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翻倍!想要“體面過年”的微窮年輕人,愛上“包金銀飾”

文|王嶄
編輯|王亞琪
來源 | 電商線上(dianshangmj)
年關將近,準備回家過年的年輕人,提前一個月開始“備戰”。
不提過去一年自己工作有多辛苦,頸椎病又加重了幾分,“報喜不報憂”幾乎是漂泊遊子的普遍想法,體體面面回家過年,更是無數打工人的真實心態。
“回老家怎麼穿顯貴”“過年送禮體面大法”“普通人怎麼小預算體面過年”的討論在社交平臺層出不窮。絞盡腦汁想“體面過年”的年輕人,自然也沒忘了最為實在的“硬通貨”——各類黃金飾品。在金價飆升到800多元一克後,大金鍊子大金鐲子等黃金飾品成了明晃晃的奢侈品,也是最能讓七大姑八大姨一眼看出“出息了”的配飾。
社交平臺上關於過年黃金的討論
只是,越來越貴的黃金,也不經意間設定了一道門檻,讓追求“小預算”和“價效比”的年輕人望而卻步。黃金首飾買小了,算上工費並不划算,還秀不太出手,有種當了冤大頭的感覺;買大了,成本太高外加囊中有幾分羞澀,日常也不敢戴著貴重首飾出行,生怕不小心磕了丟了……
相比之下,“真金但用來包銀”的首飾成了最佳選。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電商線上》,“金包銀”是目前市面上最通俗易懂的叫法,是以工藝手法來命名,但其實行內把這類飾品叫做“仿金銀飾”,還是把它們歸類於銀製飾品。
“金包銀首飾是全面爆發的狀態,12月初我們線下展廳開業,整體銷量直接翻倍。”祝富禮珠寶企業店的負責人東宇表示,購買金包銀首飾的人群中,55%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年前購買金包銀首飾,不少為的就是體面。
而一月初的義烏商貿城一區,人最多的幾個商鋪,就是各類沙金店鋪。在義烏進貨沙金的羅西表示,義烏沙金在過年前兩個月迎來了大爆發,“銷售額翻了能有三四倍,有些熱門款式都斷貨了。”
在網際網路環境下長大、想要體面過年的年輕人,正在尋找一種更有價效比的方式,各式黃金平替,也順勢在線上和線下火爆了起來。
花小錢,辦大事
社交平臺上,年輕人對於體面過年,有著自己的計劃。
從讓託尼老師把日漸稀疏的頭髮打理得蓬鬆茂密,再到女生的新中式和皮草,男生的襯衫搭配立領外套,“山東老丈人看了直敬酒”……種種操作,都是為了應對七大姑八大姨還有村口情報站的打探,體面過年。
當然,體面是給外人看的,自己兜裡有錢才是實在的小幸福。看起來真絲的新中式實際是聚酯纖維,皮草是人造的,立領外套加襯衫要風度不要溫度,一件件平替都在主打“價效比”。
但衣服、髮型和美甲,大多隻能讓人感慨“真精神”,“炫富”還得靠手腕上和脖子上“不小心”露出來的黃金首飾——當然,這也有著平替。
從黃金平替中的“頂流”金包銀,再到被統稱為“沙金”的鑄真金金銀首飾,年輕人花黃金首飾一百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小錢“,就能辦一件“大事”。
“2021年八千多元的手鍊,2024年下半年要花一萬三千元才能買到。”在2021年加入“年輕人買金潮”的林婧感慨,眼看著各個店鋪的金價從485元漲到了825元,曾經三四個月就給自己買個黃金首飾作為獎勵的她也逐漸收手,“金價漲了這麼多,但工資沒漲多少,今年買了個金包銀的鏈子,戴個款式,有點面子”。
和林婧一樣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一邊不想親朋好友看出自己的黃金平替,一邊在社交平臺和“共命運”的打工人分享著低價體面過年的訣竅,秀出自己手頭的金包銀首飾,調侃“三姑問我是不是當小領導了”“閨蜜懷疑我揹著她發財”……眾多商家對金包銀的描述也都是“花小錢,辦大事”,號稱讓月薪三千元的打工人也能輕鬆拿下。
東宇店內的金包銀首飾
讓買金子的年輕人心甘情願買單,除了“花小錢辦大事”外,還因為和黃金一比一復刻的款式。
“今年下半年我們正式售賣金包銀首飾,當時接受度更高的會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到現在,年輕人的比例差不多在55%左右。”東宇表示,目前銷量最高的還是光圈金鐲,他們的金包銀首飾款式主打一個一比一復刻,金店有什麼賣得好的新款,店裡都會出同款。
今年黃金結合鑽石、珠寶的產品走紅,東宇的祝富禮珠寶企業店也同樣做了鑲鑽鑲寶石的產品,還結合當下潮流做了金包銀的配件,“又是實心的,價格也不高,還保值,能讓消費者自己去搭配穿手串”。
如果實在囊中羞澀,還有比“金包銀”更“花小錢”的各類沙金飾品。
雖然佔了個“金”字,但和真材實料的金包銀不同,沙金和黃金的關係不大。
義烏琳琅滿目的沙金
在義烏進貨的手工店店主羅西表示,“沙金其實就是各類金屬做成黃金的樣子,或者是銅鍍金。義烏商貿城一直有著沙金配件,但今年格外火爆,新開了好幾家店,以前的款式都有點土味,但今年的沙金都開始走起了潮流路線,80%的客戶都是年輕人。四五十的價格和快時尚首飾的價格差不多,有些散客能一口氣買十幾條手鍊”。
高性價比的“體面神器”
“花小錢,辦大事”和“戴個款式”,是不少尋求黃金平替的年輕人的真實想法,而能夠說服這批年輕人,自然是因為黃金平替的“過硬質量”。
過去,傳統工藝的金包銀就是銀飾外包了層金箔,一不小心就“露餡”,自然也難承擔起“體面”作用。
現在,普通人光憑肉眼,已經分辨不出金包銀的差異,花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的價格就能買上一個同款黃金首飾,算得上是“低價體面過年”的首選。
東宇從2022年就開始研究起了金包銀的工藝,“傳統的金包銀可能正常佩戴一個星期左右就掉色了,現在我們做金包銀還會進行高溫熱熔的工藝,經過各種實驗,基本能保證一年半到兩年不變色”。
東宇店鋪內的金包銀做破壞性監測
願意購買金包銀的年輕人,同樣有著為貴金屬買單的“保值心態”,商家自然也精準拿捏了這部分年輕人的心態。東宇的門店不僅把金包銀首飾送到深圳國檢做了破壞性監測,還推出了回收服務,“店裡的產品組成是97%的銀,3%的金。回收就按當天的金銀價格,金90%的價格回收,銀100%的價格回收”。
消費趨於理性的大環境下,質量過硬的黃金平替,自然迎來了自己的大市場。
東宇的品牌線上下開了展廳後,在12月初銷量翻了近一倍,“線上的整體節奏還是會慢一點,線下的爆發可能會比線上的更加明顯。從分銷商的訂貨量來看,全國這麼多省,每個省下面還有市,有的一個月能進貨將近100公斤。還有不少人定金包銀的首飾做年禮,我的朋友就定了1000個小金磚項鍊,準備送給家裡的親朋好友”。
價格更低、缺少保值意義的沙金,也在年前迎來了銷量增長的小高潮。羅西售賣的沙金首飾在12月初銷量逐漸上漲,“近一個月銷量至少翻了有三倍。我進貨的義烏廠家直接說很多款式斷貨了,全家人都一起編手工款的手鍊,放假回家的小孩都給叫上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過年神器
雖然嘴上說著“不是黃金買不起,而是平替更有價效比”,但年輕人自己也知道,隨著金價的攀升,金店已經成了奢侈品店,八百多元一克的金價,足夠讓普通打工人錢包痛上好長一陣子。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20698元,比2022年增長5.8%;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8340元,比上年增長4.8%。相比之下,2023年平均金價創下歷史新高,相比2022年上漲了8%。
漲得比工資還快的金價,直接讓大多數人望塵莫及。
早幾年,年輕人還每月“薅羊毛”攢小金豆,把黃金首飾看做體面過年的神器;今年,自己打金、融金成了不少年輕人的選擇,一邊研究著怎麼用土豆融化小金珠,一邊盤算著省了多少工費。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年輕人,降級到黃金平替,也是意料之中。
“整體消費環境趨於冷靜,大家手頭能花出去的錢沒有那麼多了,但是大家還是會有社交需求、情緒需求點。”東宇坦言,中國人骨子裡還是喜歡黃金的顏色,也認可黃金的價值,而金包銀提供的,就是社交需求、情緒價值,還有一定的保值價值。
從回家過年到同學聚會,金包銀首飾堪稱靠著品牌黃金首飾一樣的工藝和外觀,直接滿足了想要“花小錢,辦大事”使用者的需求,讓年輕人花十分之一的價格,換取到十倍的情緒價值和社交價值。
從線上到線下,金包銀逐漸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接受,但尚未成熟的金包銀市場,尚未出現什麼標杆。東宇坦言,從金價的趨勢來看,金包銀的市場還會持續向上發展,但金包銀市場同樣存在一些虛標或者渾水摸魚的商家,但也有一些和東宇一樣的金包銀商家開始將金包銀首飾作為經營的重點,嘗試著去樹立起一個標杆,做出一個品牌,“就像小米也做了不少平替,平替商品能承載更多普通人的需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過年神器,黃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依舊會是過年體面的“硬通貨”,喊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年輕人,也把帶著情緒價值和社交需求的黃金平替帶進大眾的視野,但比起給外人看的體面,給親朋好友展示“我在外頭過得挺好”,讓父母長輩少一些擔憂,或許才是回家過年的年輕人最想達成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