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卡改革迫在眉睫?六成健全成年人無業,道德爭議引爆!

選民經常把白卡視為低收入孕婦、身心障礙民眾的一張“安全網”。 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WSJ)編輯委員會近日發表社論,指出聯邦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俗稱“白卡”)的參與者中,身體健全的成年人就業率偏低,平均每十人中超過六人沒有工作收入。這一現象成為改革白卡的道德理由,引發廣泛爭議。
社論指出,美國眾議院共和黨上週透過預算大綱,計劃推出詳細改革方案,這被視為“世代難遇的政府改革機會”。然而,面對每年超過 8500 億美元的白卡支出,共和黨在左翼陣營和媒體的壓力下,對改革持謹慎態度,甚至特朗普政府也曾出現態度搖擺。但《華爾街日報》認為,從道德角度出發,共和黨應積極推動白卡改革。
智庫機構“政府問責基金會”(FGA)的報告顯示,白卡參與者中,身體健全的成年人就業率較低。儘管選民普遍認為白卡是為低收入孕婦和殘障人士提供的“安全網”,但前總統奧巴馬的《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擴大了白卡覆蓋範圍,使其成為大量適齡勞動、無子女成年男性的“永久福利”。根據 FGA 從 23 個州獲得的白卡管理機構資料,數百萬身體健全的白卡參與者拒絕工作,對美國經濟和社會文化造成負面影響。
民主黨批評共和黨提出的白卡工作要求,認為這是“契約勞役”。然而,共和黨 2023 年提出的工作要求相對寬鬆,僅要求每週工作 20 小時,或參加就業培訓、志願服務等。
部分共和黨人擔心,白卡工作要求可能疏遠支援“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男性選民。但非營利醫療研究機構“凱撒家庭基金會”(KFF)的最新調查顯示,62% 的選民支援白卡工作要求。其中,47% 的民主黨人、60% 的獨立選民和 82% 的共和黨人表示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