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印客美學。
有時候挺服氣國內景點的。
不管多好看,它都能給你改造成KTV。

前段時間,因為下雨,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天降奇觀。
大雨從橋兩邊落下,形成雨簾,遠處的建築物被水霧遮擋,橋樑和下方的水面互相對稱,正著看是“通往現實的鑰匙”,倒過來看就是“通向異世界的大門”。
搭配上星際穿越主題曲,整個一科幻電影照進現實。
結果火了之後,當地文旅大手一揮,異世界奇觀秒變酒吧蹦迪。

同樣的還有各大古鎮古樓。
白天看,東南西北每個古鎮都不一樣,結果到了晚上,一水兒的花紅柳綠。
不管你是南方小橋流水,還是北方莊嚴宏偉,全都給染成了KTV色調。
本想在古鎮尋找寧靜,結果整條街都是酒吧。
以前放的是《南山南》和《成都》,現在放的《跳樓機》。

滕王閣更是被五彩斑斕的燈毀得稀碎。
看著這樣的樓,絲毫想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只會讓人以為是江面髮廊。

同樣的還有各種溶洞。
走進任何一個溶洞,都有一種走進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迪廳的錯覺。
只要是能被看得見的顏色,全都往洞裡塞。
關鍵每一個燈的亮度還特別高。
紅的綠的彷彿交通訊號燈,紫的藍的彷彿假鈔鑑定燈。
每一個鐘乳石都濃妝豔抹,彷彿誤入西遊記盤絲洞。

即便地質學會早就指出,彩色燈光會破壞溶洞內生態系統,但各大溶洞景區還是照舊。
彷彿不能照瞎人眼,就對不起自己收的大幾十的門票。
中式審美向來講究留白與意境,怎麼景區總是充滿視覺暴力?

痴迷於“夜店化改造”,主要是為了拉動夜經濟。
資料顯示,遊客停留時間超過5小時,二次消費機率會提升至78%。
而且夜間的消費力也比日間要強。
根據商務部2023年的調查,國內60%的消費都發生在夜間。

黃山更是典型。
白天的門票收入只能覆蓋運營成本的65%,而夜間燈光秀專案卻能貢獻135%的毛利。
為了留住遊客、促進消費,自然是要將資源向夜間傾斜。
古鎮、古樓這些本該在夜裡沉睡的地方也紛紛開出了夜場生意。

要做夜間經濟,前提是得亮起來。
各大景區文旅和燈光產業就這樣一拍即合。
這方面堪稱標杆的應該就是石家莊正定夜市。
夜市攤位超過600家,光是美食攤位就有500多家,奶茶攤位一個晚上就能買300多杯。

對於各地文旅來說,燈光秀也是非常實惠的選擇。
一來是燈光能刺激多巴胺分泌。
高飽和色光能使大腦多巴胺分泌提升50%,透過閃爍燈光還能刺激大腦獎賞迴路,使遊客消費意願提升40%。
而聲光電的組合拳更是可以讓遊客的支付痛感降低62%,這些都是神經經濟學的切實資料。
雖然30分鐘之後,大腦會對這些燈光產生疲勞,但確能讓人們在入場之後進行一波衝動消費。

二來,從政府角度看,燈光的投資回報率也非常誘人。
傳統的文化夜遊,初始投資大約需要3000萬,包括動線設計、文化研究等等,需要5-7年才可能回本。
而燈光雖然投入比前者多,大約5000萬,但6個月就能開放,2年左右就能回本。
而且亮化工程還能獲得專項補貼,去年,全國文旅燈光專項補貼就超過了120億。

而對於遊客來說,其實不少人都挺喜歡這種夜店景區的。
根據調查顯示,中老年遊客大多認為越亮越喜慶,而親子游客也會傾向於選擇燈光,因為小孩喜歡看閃閃發光的東西。
更何況現在拍照是追求出片的。
景區燈光的設計邏輯本質就是為手機螢幕服務的,高飽和色在液晶屏上會更醒目。
抖音測試就顯示,豔俗配色的影片停留時長比素雅配色高1.8倍。

而且大家拍了照也需要調色,有了這種燈光,後期調色也會更加方便。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只有12%的人明確表示反感景區燈光秀。

其實,景區不一定非得靠燈光吸引遊客。
透過文化和其他體驗消費反而能顯得更高階。
比如我們可以用原始照片代替人造光。
日本奈良春日大社就是如此。
每年的中元節會舉辦“萬燈樓祭”,神社內會點亮3000多個石燈籠和銅燈籠。
而且,因為每盞燈燃燒的是菜籽油,所以燈光亮度也不高,相當於月光水平
既有氛圍感,又沒有光汙染。
其實原始版的西湖三潭印月也是這樣的,那會取消了LED投影,用33盞傳統宮燈照明,功率也很低,相比於燈光秀更有意境。

如果實在需要燈光,也可以“消極”一點。
在梵高的故鄉荷蘭布拉班特,就有一條夜晚會發出星光的腳踏車道。
車道由太陽能供電的LED燈和數千枚鵝卵石構成,白天透過太陽光的照射充電,晚上就能閃爍8小時。
為了配合梵高的《星空》,他們把這些鵝卵石進行漩渦狀排列,這樣在晚上亮起來的時候就可以實現《星空》的瑰麗效果。
這種燈光既能照明,又不破壞原有景觀,還能增加美感,運營成本也比LED低。

或者像良渚那樣,用其他感官代替視覺。
良渚古城有一個聲景迷宮,它透過地磁感測器觸發不同方位的骨笛聲,讓遊客在黑暗的環境中依靠聽覺探索古城佈局
路徑標記也採用更加環保的磷光陶粒,吸光10分鐘就能發光8小時,比LED地燈節能97%。
這項創新專案也讓它在2023年獲得世界建築節的文化景觀獎。

燈光秀就像文旅產業的"快餐",快速飽腹但營養不良。
因為色彩的刺激在30分鐘之後就會慢慢減弱,這就是為什麼景區夜遊總是開頭驚豔,後期乏味。
而且過度照明反而增加安全隱患,因為強光會導致瞳孔收縮,暗處更看不清,適度黑暗反而能增加警覺。
放棄燈光不等於放棄體驗,有時候用減法,反而能增加稀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