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美聯合宣告中的“降低關稅”部分開始生效,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將小額包裹的從價關稅稅率從120%降低到54%。
特朗普還表示,如果90天內談判沒成功,也不會恢復145%的關稅。
降低關稅後,中美之間暫停的貿易開始恢復。
但特朗普又動手了!
這一次,他選擇對藥品動手,“直擊”澳洲的命門之一。
澳洲的藥品,可能面臨漲價的風險……
特朗普宣佈大幅降低藥品價格
或導致澳洲藥品漲價
當地時間5月12日,特朗普突然簽署了一項重大行政命令,大幅降低藥價。
他宣佈,對藥品行業實施所謂的“最惠國政策”(Most Favored Nation Policy),美國政府將對標其他國家的醫藥價格採購藥物。
特朗普表示,目前美國的藥品價格全球最高,此舉將使美國的處方藥價格大幅下降。
美國製藥公司被告知,需在未來30天內自願降低價格,以匹配其他國家的價格,否則政府可能會介入並強制定價。

此前,他還聲稱,具體的藥品關稅將在“未來兩週內”出臺,將使得藥廠“迴歸美國生產藥物”。
美國的醫藥產業環境錯綜複雜,既有開發新藥、靠專利賺錢的藥廠,也有很多純粹的“二道販子”,從國外進口藥物,在美國賺取高額差價。
此外,美國飽受詬病的醫療保險制度也推動藥價上漲。
特朗普則聲稱,美國藥價遠高於他國的原因是其他國家的政府透過“壓價”迫使藥廠在海外低價出售藥物,而美國人則成為了“冤大頭”。
特朗普舉例稱,他有一位“肥胖的朋友”,在英國倫敦以88美元的價格購買到Ozempic(用於治療糖尿病,也可用來減肥),而在美國的紐約,該藥需要花費1300美元。

而澳洲,就是那個“壓價”的國家之一。
在澳洲,PBS(藥品福利計劃)是由聯邦政府出資的重要福利專案,旨在為澳大利亞居民提供可負擔的處方藥。該專案涵蓋了廣泛的處方藥,透過與製藥公司協商,設定藥品的補貼價格,患者只需支付部分費用。

該專案使得低收入群體和慢性病患者也能買得起藥,減輕他們的醫療負擔。
因此,在澳洲買常見的處方藥一定比在美國要便宜。
在美國可能花數千美元的藥品,在澳洲只需要幾十澳元。
美國製藥公司一直對澳洲這種有政府補貼的專案不滿。
美國強大的製藥業遊說團體(PhRMA)表示,這是不公平的,低估了美國的創新價值,因此長期以來一直呼籲美國政府對澳洲採取行動。
如果藥廠在美國這裡被迫降價,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會提高其他國家的銷售價格。
澳總理艾博年曾多次表示,PBS永遠不是可以被拿到談判桌上的東西,屬於澳洲的底線。

問題是,澳洲也不能報復,因為澳洲的藥品有大約21%從美國進口。
此外,澳洲每年向美國出口價值約16億美元(約合25億澳元)的藥品和保健產品,約佔澳洲此類商品出口總額的40%。
艾博年早在4月就排除了報復美國的可能性。
“我們不會參與導致價格上漲和經濟增長放緩的逐底競爭。”
除了從澳洲進口藥物,美國大量的藥品和醫療用品來自中國、印度等地。
顯然,這些國家也是特朗普的目標。
澳美之間的關稅談判,還沒有眉目。
不過,現在看來,澳洲可能也不用談了——畢竟英國談來談去,也沒取消那10%的關稅;中美談判之後,可以發現美國也優先保留10%的關稅。
顯然,10%的關稅已經是特朗普“向全世界收稅”的數額,他也不會改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澳洲就能談贏嗎?

澳洲專家也表示,對於國際貿易來說,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比關稅更可怕。
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Hayley Channer稱,澳洲企業可以找到應對美國關稅的辦法,但特朗普下一步行動的不確定性讓企業“感到害怕”。
“這種不確定性比10%的關稅更糟糕。如果特朗普說在他四年任期的剩餘時間裡將確定徵收10%的關稅,那麼他們(企業)就能管理好這個風險。而正是這種不可預測性帶來了許多二階和三階效應。”
的確,關稅是確定的,買家和賣家可以坐下來談,對於雙方而言,不過是利潤有所壓縮,能做的生意總還是要做的;
而特朗普這個人則是不確定的,今天要對這個行業加徵關稅,明天要調停那個國家的戰爭,人們永遠跟不上特朗普的邏輯節奏,一旦出現風險,損失巨大,生意就沒法做了。

澳總理艾博年已經表示,他即將出訪歐洲,看看能不能談成澳洲和歐盟之間的自貿協定。
這個自貿協定之前談過幾次,一直沒有結果,如今或許因為特朗普,突然又有了談的價值。
顯然,在特朗普的陰影之下,
世界只能努力繞開美國做生意,
澳洲也不例外。
綜合來源:ABC、9 News等
以上為正文內容
↓關注悉尼見聞,看見不一樣的澳洲↓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