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美國人到安徽黃村,買下蔭餘堂,拆下一磚一瓦,原封不動搬到美國麻省。
◆ 這項工程歷時七年,耗資1.25億美元。
蔭餘堂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黃村,黃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末黃巢起義,黃巢手下一個姓黃的大將為了躲避追殺,逃到這個山坳中,後來繁衍出這個黃氏家族。蔭餘堂——蔭求祖蔭、餘祈富餘,多麼美好的祈願,三個字裡包含了多少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想望。蔭餘堂是於1800-1825年間(清朝嘉慶年代),由黃姓富商建蓋,先後有8代黃家子孫居住,通常三世同堂。其建築富有典型徽州民宅建築特色。
古之徽州因耕地有限,居民大多外出從商。徽商致富還鄉,在家鄉興建住宅,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築風格:一是外圍東西兩面有高過屋脊的馬頭牆;二是四水歸堂的天井;三是建築內部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
這些特色在蔭餘堂和抱義堂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蔭餘堂佔地400多平方米,內有16間臥室、中堂、貯藏室、天井、魚池、馬頭牆,先後居住過8代黃家子孫,傢俱、家譜、祖先畫像、老月份牌、老式雕花大床、髮簪、祖先信件甚至暖瓶、臉盆、算盤、麻將、墨斗、燭臺、賬本印章、毛主席像……
20世紀80年代初,這座熱鬧了200多年的老宅院不再有人居住,黃家便產生了將蔭餘堂拍賣或拆除的想法。沒想到的是,一個叫Nancy的人的出現改變了這棟老宅的命運。
據公開資料,Nancy在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學習過中國藝術史,到過黃村;Nancy回國後,成為美國Salem的PEM博物館的中國藝術主管,生出搬一座徽州古民居到美國展覽的設想。
一篇回憶文章中稱,1996年Nancy重訪黃村時,黃家人因蔭餘堂年久失修正投票要賣掉蔭餘堂。Nancy這樣講述:這一次,裡面有人,門也開著,於是她走了進去。黃家人告訴她,他們剛剛決定把它賣掉,“你想不想要?”
另一個版本也是1996年,據公開記述,在美國工作多年的華人王樹楷作為Nancy的助手來到徽州挑選民居;歷時一年多的時間,王樹楷走遍了徽州大小村落,先是從1000多座老房子中選出600座,又從600座裡選出60座,再選出6座;最終選定蔭餘堂。
黃村居民黃永泰、黃紀先和Nancy、王樹楷都很熟。黃永泰說,起初Nancy和王樹楷並沒有選定要哪一所民宅,是當年王樹楷問了他和黃紀先,他們告訴王樹楷,蔭餘堂正打算要賣掉,王樹楷和Nancy才去了蔭餘堂。
黃紀先說,小時記事時,對蔭餘堂的印象是“零零落落”。他回憶說,從小時候開始,蔭餘堂就只有一個四五十歲的“老太婆”住在裡面,宅子顯得氣氛詭異。“老宅子裡面陰冷得很,陰森森的,有一種講不出的味道。”他說。
在Nancy的推動下,蔭餘堂的美國展出計劃得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Fidelity及其基金會的支援,並作為中美文化交流計劃的一個專案,1997年起開始解體調查。蔭餘堂被拆之前的1997年盛夏,蔭餘堂第35代傳人向祖屋作了最後一次告別。
異地重建式的拆除比蓋新房子難多了,拆除工作整整持續了兩個多月,主要的木石結構部件都進行編號,記錄原有的組成方式。拆下來的結構部件數量龐大,這其中不僅包括700個木件、9000多塊磚瓦、石料等建築材料,還包括了當時屋內擺放的傢俱、生活用品,甚至連同院牆、門口鋪設的麻石路板也一併原封不動搬到了美國,共動用了近四十個國際標準貨櫃。當年11月底蔭餘堂拆散裝船,1998年2月全部運抵波士頓港口。Nancy曾經想在波士頓市政廳旁重建蔭餘堂,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獲得批准。
中美兩國的文物專家和來自中國的古建築技師和專業木匠(特意從安徽聘請的能工巧匠),對蔭餘堂各個部件進行測量、登記,將損壞腐爛的木質部件按原樣重新打造。此外,對於蔭餘堂內外相關的所有文物,都經過美國標準的文物儲存處理程式,進行登記和技術處理。
同時,波士頓北郊Salem的PEM博物館為了安置蔭餘堂,擴寬了馬路,以便運輸車輛暢行無阻;把門側的小街堵死,以便將蔭餘堂展廳與主樓相聯;拆遷了一大片當地的居民區,給蔭餘堂讓出更多的空地,用來更好地顯示她周身的魅力。為了尊重中國文化,蔭餘堂解體構件在這兒重新組裝時,竟然也按徽州風俗舉行了一個隆重的上樑儀式,舉凡上金花、披紅布、安五袋、釘五色布、上香和敬酒等上樑程式均一一照辦並有錄影資料記錄存檔。
2003年6月21日,有著二三百年曆史的蔭餘堂終於加入Salem已有的二十三座歷史建築的行列,正式向公眾開放,據說第一天排隊參觀的人數就上萬。
多年以後,蔭餘堂第36代傳人黃秋華終於來到了美國PEM博物館看到了他們的老屋,他說:“當時就覺得我們已經穿越時空了,因為我們的房子在我的記憶當中已經被拆掉了,這時候突然展示在我面前,我覺得非常激動。當時,世界頂級提琴大師馬友友正在我家庭院裡面拉大提琴,音樂聲是很美妙的,所以,我情不自禁地眼淚就流了下來,覺得感觸非常大。
當時,黃秋華已經是86歲的高齡了,不久後黃老先生就去世了。
PEM博物館是北美大陸最早私立博物館之一,十七世紀是波士頓附近一個繁忙的港口,許多商船海員從世界各地帶來的珍稀物品成為博物館最初的藏品。在十九世紀美國南北戰爭之後,波士頓港是美國東部與中國貿易的最大港口,PEM博物館很早就有收藏中國文物和藝術品的傳統。
PEM博物館所處的Salem,在波士頓以北25公里處,被人稱為“女巫鎮”,早在1692年有一場聲名狼藉的女巫審判,當時小鎮上1500人口當中,有150人被誤認為是女巫而被吊死。鎮上的女巫雕像隨處可見,巫術氛圍濃厚。每年的萬聖節更是有全美最大最壯觀的遊行。
PEM為她做了一個十分精美的網站http://pem.org/yinyutang/,叫做yin yu tang,a Chinese home,頁面以鮮豔的中國紅為底色,上面用毛筆蒼勁有力寫著三個醒目的黑色大字——蔭餘堂。網站提供了蔭餘堂簡史、蔭餘堂家譜世系,來往家信、建築特色、搬遷過程等,並以多幅精確的3D透檢視、影片從各個立面和角度詳細、立體地再現了蔭餘堂的建築構造和細節。
蔭餘堂賣給美國後,黃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叫中美徽文化研究院的組織投入200多萬元對黃村大進士第、中憲第進行全面維修,“還花很錢修公路、廣場等”。蔭餘堂到美國後,黃村出名了。2006年5月26日,第一批來自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教授和學生來訪黃村。後來好多外國學者和學生到黃村來。如今,在黃村的進士第中,掛著多張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學生到黃村旅遊和體驗生活的照片,外國學生和村民一起放牛、做飯等,這被黃村看成是“國際化”的起點。
現在,與蔭餘堂同時被王樹楷看中的另外5所老民居,有的破敗不堪,有的早被拆除(通常被推倒讓位於新建築,即使轉手,通常只價值幾百元人民幣),只有蔭餘堂依然完好的、安然的保護在Salem的PEM博物館,靜靜的看著那些前來欣賞她的人們。
黃村原本有很多古建築,如今全村就剩下四所:進士第、中憲第和黃永泰兄弟兩家各自的古宅,然而已經都不是以前的樣子了,面積也大大縮水。
15年十二道鋒味2來到黃村拍攝,更是讓這個村子聲名大噪。
有關部門一直有在黃村舊址上重建蔭餘堂新宅的想法。完全依照蔭餘堂的原建圖紙,選用所有與原物相同的建築材料,用同時期的施工技術和方法,由參與過美國PEM博物館內蔭餘堂建設的建築工人重新“操刀”。
簡介:
蔭餘堂落戶的PEM博物館是美國目前最古老的13個博物館之一,創建於1799年,館長兼執行長為旦·蒙羅。博物館佔地面積35000平方呎,共有古老建築26處,內分美國館、中國館、日本館、印度館、海洋館、亞洲外銷館和太平洋附近國家館等,每一個展館裡都陳列著該國精美絕倫的展品。2001年,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成功地舉辦過《紫禁城的神秘世界——北京皇宮特展》。
蔭餘堂展區主要包括蔭餘堂老屋、蔭餘堂展覽室和蔭餘堂影院。在蔭餘堂影院,由Carma Hinton和Richard Gordon拍攝的蔭餘堂記錄片在這兒不停地反覆放映,片長20分鐘;展覽室則設在蔭餘堂展覽室的另一側,在這個佈置有中國明清傢俱的休息室裡,參觀者可以見到中國的蠟燭臺、自鳴鐘、大斗笠、銅香爐、麻將桌、中國象棋、鐵皮暖壺和印有雙喜字的洗臉盆等中國家庭用品,牆壁上掛著中國地圖和徽州地圖,熒屏上自動切換出一張又一張徽州古村落和徽派古建築的照片,書架上陳列著蔭餘堂畫冊和有關介紹徽州文化的書籍。
門票:PEM博物館門票為20刀,老年人17刀,學生12刀,16歲以下及當地居民免費,須出示ID。其中最為精彩的蔭餘堂老屋需額外購買5刀門票。
交通:PEM(Peabody Essex Museum), 161 Essex St, Salem, MA 01970。從波士頓開車過去大概需要40分鐘。也可搭乘波士頓地鐵綠線到 North Station 轉搭往 Newburyport or Rockport 的紫色火車,或者搭乘藍線到Wonderland 轉乘450/455公交。還可以直接從波士頓坐船過去。
參觀時間:週二至週日10 am-5 pm,每月第三個週四10 am-9:00 pm,除節假日外週一不開放。其中蔭餘堂週二至週五10 to 11:15 am and 1:15 to 2:15 pm 只接受團體預約,不向個人開放。為保護蔭餘堂歷史性建築與傢俱,制定了同時間內進入蔭餘堂人數不得超過20人的限制,每次參觀不能超過30分鐘。
其他:免費向參觀者提供耳機錄音導遊,可從中獲得關於蔭餘堂20個專案的中、英、韓、日等4種語言的錄音導遊,參觀者也可使用紙質版介紹,但僅有英文和西班牙文兩種語言。古宅內禁止拍照、錄影及照明工具。
更多詳情就在:http://www.pem.org/sites/yinyutang/,或者點選閱讀原文跳轉。
本文小編已經前去Salem認真仔細地參觀過蔭餘堂了,有些東西小編不方便寫出來,也不方便上圖,怕會被。。。但是大家可以仔細觀察牆上的字畫,尤其是前廳左面的那堵木牆,右面的木牆寫著小心火燭,至於左面都寫了什麼,就要大家自己前去辨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