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夥可以簡單把這種耳機本體看成一個 C 形結構,一邊是發聲單元,另一邊是電池,同時起到配重作用,這兩個部分的中間由一個環形連線起來。
這類耳機通常都有一定的彈性,所以你可以把他夾在耳朵上,類似這樣。

有一說一,這類耳機剛出現的時候,託尼這個肥宅是不太理解的,這玩意兒真的好用嗎?為啥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種造型的耳機?
剛好前一陣 OPPO 也推出了這個形態的耳機,這也是除了華為之外,第二家下場做這類耳機的主流手機廠商。


除了常規的評測,差友們也正好可以透過這次橫評,來對這類耳機有個清晰的認知 —— 這類耳機到底怎麼用?它用起來有什麼不同?哪些人適合用這類耳機?
而在我們按照 “耳夾” 這個形態進行了一番篩選之後,最終有四款價位不同的耳夾式耳機參與到了這次橫評中,價格從低到高分別是水月雨 Pill 、OPPO Enco Clip 、華為 FreeClip 以及韶音 OpenDots ONE 。
從左到右依次為水月雨、華為、OPPO、韶音

它們的官方售價分別是 199 元、799 元、1299 元以及 1298 元,不過我們買的時候正值 618 ,所以韶音實際上花了我們 949 元,而華為是 1093 元,反而比韶音更貴。
所以這不僅是一個耳夾式耳機橫評,同時也能讓大夥認識到,這差價 10 倍的耳機,實際用起來真有那麼大差距嗎?


水月雨 Pill 的造型可以說是相當個性,不僅外觀類似膠囊,開啟的方式也是把耳機倉 180 度轉出來,手感還挺好的。。。

雖然設計很有創意,但是這玩意兒也有幾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轉的時候沒掌握好力度,它會直接一個 360 度轉回去。
而且參考之前有過類似設計的 Nothing Ear Stick,用久了之後旋轉倉的邊角就容易卡進去一些髒東西。

同時它的充電口也會跟著轉到裡面,所以當你在給他充電的時候,是沒法轉動耳機倉來取出耳機的,有點麻煩。

還有就是它沒有配對按鍵,你需要先戴上耳機並同時長按兩個耳機,這時耳機才會重新配對,動作有點抽象。
不過好在這些都是小問題,水月雨 Pill 本身的設計還是很有想法的,而且它只賣你 199 塊。


另外三款耳機盒就大差不差了,都和常見的 TWS 耳機差不多,蓋子開啟取出耳機即可。
不過 OPPO Enco Clip 的做工沒我想象中那麼好,它的價位和自家招牌旗艦 TWS Enco X3 相近,但質感相比之下要略遜一籌,塑膠感有點重。
左 Enco X3 ,右 Enco Clip


不過華為整體偏低調,耳機盒體積是這四款產品裡最小巧的,韶音的體積略大,同時耳機倉上下兩部分採用了不同的處理工藝,質感很好。
左韶音,右華為

而到了耳機本體,這四位的造型都差不多,其中依舊是華為 FreeClip 最為小巧,OPPO 其次,水月雨再次之,韶音體積最大。

不是哥們兒,你聽聽這合理嗎。。。
但秉承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原則,我們還真就試了一下,華子的耳機確實可以放進 OPPO 的耳機倉裡,但 OPPO 的放不進華為裡面。
左 OPPO ,右華為

原因很簡單,OPPO Enco Clip 的耳機本體體積,要比華為 FreeClip 的大上一圈,所以小號的當然能發放進大號的坑位,反之肯定就不行了。
外觀和做工這一部分,這四位選手確實會因為價格段位而拉開一些差距,但並不大,哪怕只有 199 塊錢的水月雨,也能透過創意來彌補這部分不足。
從左到右依次為水月雨、華為、OPPO、韶音

哦對了,這四款耳機裡,水月雨只支援充電倉不分左右,但是佩戴需要區分左右,而剩下三款耳夾式耳機,佩戴時都不需要區分左右。
不過在佩戴體驗上,四款耳機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其中由於 OPPO 和華為的最輕,體積相對較小,所以託尼覺得這兩款耳機佩戴會更舒服。

不過華子這邊感覺稍微有點松,總有一種要掉下來的感覺(實際上並沒有掉下來),可能是為了怕使用者有夾耳朵的不適感,所以沒有弄得太緊?


韶音這邊的做工用料最好,但整體由於比較厚重,所以少了點華子那種像飾品一樣的精緻感,但應該也會有人更喜歡韶音的這種風格。

說完了外觀、做工和佩戴,接下來終於來到了大家喜聞樂見的聽歌環節!
這次的聽歌環節其實還有點特殊,因為這次的耳夾式耳機,一定程度上也屬於開放式耳機,它們是不會塞進耳朵裡的,而是會離耳道有一點距離。


首先是祖傳渡口,結果這一聽不知道,這種耳夾式耳機很難把鼓聲等低音效果呈現出來,也就是下潛力度通常都不夠。
而除了一開始的鼓聲,後面的人聲和細節,各家其實都還行,託尼覺得和平常的入耳式耳機差距不大。
而混音更加複雜的電子樂反而掩蓋掉了低音下不去的問題,聽著反而還行。。。
另外託尼也試了一下人聲,這方面大夥都沒啥毛病,都屬於能聽的程度,其中韶音的表現整體更好,這邊就不多點評了。

這裡託尼還要專門提一嘴水月雨,在官方 App 上面的自定義調音選項不僅特別詳細,你甚至還可以抄別人作業,一鍵應用別人的調音方案。

這種耳機和調音方向的社群,可以說是水月雨的最大優勢之一,可玩性相當高。
另外,我們也順便測了一下這些耳機的通話質量,大夥可以簡單感受一下,講真體驗還是比帶降噪的耳機差一些的。
現在這些耳機的外觀和音質等部分,我們都給大家測完了,但這也引出了接下來的問題,那就是到底什麼人適合用這類耳機,什麼人不適合?


因為有很多人在嘗試了入耳式耳機後,發現時間長了耳朵特別不舒服,甚至有的還會發炎。。。
這類人其實就不太適合長時間佩戴入耳式耳機,再加上關注身體健康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有這種佩戴起來更舒服不發炎的耳機,寧願不用降噪也不想讓耳朵遭罪。
一開始有些人會選擇用骨傳導耳機應應急,而再往後就是這類耳夾式耳機了。

從左到右依次為水月雨、華為、OPPO、韶音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不需要降噪的人,或者是隻能用非入耳式耳機的耳道敏感人群,或者喜歡這種不分左右的簡單佩戴方式,那麼耳夾式耳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了,還有一種人其實也挺適合耳夾式耳機,那就是託尼這種天天坐辦公室的肥宅,經常耳機一戴一整天。。。
可是頭戴式耳機太沉,入耳式耳機時間長了又怕發炎,那麼這時候不算吵鬧的辦公室環境,其實還挺適合長時間佩戴耳夾式耳機的。

以上就是我們這段時間的主觀體驗了,畢竟這類新形態耳機是不太好評價的,聽感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評判維度。
像是夾著舒服不舒服、佩戴是否足夠無感,就連耳朵適合不適合戴這種耳機,最終都會對實際表現有影響。

而他跟我們說,其實這種耳夾式耳機還挺挑耳朵形狀的,還有像是比如佩戴之後發聲口被堵住,也會對音質有影響。
另外,很多人戴這種耳機的初衷就是為了佩戴無感、不堵塞耳朵,以及方便佩戴耳機的同時和周圍的人交流,這個時候耳夾式耳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是當外界環境真的很吵的時候,這時候為了聽清音樂,大夥一般就會把音量調大,而這個時候有降噪功能的入耳耳機不需要調大音量也能享受音樂,所以這時耳夾耳機對聽力的傷害反而更大。。。

以上就是託尼覺得可以給差友們作參考的資訊,其實我們編輯部都還挺喜歡這類耳夾耳機的,因為打工人確實有這個需求,所以小夥伴們挑選耳機的時候也要結合自身需求,同時使用的時候注意音量控制。
反正入耳式耳機會對耳朵造成物理傷害,耳夾式耳機容易造成魔法傷害,大夥用什麼耳機都要注意保護耳朵啊。。。


而且就像這次的橫評,哪怕是這個細分品類,現在從 199 元到上千元也都有得選,但託尼個人也覺得花一千塊買一個不帶降噪功能的開放式耳機,確實有點小貴。
其中 799 元的 OPPO Enco Flip 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但奈何賣完第一批產品之後,這款耳機就不再生產了。。。


那麼以上就是這次橫評的全部內容了,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對耳夾式耳機這個細分類別有了一定的瞭解。
當然,要是你對其他產品也感興趣的話,並且好奇它們用起來怎麼樣,可以進行一個留言的傳送,沒準以後的測評就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咱們下期節目再見!
撰文:百威 編輯:米羅
美編:萱萱 攝影:小新 & 曲面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