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闌尾

民航局針對充電寶的新規定已經開始實施:沒有 3C 標識、3C 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禁止攜帶乘坐境內航班。
目前只是針對境內航班,所以,我出發前帶著的充電寶還是帶了回來,不過,以後出差坐飛機的話,不能繼續用了。數一數家裡的一大堆充電寶,都沒有 3C 認證標誌。
所以,還是得買幾個新的。
但這次我不再想買帶 USB-A 口的充電寶了。其實我一直認為,這都已經到 2025 年了,充電寶上再標配個 A 口,沒必要而且浪費,是典型的電子闌尾
我每次這麼說的時候,都會有一群沒有同理心的槓精來跟我說,這個電子闌尾的存在如何有必要。
首先我現在肯定也有需要使用 USB-A 口充電的裝置,不過使用頻率非常低,要麼是家裡,要麼辦公室,這些地方都有足夠的遺留的充電口,根本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如果出差呢?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酒店,預設一定會有舊的充電口,大多還沒來得及統一更新到 USB-C 口,即使帶了需要使用 USB-A 口充電的裝置,也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充電口。
那麼,除了在家裡、辦公室、酒店之外,人在路上的時候是否會臨時用到 USB-A 口來充電呢?我這幾年都沒遇到類似的使用場景。所以,對我而言,不需要再帶這個一個多餘的充電口了。
充電寶如果少了一個充電口,物理結構上可以更為緊湊,理論上成本也會降低。但如果只是少數人才有這個需求,那如果有廠家生產的話,完全可以把定價設定稍微高一點,這是非主流使用者的額外成本。
喬布斯當年推出 iMac 的時候,去掉了當時所有電腦都還在標配的「軟盤驅動器」,那時候就有人說,沒有軟盤這電腦怎麼用?軟盤驅動器就是一種電子闌尾。話說回來,也是喬布斯死得早,庫克領導下的蘋果手機電量能力這麼不爭氣,以至於使用者出門總要帶個電子尿袋一樣的充電寶。
我猜那些抬槓的人可能一共就只擁有一個充電寶,家裡也沒有任何其他充電口,所以他們才會覺得帶一大堆充電介面的充電寶是個好設計。但這是他們的需求,我也有我的小眾需求,並不矛盾。
我只是期待能找到一款符合我的需求的充電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