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美國權威網站Animation Career Review (ACR) 更新了2025年美國動畫院校排名,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SCAD) 再次拿到全美第2,僅次於 CalArts;
文藍藝術學員LING同學也剛剛拿到了該校的offer,附17,000美元獎學金!
並同時獲得了英國 金斯頓大學、伯恩茅斯大學、提賽德大學 動畫專業的錄取,完成英美大滿貫!
在本科申請時,LING同學就曾透過全日制的學習,僅用30天的時間迅速拿到倫藝的本科offer!
LING同學從初三開始就有了出國讀書的想法,因此中考後選擇了國際高中而非體制內高中。
但上學不久後她就發現,事情跟自己想象中好像不太一樣:
“雖然國際高中也接觸到了國外的課程體系,但對於藝術下設的專業方向分類還是不夠清晰,藝術對我來說依然只能算是興趣愛好。”
為了獲得更加專業的求學規劃指導,LING同學在朋友的推薦之下來到了文藍藝術,
“因為當時確定主申英國,而英國學校的deadline又普遍較早,在我到文藍藝術的時候,距離作品集遞交的時間只剩一個多月了,也就是我要在這期間完成一整本作品集。”
雖然在國際高中時也接觸過藝術課程,但真到了動手製作的環節,LING同學還是有些發慌和迷茫的。
“剛開始我是上線上課,雖然每天都在熬夜製作,但始終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而且因為休息不好又會拖第二天的進度,如此惡性迴圈。
“後來我在專業導師FANG老師的建議下,到上海接受全日制線下學習,幾乎一整天都在文藍的小隔間裡製作作品,真的十分辛苦。”
不過,得益於線下全日制的學習,LING同學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隨時和FANG老師直接溝通,作品集的製作效率大幅提升:
“那段時間,FANG老師陪我一起熬夜,我一有問題就會在第一時間得到面對面的建議和指導,讓我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很快的提升。
“我想也正是因為在全日制學習時能隨時獲得FANG老師的幫助,我才能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完成‘靈感收集——專案製作——成品落地’的全流程,真的非常感謝她!”
最後,LING同學成功用30天的時間完成了作品集,並拿到了包括倫藝在內的多所院校的錄取,最終成功入讀倫藝。
新增小助手 瞭解文藍藝術全日制課程安排
▼
LING同學入讀的是倫藝-LCC傳媒學院的 BA 品牌設計專業,也是LCC的王牌專業之一。
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戰略性和創造力的視覺工作者,設計物件也不止於商業行為,還包括某個活動、某種現象等等。
在LCC,LING同學不僅學習到了平面設計與品牌設計的基礎方法論,更利用了倫藝的資源優勢,走出平面的範疇,學習到了更多元的視覺傳達方法;
這些也成為了她後期敢於在碩士階段跨專業申請的底氣。
在本次從平面跨申動畫的過程中,LING同學在作品集的不同層面都融入了一些跳脫於動畫傳統思維之外的新的想法,比如:
比如在此次作品創作中,懷舊、環保、流浪動物、夢境……這些主題其實並不少見,但LING同學卻找到了獨特的切入點,讓作品既有個人印記,又能引發廣泛的共情。
雖然都是視覺設計類專業,但品牌平面設計轉申動畫設計,還是要有過硬的技術作為敲門磚。
在作品集中,LING同學同時準備了2D和3D動畫專案,並且在2D專案中加入了故事版和分鏡指令碼,在3D專案中附上了高低模對比和貼圖分層,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都成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足以實現平穩跨專業的給分點。
從千禧記憶到未來夢境,LING同學的每個專案都包含了“靈感—調研—技術—成果”的邏輯鏈,
相比於本科作品集來說,LING同學的碩士作品集沒有做很多材料實驗,而是關注於情感的傳遞,拒絕“炫技”,反而獲得了不同名校考官的青睞。
那麼怎樣才能像LING同學一樣,轉專業也能上岸美國動畫名校呢?
⏰4月16日(週三)19:00,文藍藝術特邀 加拿大謝爾丹學院背景學姐——Guan,
為大家帶來「10個月斬獲美國動畫Top3攻略」:
掃碼加微信 獲取報名資訊及開播提醒
▼
LING同學的第一個專案名為 Millennium Memories(千禧記憶),靈感來源於舊物中蘊藏的一代人的青春。
走進LING同學的工作室,老式收音機、泛黃的遊戲卡帶、復古相機擺滿桌面。
LING同學說:“這些不僅是物品,更是時代的眼淚;動畫也不僅是技術,更是情感的載體,讓記憶不再塵封。”
因此,她以“千禧一代”的集體記憶為切入點,調研了上百件懷舊物件,並受藝術家Jane Housham的展覽啟發,用3D建模技術重建舊物,
透過Maya建模與ZBrush雕刻,LING同學還原了物品磨損痕跡;並用Substance Painter賦予材質真實質感,讓舊物“活”了過來。
在作品展示時,LING同學在展廳內放置了一臺老電視迴圈播放90年代動畫片,收音機裡傳來鄧麗君的歌聲,牆面投影著詩句“May Annela從未離開”,使觀眾有一種穿越回童年的感覺。
LING同學的第二個專案——“神聖之樹”聚焦於傳統文化與生態保護主題:
“如果傳統文化是一棵樹,我們該如何讓它不被時光砍伐?”
LING同學以中國神話中的“神樹”為原型,設計了一個充滿東方美學的3D場景:
古樹根系化作卷軸,金色葉片與竹林、山川交融,危機時刻,古樹以生命力喚醒沉睡的土地。
在這個專案中,LING同學直面了不少技術上的挑戰與突破:
-
模型雕刻:在ZBrush中精細刻畫樹皮紋理,甚至模擬了風雨侵蝕的裂痕
-
材質渲染:透過Substance Painter疊加青苔、鏽跡貼圖,Marmoset Toolbag的光照系統讓場景如水墨畫般靈動
-
文化隱喻:掛毯上的甲骨文圖案、卷軸式的構圖,暗喻“文化傳承需紮根土地”
正因對建模到渲染的全流程進行了精準掌控,並在傳統元素數字化的過程中融入了對文化的深刻理解,
才讓LING同學將“生態保護”這個最為常見的選題玩出了新花樣,成功拿捏了考官的心。
LING同學的第三個專案是有關流浪貓的,她選擇用數字動畫敘事的方式引發社會的情感共鳴。
LING同學用半年的時間跟蹤記錄了校園裡的流浪貓,並結合資料圖表(遺棄率增長70%!),創作了這部充滿人文關懷的2D動畫。
在作品中,LING同學以熱鬧的跨年煙花作為開場背景,並聚焦在翻垃圾桶的瘦弱小貓身上,它透過雨幕望著窗戶裡的暖光與團聚的一家人。
在這部作品中,LING同學運用Toon Boom Harmony實現了毛髮的動態效果,Premiere Pro合成雨聲與提琴配樂,瞬間戳中淚點。
作品釋出後,當地動保組織主動聯絡合作,並推動校園設立“流浪貓救助站”,這也是LING同學創作這一專案的初衷:
“動畫不僅是藝術,更可以改變現實”,LING同學如是說。
第四個專案的設計理念是“模糊現實與夢境的邊界”,融合了VR技術和沉浸式體驗設計。
專案的名稱為“Dream Core”,靈感來自LING同學兒時反覆夢見的神秘花園:粉色雲朵漂浮在頭頂,星河在腳下流淌,穿過氣球拱門,耳邊響起空靈的音樂……
色彩方面,LING同學選擇以粉紫漸變為主色調,利用Marmoset Toolbag的漸暈效果強化“朦朧感”。
另外,LING同學還在其中設定了不少互動設計的觸發點,例如觀眾觸碰虛擬雲朵時,會觸發蝴蝶飛舞的動畫;燈光裝置隨腳步聲變換顏色等。
而“燈光瀑布”和“星空密室”也分別隱喻著易逝的美好和每個人心中的秘密。
就連伯恩茅斯大學的考官都忍不住稱讚該專案“將Dreamcore美學與VR結合,展現了極強的跨媒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