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城市財經
作者:餘飛
01
千億縣迎來大擴容
根據江陰市統計局披露:2024年,江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26.13億元。
作為常年位居縣域經濟第二名的江陰,再次登上了新臺階,夯實了其中國第二縣級市的寶座。
2007年江陰GDP突破千億,2010年突破兩千億,2016年突破3000億,2019年突破四千億。
常熟市統計局披露,2024年常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79.1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
第三變:千億縣迎來擴容,+3。山東滕州市、安徽長豐縣,江蘇新沂市,加入陣營。
長豐縣2024年實現GDP1038.6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滕州市202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39.30億元,增長6.0%。新沂市2024年GDP1026.64億元,同比增長8.3%。
隨著滕州、長豐、新沂加入,中國的千億縣數量從2023年的59個增至去年年末的62個。
62個千億縣,江蘇一騎絕塵,包攬了22個;浙江11個,江浙合計佔比超五成。福建、山東各5個。
此外,排名第一、第三、第五的縣級市,都是蘇州代管。
世人皆知,蘇州的GDP超過了一大批副省級城市,位居全國第六。其工業實力超過了一大批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深圳和上海。
有沒有發現,千億縣級市中,沒有一個屬於經濟第一強省廣東,這是為何?
理由很簡單,廣東大多數強縣均已“撤縣設區”,他們已經進入了區的經濟爭霸賽中,跳出了縣級市範疇。
從GDP角度看,2023年GDP位居前20的強區中,廣東佔9個。
換句話說,廣東、江蘇兩座超級大省,形成了兩條涇渭分明的發展路線,一個強區,一個強縣。
02
崑山、江陰,均掀翻了7個省會
崑山、江陰GDP均站在5000億之上,5000億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參與地級以上城市排名,崑山可以排到全國第60位,江陰排全國第61位。
更為重要的是,它們以縣級市的身份,掀翻了7個省會與首府城市。並且即將掀翻太原。
擁有很多省會城市乃至副省級城市豔羨不已的產業。
崑山的產業有多強?2020年,崑山擁有1個5000億產業叢集,13個百億產業叢集,這是很多城市可望而不可及的成就。
到2023年,千億產業叢集的產值已經增加至6969.04億元,百億級產業叢集增加至13個。
來源:崑山統計局
2024年,崑山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398.42億元,可以吊打一批省會城市。
崑山最有名氣的產業,就是近7000億產值的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備製造業。
2010年前後,全球每三臺筆記型電腦,就有一臺是來自崑山。
只不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下,沿海城市的很多產業遭遇壓縮,這時候中西部地區的城市藉此機會,利用人力成本相對東部較低的優勢,大刀闊斧地招商。這種背景下,崑山的很多電子資訊產業轉移到了重慶。
重慶於是在後來取代了崑山,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筆記本生產基地。
即便如今崑山不再是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生產基地,但卻集聚了一批電子資訊高階企業,發展成中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電子資訊生產基地之一。
強大的產業奠定了崑山第一縣級市的基石。去年武漢奔赴長三角取經問道,就曾拜訪過崑山的,並提出,要深入學習崑山經驗,重點圍繞武漢製造業25條重點產業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
崑山的工業有多牛?202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42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432.65億元。
這一成績,吊打一大批省會與首府城市。之前我分析過的昆明、貴陽、南寧,工業增加值最高的昆明也只有1600多億元。
此外,從西安公佈的資料來看,2020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828.59億元,2021年和2022年沒有公佈直接資料,只公佈了增速。
2021年增長了5.7%,2022年增長了13.9%,以此估算,2022年的工業增加值應該為2201億元。
崑山的工業增加值,西安都沒法比,足可見崑山的強悍。
江陰的拿手產業是冶金、高階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等。
在國家批覆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中,江陰和崑山、瀏陽各佔兩個,其中江陰獲得的就是其當家產業,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特鋼製造)。
根據江蘇省公佈的2024年統計年鑑顯示,2023年江陰市全部工業增加值2349.93億元,同樣超過西安。
江陰市統計局還公佈,其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7317.22億元。
這一資料,湖南省會長沙2023年的資料為8688.27億元。
也就是說,江陰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可以和萬億GDP省會城市掰手腕。
此外,江陰一座小小的縣級市,孕育出60多家上市企業,這個數量超過“第一縣”崑山,穩居全國縣域前列。
其中,既有曾經A股服飾類市值最高的“海瀾之家”,也有中國民營造船企業巨頭“揚子江船業”、國內精細磷龍頭企業“澄星實業”,以及國內領先的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長電科技”等等。
這得讓多少省會與首府城市豔羨。
正因為產業強悍,能夠提供優質就業機會,這座小縣城,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至2020年增加了18.4萬人。
來源:江陰市統計局
過去三年是中國人口的轉折點,而2023年江陰市常住人口規模178.51萬人,相較於2020年依舊逆勢增加了0.56萬人。
義烏,其憑藉全球小商品之都的名號,其風頭和知名度蓋過了其隸屬的地級市金華。
義烏的GDP增速相當強悍。2023年,義烏市GDP同比增量220.1億元、名義增速12%均位列“千億縣”第一位。2024年,義烏市GDP同比增量447.9億元、名義增速21.8%均位列“千億縣”第一位。義烏市加快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2024年完成出口5889億元,同比增長17.7%,出口額超全國23個省(區)。
慈谿全國小家電聞名,佔領全球30%以上的份額,公牛插座就出自這裡,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棉拖鞋產業帶,每年賣出去的拖鞋可繞地球四圈半。
晉江鞋服聞名世界,我們耳熟能詳的安踏、特步和361度都來自晉江。
從1994年起,晉江已經連續31年領跑福建縣域經濟,誕生了著名的“晉江模式”,湧現了安踏、361°、特步等一系列知名運動品牌,鞋服、泳裝、傘具、拖鞋、母嬰用品等特色產品行銷全球。近年來晉江在鞋帽紡織等產業的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等方面發展十分突出,同時新興產業正加快發展。2024年晉江市常住人口達209.1萬人,較2023年新增1.1萬人,人口總量和增量均居泉州各縣(市、區)首位。
邵陽下轄的邵東,打火機之都,打火機產業佔全球70%的份額。紹興下轄的嵊州,領帶產業佔全國90%、全球80%的份額。商丘虞城縣,鋼捲尺佔全國85%的市場份額。
杭集的牙刷、丹陽的鏡片、平鄉的童車、諸暨的襪子、永嘉的紐扣、古鎮的燈飾、江山的羽毛球、荔浦的衣架、澄海的玩具禮品,在全球市場份額中,都是獨樹一幟。
這些產業即便放在地級市範疇內,也是可遇而不可求。放在縣級市範疇內,則足可以支撐一個縣級市的輝煌。
澎湃新聞旗下的“澎湃美術課”最近根據阿里巴巴的《1688 產業地圖》梳理的資料顯示:
浙江衢州的柯城區的魚子醬年產量已超過 200 噸,其中 70% 以上出口國外;山東的臨朐縣和安徽的霍邱縣兩地的鵝肝產量,已經佔到了全球的 45%。而最早把鵝肝發展為成熟產業鏈的臨朐,就是在上世紀 80 年代透過丹麥、荷蘭的民間組織的資助,開啟了摸索飼養法國朗德鵝的產業路徑。
山東曹縣從影樓佈景和攝影服飾加工起步,到如今已經形成覆蓋設計研發、剪裁繡繪、營銷售後的全流程漢服產業鏈,佔據國內漢服市場四成份額,“全國每 10 條馬面裙,就有 8 條就來自曹縣”。
這些成功的小縣城告訴我們:
產業強,則城市強,產業有潛力,則城市有潛力。
只能認清自身,挖掘自身,不要固步自封,掌舵人要走出去看看世界,為自己的城市爭取到好的投資,然後要耐得住寂寞,持續加持自身的產業,但求本心,無問西東,才有成功的希望。
當然,追求產業的同時,也要有前瞻眼光。要適應這個時代,對產業進行轉型。
無論什麼城市,最忌諱的是對資源或者某一個產業過度依賴。
因為在快速發展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一個產業是牢靠的,要緊跟時代步伐,緊隨科技步伐,利用科技的力量賦能自身的產業升級,跟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才能立於潮頭之上。
這是南北城市如今差距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人口不斷流失的三四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尋求破解之道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