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糾結買房和賣房也成了討論的暴風眼。
有人想及時止損,甚至開始“送房子,接房貸”;
有人撿漏買房,在勘測行情後逆流而上。
“單身女性買房”也成了一大潮流。
有一批單身女性,她們放棄了買住宅;
而是在或早或晚的時間盯上了買公寓。
買公寓和買住宅不太一樣;
網際網路上常有著“買公寓腸子都悔青了”的傳說;
甚至說忽悠年輕人買公寓的都是壞逼。
我們和三位購買公寓的單身女性聊了聊;
聽聽她們當初為何要買公寓;
現在,她們到底後悔了嗎?

買公寓是為了圓我從小的夢,也是為了給我和我媽一個家。
我是農村出身的女孩,老家河南的。父親在我上小學前就意外離世,我媽後來帶著我改嫁,遇上了繼父。
媽媽和他再婚了,條件是媽媽上了節育環,讓繼父答應只要我這一個孩子。
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家搬到了縣城,住的是政府的廉租房。
我沒有自己的房間。
繼父住工地的時候,我和媽媽睡在大床上;
他回來了,我睡在一個簾子之隔的小床上。

畢業南下去深圳,工作五年,我攢了30萬;
春節回家的時候,聽姥姥抹著眼淚講,這兩年繼父和媽媽總是吵架,甚至還動手打過媽媽。
突然想起有一天加班的晚上,我收到了媽媽的電話,她說想我了,能不能來深圳看看我。
我一沒時間陪她,二是媽媽來了也沒地方住,當時我想都沒想,就搪塞過去拒絕了她。
“我要買房,我不要再讓媽媽寄人籬下”這是我當時最直觀的想法。
回到深圳後,我開始在網上搜資料、走訪中介,盤算著買房價效比。
買住宅對我來說壓力太大,現階段還不敢考慮;
且雖然房價在掉,但買住宅的沉沒成本太高,砸錢也是要砸大頭,還要背幾十年房貸;
最後我看上了一套37平的複式公寓,70萬,產權40年,首付50%;
公寓設施層面雖然面積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況且我看上的這套還是民水民電帶燃氣的,相比於大多數商用公寓房,在日常開銷方面划算很多。
我也知道公寓如果轉賣,稅費會很高;
但我一直是母胎solo,對婚戀並不抱期待,只想搞錢改變自己的命運,給媽媽好的生活;
目前的小公寓足夠我住的,十年內應該沒有換房子的打算。

況且即使今後要轉賣,公寓房的價格雖然也在降,但誰知道之後又會是個什麼走向呢。
至少現在,我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偶爾媽媽會來住一段時間;
這個只有37平的小家,給了我和我媽出走的底氣。

17年買的公寓,那會兒就有人說誰買公寓誰是冤大頭。
我的親身經歷證明了,這話說的太片面了。
如果只是自住需求,其實住宅是比公寓強太多了;
況且現在房價降得那麼快,想自住咬咬牙買個住宅肯定舒服。
但我買公寓的需求有二,既把它當自住,又把它當工作室。
我是做廣告的,16年決定辭職創業,當時我有個男朋友,我倆一直同居,因為我離職,我們分手了;
和平分手,對未來的規劃不一樣,他試圖掌控我的人生,勸我踏踏實實找工作、上班;
但我上了十年班了,已經上噁心了,我不想過他心中那種日復一日循規蹈矩的生活。
分手後我順理成章地從我們的家搬了出來;

那會兒我一邊準備創業,一邊要找房子住;
為了節約成本,我乾脆住在了租的商住兩用公寓裡;
公寓處在市中心地段,附近交通很便利,一樓還有安保,偶爾有客戶來,也不丟面子。
創業第一年的年底,我賺了些錢,把這套公寓買了下來;
因為我盤算過雖然房價在掉,但是這公寓處在中心地段,以後應該也不會掉很多;
而且從玄學角度來講,這套公寓還算旺我;
要說缺點確實也有,公寓一層16戶,只有兩個電梯,上下樓不算方便;
而且隔音也不好,我們拍影片廣告經常被鄰居投訴。
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取消了打卡制度,公司的小夥伴們不用再因為等電梯遲到幾分鐘激惱了。
又在牆壁上貼了隔音裝置,能緩解不少。

再過幾年,工作室做得再大一點,我可能會考慮換個更大的一點的房子;
但這套公寓我大機率也只會出租出去,不會賣掉;
畢竟對它有些感情了。

我小時候看電視劇,就特別想擁有一套loft公寓;
那簡直是我的理想生活住所。
上下兩層,睡覺區域和活動區域分割開來,規劃很合理。
而且在loft裡拍照,家裡還有樓梯;
小時候我看班級有錢的同學家住別墅,一拍照有樓梯,我很羨慕。
所以雖然買不起別墅,但買個loft公寓也能裝一下。
我是2020年買的這套公寓,父母資助的錢;
我沒有結婚的打算,但是喜歡談戀愛,特別是談短期的戀愛;
屬於長期單身,短期situationship的狀態。
但是和男人交往,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所總是不方便的。
合租房裡會有室友,住酒店成本太高,住男的家顯得我不獨立女性。
所以我軟磨硬泡給我爸媽洗腦,說買個公寓才算我在這個城市落了腳,讓他倆能更放心。
況且買公寓對於我這種普通小康家庭來說,壓力還不算大。

那會兒網上就有很多帖子勸人別買loft了;
但我不信邪,我不喜歡住宅樓房裡那種傳統的生活場景。
在我心裡好像與“都市、精英、白領”這詞相關的一定是loft。
剛住進loft公寓的第一週,我每天都很開心。
一樓有一扇大大的落地窗,我甚至萌生出了當家居博主的念頭;
想著模仿小某書上的北歐風裝修,擺些假綠植、夕陽燈、野獸派掛畫啥的。

但住了半年,新鮮感過了,我就後悔了。
這套公寓是商用水電,還沒燃氣,夏天那個月我交了500多塊的電費;
而且無論是上廁所、接水還是幹嘛,都要上下樓,特別費膝蓋。
一層樓人太多,電梯又太少,我上班因為這個破電梯總遲到;
公寓人多且雜,隔壁住戶每天大門敞開做飯,樓道里都是油煙的味道;
隔音不好,我半夜睡覺經常聽到鄰居吵架,感覺就在我床底下吵。
還有人在走廊晾衣服,有時候感覺自己住進了老式筒子樓。
剛住進來的時候,我美美擺拍了幾張家裡的角落照片;
但住久了,連擺拍都覺得沒勁了,想當家居博主的念頭也早沒了。
以前租房的時候住膩了一間房子,我就換地方搬家;
但現在連家都搬不了;
唯一的好處就是和男的在一起時不用花酒店錢了。

後悔是後悔,但現在賣掉算是大賠錢,還要承擔高額稅費。
以前我刷到避雷loft的帖子都會點不感興趣;
現在我自己成了發這種帖子的人。

雖然這兩年房價在下跌,但買正常的住宅樓房對很多普通人來說始終還是個負擔;
於是,買不起住宅的單身女性,把目光轉向了價格更便宜的公寓房。
關於買公寓的好處與壞處;
每個人的需求點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
但無論如何,這些女孩們的初衷都是想擁有一個穩定的住所;
一個落腳的地方,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至於公寓的那些“硬傷”,它與生活的孰輕孰重,還需要當事人自己掂量。
在概念上,我們常常把公寓包裝成“精緻都市單身女性”的理想住所;
但當關於公寓避雷點的討論越來越多,是否選擇入局,也許是出於更理性的考量。
畢竟,在那小小的公寓裡,還有人裝著對生活還未放棄的想象。
是允許女人出走,是允許女人拼事業,是允許女人拾起或放下小時候的幻想。
即使它不完美,但那依舊是屬於一個女人的自己的房間。
來源公眾號ONE文藝生活(ID:one_hanhan)。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