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以為小寶寶什麼都記不住?其實不是!
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其實一歲左右的寶寶就已經開始“有記憶”了!
這和我們以前的看法完全不同。
過去,科學家們認為,嬰兒大腦還沒發育好,尤其是負責記憶的“海馬體”發育很慢,所以小寶寶根本沒辦法真正記住事情。
但這項新研究告訴我們,寶寶可以記住,而且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寶寶真的能“記住”?科學家怎麼發現的?
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叫“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技術,來觀察寶寶看圖時大腦的活動。說簡單點,這種技術就像“拍片子”,可以看到寶寶大腦在“工作”的時候血液流動的變化。
為了讓寶寶配合,他們做了很多準備,比如:
-
讓爸爸媽媽在旁邊陪著
-
給寶寶用舒服的枕頭固定身體
-
帶上寶寶喜歡的玩具、奶瓶、安撫巾
-
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給寶寶看有趣的動畫片
研究時,他們先給寶寶看一些寶寶從沒見過的圖片,比如一隻狗狗玩具、一座山、一個人的臉。
過了一分鐘後,再把這張圖放在新圖旁邊,看看寶寶會不會多看之前那張。
結果發現:寶寶會多看之前見過的圖片,說明他記得!同時,大腦中“海馬體”的活動也增強了,說明記憶正在形成!

寶寶的記憶為什麼這麼重要?
很多專家說,寶寶雖然不會像大人那樣“想起來過去的事”,但他們確實已經在“記住”——而且這些記憶對他們成長特別重要!
比如說:
-
寶寶會記住“世界是不是安全的”
-
寶寶會記住“有人會不會回應我、關心我”
-
寶寶會透過這些經驗,慢慢建立“我值得被愛”的感覺
心理專家科爾曼說,雖然孩子長大後不記得小時候你餵過幾次奶、抱過幾次,但這些愛的行為會變成他們心裡的一種“信念”,比如:“當我需要幫助的時候,爸媽會在。”
這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性格、自信、與人相處的方式,甚至是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

父母能做些什麼?
1. 多和寶寶互動和寶寶說話、唱歌、擁抱、撫摸,都會幫助他們建立起對世界的“好感”和安全感。
2. 認真回應寶寶的需求當寶寶哭了、餓了、需要安撫時,儘量及時回應。他們雖然不會說話,但他們能感受到你的愛和在意。
3. 建立規律的生活節奏比如每天固定的睡前流程、洗澡順序、哄睡方式,這些“重複又溫暖”的細節,會給寶寶帶來安全感。
4.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父母在面對壓力時的態度,其實就是寶寶學會“怎麼處理情緒”的模板。
如果你能保持冷靜、溫柔回應,寶寶會慢慢模仿、學習。
寶寶記不住 ≠ 沒記憶
很多人以為,反正寶寶長大也不會記得小時候發生的事,做這些也沒什麼意義。但科學家提醒我們:
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其實“記得”你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也就是說,雖然他們嘴上講不出來,但他們的心理、身體、習慣和性格,早就已經“記住”了這些愛與照顧。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