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費必須做好增收和減負兩篇大文章

2025.03.17
本文字數:1460,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以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被列為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重點。
有評論指出:此次消費提振行動方案的最大亮點就在於跳出了“刺激—響應”的政策框架,而是搭建起了從增收築基到供給創新,再到生態最佳化的系統工程;當居民錢包鼓起來、企業現金流活起來,整個經濟系統的消費引擎才能獲得持久動力。
在收入與消費的關係中,收入是前提條件,消費是收入的函式,既有邊際擴大效應,也有邊際遞減效應。沒有收入的穩定和增長,提振消費難以想象。為此,《行動方案》提出了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紮實解決拖欠賬款問題等四個努力方向,可以說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實現收入穩定和增長進而提振消費,還需要在以下幾個具體方面持續努力。
一是積極促進就業,保住收入基本盤。就業水平是收入直觀可靠的反映,相對最低工資調整機制等來說更加剛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要控制在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這是透過各方努力可以達到也必須達到的目標,否則提振消費就失去了重要支撐。
二是必須穩住股市,增加財產性收入。
據證監會2024年6月釋出的資訊,當時中國股民有2.2億。與之相關聯的群體數字更加龐大。《行動方案》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股市,包括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加快打通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堵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17日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表示,《行動方案》首次在促消費檔案中強調穩股市、穩樓市,並提出相應舉措,努力讓老百姓的消費底氣更足、預期更穩、信心更強。
三是必須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村資源到資產的變更。
農民最大資源或者財富是土地,雖然現在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置的,但在這個基本條件下仍然可以在資源變資產方面有所作為。
《行動方案》提出,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探索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4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顯示,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穩妥推進,目前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地區基本完成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任務。這是資源變資產的途徑,也是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
減負是增收的另一種形式,負擔過重,消費信心自然會不足。
減輕負擔的舉措,除了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提高醫療養老保障能力之外,減輕教育負擔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行動方案》也強調:要強化教育支撐,擴大學齡人口淨流入城鎮的教育資源供給;2025年提高部分學生資助補助標準,擴大政策覆蓋面,延續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償還政策。
在17日國務院新聞辦就提振消費有關情況舉行的釋出會上,財政部相關司局負責人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將繼續透過提高部分學生資助標準、擴大政策覆蓋面,延續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償還政策,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等,減輕學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壓力。
總之,《行動方案》是要針對性解決制約消費的突出矛盾問題,收入和消費相互促進是基礎性問題。增收的途徑有很多,減負的途徑也有很多,但關鍵是取得切實可見可感的效果。這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一地官宣!生育三孩及以上補貼10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