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馬斯克再次火上熱搜,之前還哥倆好的“特馬組合”竟然分崩離析,先是特朗普透過“大而美”法案,隨後馬斯克就公開宣佈成立“美國黨”,引發全網關注。如今的馬斯克敢於與美國總統叫板,但回顧其成長,童年慘兮兮,成績一般還愛搗鼓“沒用”之事,卻為未來埋下伏筆。下面跟隨學霸君一起來看看其母親梅耶是如何將埃隆培養成傳奇人物的吧!
From 爸爸真棒
微訊號:babazhenbang
“爸爸真棒”是一個K12原創教育平臺
致力於理性、深度、有啟發的融合教育探索
當地時間7月5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稱:“美國黨”於當日成立。並表示:“今天,美國黨的成立還給你們自由”。

相關詞條衝上熱搜榜第一,目前閱讀量接近4000萬。
早前馬斯克和特朗普總統因為“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產生分歧,馬斯克曾警告如果法案透過,第二天就會成立“美國黨”。特朗普則威脅要調查特斯拉的政府補貼情況,並不排除將馬斯克驅逐回他的出生地南非。
馬斯克在回覆網友問題“新政黨是否參加2026年中期選舉或2028年總統選舉”問題時,他的答案是,“明年”。但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成立新政黨難度相當高,馬斯克要面對複雜的各州法律,並且經過耗時冗長的選票確認規定。
馬斯克的未來到底是成立美國政黨還是“滾回南非”尚且不知,但是最近熬夜讀完《埃隆·馬斯克傳》,讓我們細思極恐:
埃隆·馬斯克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傳奇的人物。
這位人稱“鋼鐵俠”的世界首富,完全可以被稱作是首富界的“多邊形戰士”。他是SpaceX的創始人,特斯拉董事長,Neuralink和OpenAI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X公司的董事長……身價高達2000多億美元。

與此同時,他也被稱為“暗黑惡魔”,情緒無常、不近人情,3段婚姻、2個老婆,已知子女已達10個……
到底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又是如何形成“惡魔”一面?這本由《喬布斯傳》的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撰寫的《埃隆·馬斯克傳》,無疑是我們“窺探”首富的最好樣本。

沃爾特·艾薩克森曾在兩年裡,形影不離地跟訪馬斯克,並且深度採訪了他本人、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前妻等等,還原馬斯克從出生到2023年的人生軌跡。
熬夜讀完這本書後,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馬斯克的成長經歷。
不管別人怎麼看,反正我是把這本書當成育兒寶典來看的。按照我的思路,這本書完全配享更好的名字,比如《馬斯克媽媽是怎樣把一個氣死老母親不償命的熊孩子培養成世界首富的》……


馬斯克的出身和“輝煌”、“成功”毫不搭邊兒,甚至因為爸爸不靠譜,媽媽很貧窮,父母很早分手,出生地環境複雜等原因,小埃隆的童年,可以稱得上有點慘兮兮。
1971年,埃隆·馬斯克在南非出生。母親名叫梅耶,父親名叫埃羅爾。家中共有三個孩子,埃隆是長子,後面還有一個弟弟金貝爾,和一個妹妹托斯卡。

△兒童時期的馬斯克三兄妹在南非時期的合影
在這個世界上,第一個認為埃隆“天賦異稟”的,是他的媽媽梅耶——儘管其他人全不這麼認為,甚至還覺得小埃隆有點呆,媽媽卻堅持“我有個天才的孩子,他和別的小孩不一樣,他知道很多事情”。
埃隆三歲的時候,媽媽決定送他上學。可是校長勸阻梅耶,建議她再多等一年。“班上的孩子大都是四五歲的年齡,埃隆年齡太小,會面臨社交挑戰”。
“不行不能等,”梅耶斬釘截鐵地說,“因為我真的有一個天才的孩子。”
然而事實證明,提前上學是個錯誤。小不點埃隆在學校沒有朋友,還經常容易走神。
最後,埃隆的父母被叫去見校長,校長說:“我們有理由相信,埃隆有發育遲緩的問題。他總是發呆,也不聽課。”

為了印證校長的說法,埃隆的一位老師舉了個例子:“埃隆總是看著窗外,當我提醒他認真聽課的時候,他卻回答說——外面的樹葉正在變黃呢……”
所以你猜埃隆的老爸埃羅爾是怎麼回答老師的?
他說:“嗯,我兒子也沒說錯啊,樹葉確實變黃了啊……”
這句話差點把老師當場送走——有其父必有其子,恐怕說的就是這兩位。
為了解決埃隆的“發育遲緩問題”,學校沒少想辦法。最後,他們說服埃隆的爸媽,給埃隆進行了聽力測試,並且判定——埃隆耳朵不行,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的行為問題。
作為治療手段,醫生甚至還摘除了埃隆的腺樣體(位於人體鼻咽部的淋巴組織)……這樣的治療自然啥用都沒有,但是畢竟安撫了老師們受傷的心靈。

△馬斯克8歲時。圖片源自《埃隆·馬斯克傳》內文插圖

儘管媽媽梅耶一直認定埃隆·馬斯克“是個天才”,但他的成績並不出眾。小學時期,埃隆只在英語和數學上都能夠得A;但初中畢業,他的成績只有83分(滿分100)。
“埃隆能夠很快掌握數學概念。”老師這樣評價,“他的作文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但總不能按時完成。”
在埃隆的成績單中,有幾句評語多年不變——
“他做事非常慢。不是在做白日夢,就是在做不該做的事情。”
“他很少能完成任何事情。”
初中畢業後,埃隆·馬斯克上的是一所公立高中,但在學校裡遭遇了霸凌捱了打。他的爸爸就把他轉學到一所私立高中去。
這是一所校規非常嚴格的教會高中,必須學習教義、穿校服,犯錯以後的懲罰還有鞭刑。在那裡,埃隆.馬斯克其他成績都還行,除了兩門功課——南非荷蘭語和教義課。其中荷蘭語成績只有60來分。
高中畢業考試的時候,馬斯克的物理得了A,最拿手的數學卻只得了個B。


埃隆·馬斯克的名言,是“不把精力放在沒意義的事上”。但讓老師們萬分頭疼的是,對於埃隆來說,“有意義的事情”永遠不是學校的功課,而是一大串在別人看來非常“沒用”和“無厘頭”的事情——
馬斯克喜歡自制小火箭,還經常把不同的東西混在一起做爆炸實驗。比如,把泳池清潔劑和汽車剎車液混在一起,看看是不是能發出巨大的響聲。
今天的我們當然都知道,埃隆最後搞出了“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但放在幾十年以前,這樣的舉動只會讓人感覺他是個不務正業的小壞蛋。
埃隆還自學了魔術和催眠。有一次,他甚至說服妹妹托斯卡,讓她相信自己是一隻狗,並且吃了生培根……
除了調皮搗蛋,埃隆倒偶爾也會做一些“正事兒”——
他和兄弟從小就一起不停地“創業”,賺取各種小錢,購買小氣老爸和貧窮老媽不能給買的東西。
比如,復活節裡,他們會製作巧克力蛋,挨家挨戶去兜售。
弟弟金貝爾甚至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們高價出售自己的“散裝”彩蛋。當人們質疑彩蛋的質量和離譜的價格的時候,哥倆就給人家戴高帽子,說:“你們不僅僅是在買蛋啊!你們是在支援未來的企業家啊!”


和無數讓老母親頭疼崩潰的男孩一樣,埃隆從小也是個遊戲迷。11歲那年,他第一次在購物中心見到電腦,但老爸埃羅爾就是不買。
於是埃隆就靠自己打零工賺錢,買了一臺電腦。那個時代的電腦非常簡單,只能用來玩《銀河戰士》和《阿爾法炮手》這種最簡單的遊戲。
結果,埃隆一下子就對電子遊戲上癮了。“如果你和埃隆一起打遊戲,會根本停不下來,非要打到餓了需要吃飯為止。”埃隆的朋友說。
少年時期,埃隆最喜歡射擊和冒險任務遊戲;但等上了大學以後,他開始對“策略型遊戲”感到痴迷。
“策略型遊戲”需要兩個或者更多玩家透過高階策略、資源管理、供應鏈物流和戰術思維來互相競爭、建立帝國。
從《古代戰爭藝術》(The Ancient Art of War),到《多邊形之戰》(The Battle of Polytopia),馬斯克喜歡那種需要複雜規則和競爭資源的遊戲。
埃隆讀大學的時候,第一款大型計算機策略遊戲《文明》(Civilization)釋出了。遊戲中,玩家需要建立一個從史前到現代的社會。

馬斯克會坐在床上和隊友一起打《文明》。他的大學同窗法魯克(Farooq)說:“我們完全沉浸其中,直到筋疲力盡。”
後來倆人又開始玩《魔獸》,這款遊戲戰略的關鍵,是開發可持續的能源。兩個人會玩上好幾個小時。馬斯克說:“我渴望戰鬥。”


令人詫異的是,正是在廢寢忘食的遊戲過程中,埃隆·馬斯克建立起了對計算機的熱愛。
他的第一臺“古早電腦”除了可以用來打遊戲,還附帶了一個BASIC程式設計課程,需要花費60個小時來學習。當時只有11歲的埃隆不眠不休,只花了三天的時間,就把全部課程給啃了下來。
他還“活學活用”,黑進了商場的遊戲機系統。這樣一來,孩子們打遊戲都不用再花錢了呢!
還有一次,埃隆看到一則廣告,說某大學會舉辦一場關於個人電腦的研討會。他想參加,但是他爸嫌研討會費用太貴(400美元),不肯答應。
於是埃隆就站在父親身邊,一直盯著他看。這樣“死亡凝視”了好幾天,老爸終於挺不住了,跑去找大學商量,給兒子申請到了折扣價,條件是“只能站在最後面旁聽”。
等研討會結束,父親去接埃隆的時候,發現兒子正在和三位教授交流感想。其中一位教授對埃隆老爸斬釘截鐵地說:“這個孩子必須得到一臺新電腦。”
13歲的時候,埃隆已經可以編寫小遊戲賣給科學雜誌,還得到了500美金的稿酬。
電腦遊戲帶給埃隆的另一個收穫,是磨練了他的商業思維。
上大學時,有一次大家模擬商戰,需要決定商品的價格、廣告投入、利潤投入等等。埃隆·馬斯克找到了“控制模擬邏輯的逆向工程方法”(別問我這是啥,我也不知道這是啥),因此每次都能輕鬆獲勝……也許就在那時,埃隆發現了科技帶來的神奇力量。


現在,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假如你有一個調皮搗蛋的兒子,他不好好上課,總是走神兒,成績一般,熱衷熬夜打遊戲,經常打架,還讓妹妹相信她是一條狗……你該怎麼培養,才能讓他成為一名成功人士?
“這種還咋培養啊?”一般人可能會說,“怕不是要把他的老母親原地直接送走!”
所以咱們就說,埃隆的媽媽梅耶,她就不是一般人呢!她不僅把埃隆培養成了人才,另外兩個子女也相當優秀——埃隆的妹妹托斯卡是好萊塢的製片人;弟弟金貝爾早年和哥哥一起創業,賺了3億美金之後,放著好好的科技大佬不做,反而把注意力投向了綠色餐飲界,立志要改變美國人不健康的飲食文化……

△馬斯克在星艦助推器底部檢查猛禽發動機
那麼下面,咱們就來盤一盤這位超級媽媽的育兒經——
因為工作繁忙,梅耶沒功夫溺愛孩子。她的心很大,讓孩子們自由地四處活動。所以,當埃隆開始進行小火箭和混合物爆炸試驗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去管他。
埃隆曾經說,回想起童年時期的胡鬧,如今自己的十個手指頭居然完好無損,這個事實“令人感到相當驚訝”。
埃隆非常感激年少時的自由經歷。正因如此,他如今自己帶娃,走的也是“散養路線”。
有一次,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去找埃隆聊天,結果看到了這樣令人震驚的一幕——
我看見馬斯克和2歲的兒子X(馬斯克的第六個孩子,名字叫做XÆA-12 Musk)在一個太陽能屋頂建築工地上。當時已經是晚上10點了,工地上有叉車和其他移動著的機械裝置。
馬斯克就把X放在地上,讓他自己探索,而2歲的孩子也絲毫不懂得什麼叫恐懼。
當X在佈滿電線和電纜的工地四處閒逛的時候,馬斯克只是偶爾看他一眼,但是並不干涉。直到X開始攀登一個聚光燈時,馬斯克才走上前去把他抱了起來。
X扭動著,尖叫著,對被約束感到不開心。

我們都知道,埃隆他爸不光是個“濫情怪”,還是個“掃興精”。比如,當埃隆想要一臺電腦的時候,他爸會說:“電腦只會浪費時間和金錢。”
當埃隆想去參加計算機研討會,他爸會因為“收費太貴”而無情拒絕;
而當埃隆想要離開安全環境糟糕的南非,去加拿大闖蕩一番的時候,他爸又說:“你很快就會回來的,因為你永遠都不可能成功!”
幸虧埃隆的媽媽梅耶,個性完全相反。儘管忙於工作,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但每當孩子們面臨問題的時候,梅耶卻永遠會對他們說:“你們有能力解決!”
梅耶相信,自由帶來自立。而母親的信任,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的自信。

△馬斯克與希馮及龍鳳胎
埃隆喜歡看書,所以記住了很多在別人“又傻又沒用”的冷知識,可只有媽媽梅耶,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認為自己的兒子“是個天才男孩”。
埃隆想去加拿大闖蕩,媽媽就拿出自己攢了很多年的積蓄2000美金支援,哪怕家裡已經連牛奶都買不起了。後來,她又帶著埃隆的弟弟妹妹前往加拿大團聚,用各種行動表達著對兒子的信任。
如今,埃隆功成名就,給老媽送車送房……而梅耶這位75歲的老太太,不光沒有躺平享福,反而仍然忙碌著去搞自己的事業,活躍在模特、時尚和營養師三界……可以說,埃隆的老媽,才是他們家頭一位意氣風發的“多邊形戰士”啊。
充分自由、充分信任、充分支援、毫無控制慾——這就是開明老媽,送給埃隆·馬斯克最好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