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又是一年春,自6月離校,我在家全職備考已有半年多。算算日子,這段時間是兩極分化的間歇性充實與奔波交替。偶爾放空,總是難免有種不勝唏噓的疲倦與茫然。在很多人眼中,我是名落孫山的代表之一,在不相熟的親戚好友口中,我被叫做“xx家沒考上的孩子”。
2024年12月,那是我在校參加的最後一場考試。准考證一齣,酒店立刻升價幾倍。我提前預訂的幾家酒店相繼轉讓,最終重新定了X大附近的一家酒店,臨考前一天的傍晚,校門口一頓堵塞,大家相繼拖著行李箱外出趕考。一個小時的地鐵加上九曲十八彎的步行後,我站在所謂“酒店”的門口,原來不過是舊式居民樓改造的二層旅館。乍一看,房間還算整潔,衛生條件一般。玻璃儲物櫃擺放著一些情趣用品和避孕套,等待掃碼購買。就是這樣簡陋的房間,竟也升價兩倍。

《小歡喜》劇照
那幾天格外寒冷,辦理完入住手續後,我第一時間開啟房間的空調。但是於事無補,這個空調像是翻新機,並不制暖。天越來越晚,冷空氣徹底佔領這個房間的每個角落,我吃著油脂微微凝固的外賣,貼上臨時下單的暖寶寶,一遍遍地重複背誦作文模板。
時至今日,我依舊記得考場前排那個頭髮泛白的中年男人,開考前他還在處理工作,堪堪關機兩個小時,一齣考場就匆匆忙忙開包開機。我聽到他打著電話:“我剛考完,你先讓孩子吃飯,我回來直接送她去晚輔班。”看著他步履匆匆地離開,我以為我會慶幸自己的年輕,得意於自己擁有更多的試錯成本,但是內心只剩下無奈。
考試是殘酷競技比賽,登上獎臺的也就金銀銅三人。更多的是另尋出路,亦或蓄時再戰。從去年10月考研結束後,轉向考公考編的同學越來越多。再後來,隨著省考,市考的結束,大規模招考落下序幕,剩下的便是零零散散的單招。一些公考人開始全省乃至全國巡考,等待新一年的國考,省考,週而復始。
巡考路上,我們要經歷什麼?首先是不斷消耗的金錢。如果說,考試時間在上午9點附近,那就意味著需要增加一筆住宿費。除了大規模的統招,其他單招時,酒店一般都不會升價,學校附近90元一晚的城中村旅店就可以下榻。至於伙食費就因人而異,我會準備兩三塊巧克力應急,適當的黃烷醇有利於提神醒腦。但不會正經吃飯,一是怕鬧肚子等突發情況,二是吃飽容易暈碳犯困。如果是下午開考,那就節省多了,直接中午出發考場就行。

剛開始還是很有閒情逸致的,去珠海考試,就去澳門轉一圈,去深圳就可以到香港一日遊,還粵西的湛江到粵東的汕頭,圍著珠三角的惠州,中山兜兜轉轉。可以幽默地說一句,在這一年,我已經遊遍廣東大灣區,並且深入大街小巷。
但隨著一次次的失敗,曾經的愜意被鬱悶代替。人很難接受連續不斷的失敗,自己付出的時間,金錢如果無法獲得相應的成果,會將人牢牢困住不甘中,誓碰南牆才罷休。沉沒成本還是影響了人生的重大決策。
一昧考試的人很傻嗎?也不全然。大批待業青年大學生被網友笑稱為“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網路高度發達的現今,一個笑稱逐漸演變為上綱上線的控訴。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三頭六臂,強悍到足以支撐父母的誇誇其談。相信總有部分人會聽過父母這樣的要求:“邊工作邊考公,升學考公考編多手抓。”
同樣漂泊的還有找工作的畢業生。畢業季末,很多同學相繼搬離宿舍。舍友都在調侃:“當初入錯行,選錯了粉領子。”文科生找一份好工作真的不容易。一些朋友搬去了廉租房,一些定了半月青旅。據去其他城市找工作的朋友說,青旅是他們暫居新城市的一個好選擇。
按經驗來說,國企大廠的招聘流程拉線長達兩三個月,雖然說早早投了簡歷,但往往會卡到六七月才走完筆試,複試一面,二面乃至三面的流程,個別講究的公司甚至會開到四面。招聘軟體上除了已讀不回,其他的社招走流程很快。過了簡歷後就是一次線上約談,一次線下面談,大概需要兩週時間。這是一段非常尷尬的時間,學校已經退宿,但是自己的工作還沒著落。目前的金錢無法支撐他們長時間的生活成本。相較之下,幾百塊的短租青旅,一張幾十塊的車票,明顯更具價效比。

《我在他鄉挺好的》劇照
不少民宿都主打全女青旅,就業驛站,最大的便利就是不需要處理水電雜務,不需要長租。但說實話,青旅的體驗感並不好,和旅遊博主所吹噓的自由氣息是天差地別,窄窄的四方格將一個個陌生人規劃在一畝三分地,讓人只覺得擁擠不安。
在一家中廠面試失敗後,我便在家當了兼職女兒、全職考生。面對重複刷題的日子,我只能像魯迅筆下的阿Q開始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療愈。雖說現代社會鄰里關係並不親密,但上下樓間寒暄兩句總是有的,不識趣的鄰居總喜歡將“你在哪裡上班呀”當作打招呼的問候語。而無業青年最害怕參加不定時的白鴿眼聚會中,親戚聚在一起,談論著我的就業,擔憂我的未來,最終主題又回到自家孩子在事業婚姻的如魚得水。在聚會中,我總有一種被當成了拉踩物件的不爽。除了避開,只能假裝聽不懂別人的弦外之音,培養自己的燉感力。
有一天刷到了朋友圈的同學發出婚紗照,似乎每個人都在往不同的生活前進。想起面試班結束的最後一晚,幾個人聚在吃宵夜聊到大半夜,有著相同經歷的陌生人似乎更能敞開心扉。一個女孩說,她是北方人,考到廣東是為了結束異地戀。家裡人都不同意她定居廣東,除非考到一個有編制的工作。另一個播音腔男生是在職考公,考了好幾年的常駐選手。我問他:“你現在的工作也挺好啊,為什麼還要繼續考?”“在銀行拉業務應酬太多了,喝酒身體不太好。”各種任性的,現實的,理想的理由,經別人口中分享,是那麼的理所應當。我的失敗和逃避,也成了現實生活的重要部分,也許不值得共情但是足夠被理解。
Papi醬在《十三邀》訪談裡講述自己畢業後曾待業四年,那四年成為生活的精神食糧:“你自己冥冥之中會覺得那四年對你很重要,但其實現在還琢磨不透那四年意味著什麼。”

對啊,怎麼會有人的時間是無意義呢?人的生活就是因現實經歷不斷改變的,讀書的時候,我覺得“朝發夕至”是一次浪漫的出行,巡考期間我試過很多次這樣的一日遊。冬天的夜晚來得很快,在很多個黃昏傍晚到披星戴月的夜,我坐在順風車上抱著我的大揹包靜靜地放空,總會想到一句話:“是什麼樣的偉大前程,值得我們錯過一年四季?”我也不知道,也許沉沒成本並非浪費,而是潛移默化地,陰差陽錯地解決著我的迷茫期。
也許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找個班上。生活就像慢火煎魚,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排版:初初 / 稽核:小風

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
徵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個人故事必須為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影片均可),且願意接受核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核實本人真實職業資訊、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詳細徵稿要求請點選👉【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長期徵稿】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