是華西村的支柱企業。
“華西法蘭”也是亞洲最大的出貨地,出口日本的不鏽鋼法蘭佔到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
紡織業方面也十分厲害,毛紡廠、棉紡廠、織布廠、服裝廠等全面開花,陣容強大。
1999年8月,華西村甚至在深圳上市,成為了“中華農村第一股”。
2003年,吳仁寶透過研究國際環境,發現中國已加入WTO,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如今的經濟出現過熱苗頭,原材料價格高到離譜。

於是,他迅速調整發展策略,開會告知村民:

現有企業開穩車,新投專案開快車,未上專案急剎車。
不久後,國家調控不期而至,大批同期盲目擴張的企業遭遇了大衰退。
但華西村因為提前感知,急剎了前行的腳步,把精力著力於穩固現有產業,結果不但沒有損失,反而逆流而上。
一年後,全村總產值突破百億。
此後,除了發展農業和工業,華西村又開始了對旅遊業的探索。
各種旅遊景點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
“天安門”和“萬里長城”等許多世界知名景點也被華西人搬到了家門口,幾座氣派的華西金塔更是讓華西人揚眉吐氣。

除了這些建築,一旁的別墅群更是氣派無比,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

2011年10月8日,由華西村村民每戶出資1000萬元,籌資30億元人民幣建起高328米的“黃金酒店”——龍希國際大酒店剪綵開業。
該酒店,是國內最大的單體酒店之一,頂部的61層有空中花鳥園、空中游泳池;酒店二樓則設有2000平方米的購物區,共74層,與北京國貿三期高度一樣。

據說,僅酒店大廳擺列的一座金牛像,就價值3個億。

從全村吃不飽穿不暖到家家住別墅,豪車遍地,吳仁寶功不可沒,村民甚至希望他活到1000歲。
可是人終究是人,無法突破生命的極限。
2013年,吳仁寶的傳奇人生落幕,享年85歲。
2019年,他被寫入《100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物件》名錄。
回顧吳仁寶的一生,他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播種機”,渴望著把社會主義幸福生活的種子播撒到更廣大的土地。
少時的他,渴望讓全村農民富起來,遲暮之年看著這一切,足以安息。
老爺子去世這些年,華西村默默無聞的平穩發展,沒有掀起太大漣漪。
直到2022年初,一段影片讓華西村重新回到大眾的視線中。
影片中,村民打著雨傘、坐著小板凳在華西村廣場排起長龍,等待兌付資金。
自此,有訊息傳出:華西集團入股分紅比例從原來的30%調整到0.5%,引發村民恐慌,導致“擠兌”風波。 
擠兌風波一齣,更是曝出華西村此刻負債389億!

面對眾人的質疑,華西村發言人對外回應說:

“負債近400億是實際情況,但是處在可掌控的正常範圍內,不必擔憂。”
但可以確認的是,隨著吳老爺子的去世,華西村多年來造出的神話自此破滅。

回顧吳老爺子的一生,他勇立潮頭,帶著華西村創造出了一個新的時代。

而華西村未來的路該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大叔,前航空公司職員,身高1米86,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傳送朋友、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 回覆關鍵詞,看好書推薦 /
清華書單
度假書單
校長書單
 俗名書單
30必讀
科幻入門
暢銷書單
經典名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