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廣東吃早茶太野了。
現在廣東人吃早茶時,下飯菜是WWE摔角。

以前的天王山之戰在公園的健身老人中,那些以頭搶地,抽自己褲襠,核心巨穩的瘋狂健身大爺大媽。
現在諸神之戰,已在早茶飯桌的中央,送飯仔大戰蒙面皮套男,在臺上打得咣咣響。
外國佬身穿JK裙跪下捱打,雙馬尾靚妹上演武松打虎。
下面的食客:等等我先抽空吃個蝦餃。

WWE,已經變成了廣東人的WWTea.
早茶wwe,這點子誰想的

第一次聽到早茶WWE,想必普通人都會被這種哪哪都不挨著的混搭給震撼到。
但在廣東,一切就這麼神奇的發生了。
在早茶WWE的摔跤臺上,最精彩的莫過於還原各種必殺技。

看功夫片是不能走神的,不然眼睛都跟不上招式,要是稍微低個頭玩會手機,說不定整場電影最精彩的打鬥戲就錯過了。
但早茶WWE就不一樣了,大部分時候都是高光時刻。
捶肚、打頭、拆祠堂的應有盡有,無論底下的觀眾是在吃鳳爪還是吃燒鴨,都能簡單get到它的魅力。

比如這個“五星飛撲”就很生猛,看起來像小孩玩的人肉沙包疊疊樂的無敵加強版。

“超級炸彈摔”是高空一摔二把人摔到椅子上,屬於是早年間成龍來演,起來時都得叫兩聲疼的猛招。

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經典招式,都在早茶WWE被還原。
“什麼飛衝肩,雙肩壓地,鎖喉拋摔……在一家早茶店裡全都能看見!”
可能正因為知道是演的,臺下的人就更為這種逼真的表演效果而震撼。

每次摔角手應聲捱打,摔角臺被打得咚咚響,下面的觀眾叫好聲響成一片。
“家人們,先吃一口啊。”
忙著看的觀眾,只有在臺上準備大招的間隙,才想起自己碗裡的菜都快涼了。
道具賽講究娛樂性和觀賞性,早茶WWE上會用到木板、椅子甚至鐵桶。
就像沒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廣東一樣,在早茶WWE,也不會剩下任何完整的木板或者沒受過傷的鐵桶。
摔角手從臺下請出一隻退役老桶時,它傷痕累累的桶皮已經說明了一切,該摔角手還心疼地表示:“很貴的,每一次搞爛一個就要一百多塊。”

但當他同事在飛踢此桶,將鐵桶往另一位摔角手身上招呼時,卻看不到一點溫柔。

說到“溫柔”,肯定要說到在場唯一的女摔角手。
這位雙馬尾姐姐就有種外在萌妹,內在修羅的反差感。
她在上場之前會跟迪士尼公主在花車遊行時一樣,先和臺下的觀眾互動合影,比心飯撒,上臺之後則剪刀腿旋轉三週半把人摔到臺上。

早茶WWE不光是打,還有自帶劇情的,代入感奇強。
雙馬尾姐姐與女裝外國仔和蒙面戰士正義的1V2大戰開打前,就有一段愛恨情仇的鋪墊。
還有壯漢為難上菜廚師,要求吃顧客的烤乳豬,廚師不服,當場爆衣大戰無禮壯漢的橋段。

對服務員大呼小叫要人家倒水,干擾比賽的,也被路見不平的摔角手潑水扇臉以示教育。
有道是,敢找服務員退紙巾的,自覺上臺成為挑戰者。

不過以上都是廣東食客和茶樓老闆喜聞樂見的劇情play,對廣式餐廳服務調侃的同時,博顧客一笑。
如果坐得足夠近,臺上摔角手可能還會過來喝你一口你遞的水,嘮上兩句家常。
不過,想體驗這種沉浸式的暴力美學早茶,自有另外的價格。
在廣州普通的茶樓,吃頓早茶平均也要不了上百塊。早茶WWE,直接喊出了和演唱會表演差不多的價格。
最前排近距離的10人紅桌要3388,如果沒有湊齊朋友,大機率還要和陌生人拼桌。

我尋思著10個人這12個菜應該也吃不飽的時候,真正的廣東狠人,其實都已經把訂座電話打爆了。

東西可以不吃,熱鬧不能不湊。況且早茶WWE,還是上過當地電視的頂級熱鬧。
要我說《少林足球》還是太超前了,周星馳現在完全可以在這取材,再拍一部精神續作《少林茶樓》。
廣東,中國摔角的故鄉?

廣東,中國摔角的故鄉?
最早的廣東吃席+WWE組合,是在2019年一位江門老闆自己承包的婚禮摔角表演。
在這場婚宴上,還設計了很有氛圍感的外國人摔角手試圖“搶婚”劇情。
在故事的最後,自然是外國摔角手被正義的自己人打敗,成就一樁美好婚事。

不久前,這位老闆又辦了一次生日宴。
生日宴上徒弟摔師爺,四十多歲的“中國第一代的摔角手”大戰“跨行體育生”,跨三代的師父徒弟在摔角臺上相聚。
自此,廣東早茶+WWE的新吃法便開始發酵,一發不可收拾。
而讓人驚訝的是,廣東人不是全然外行看熱鬧,而是內行看門道。
不少IP廣東的觀眾表示,摔角是他們的童年回憶,在小時候,廣東體育頻道的《WWE狂野角鬥士》就讓他們接觸過了摔角。

就連這位如今在早茶WWE中表演的摔角手陳鵬威,也說自己是看廣東體育臺“狂熱摔角”而喜歡上摔角的。
每週一和週四,伴隨著王泰興老師專業的講解,右下角滾動的男科醫院廣告,480P超糊的清晰度,當時還活躍的約翰·塞納,送葬者等明星,共同構成了廣東小孩們對WWE的最早回憶。

廣東人的童年回憶又補全了一塊拼圖。
有老廣說童年回憶是《乘龍怪婿》,也有人說是集數突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外來媳婦本地郎》,也有人從小看著WWE轉播長大。

在廣東體育頻道之外,陝西、江蘇、天津、福建等地方衛視的體育頻道都曾轉播過WWE,電視媒體統治傳媒的時候,就曾給現在的觀眾種下過種子。
有資料顯示,2008年在中國因為各種渠道瞭解WWE的人就有1.4億人之多。
其中被啟蒙得最多的,還是當屬廣東地區的摔角迷。
現在舉辦最多摔跤比賽的國內城市中,廣州往往是唯一能賣出幾百張票的地方。
在幾年前一場WWE贈票活動頁面下,依稀能看到許多因為廣東體育頻道而入坑的粉絲留言。
我們可能無法想象在大頭電視中,約翰·塞納對一個小孩的深深吸引,他會模仿其各種招式,默默自創絕招。

有人一直看著WWE長大,當青春期過去,他們已經把摔角巨星們當做了陪伴自己已久的家人。
還有人把體育頻道里的塞納當做偶像,深夜兩點偷偷起來看電視,把原本堅持反對的父母也變成了WWE的粉絲。
還有粉絲表示,自己從小因為患有腿部疾病,運動時被人嘲笑,因為WWE而被鼓舞,開始嘗試各種運動,真的勵志。

當一個小孩痴迷於在電視上看WWE體育轉播,家長們肯定會認為這些節目太暴力,而對摔角這種體育競技帶著一定的偏見。
但這些偏見並不會影響真正的摔角迷對它的熱愛。
其實早茶WWE和真正的WWE一樣,都是一種表演。更準確地說,摔角是一種介於即興戲劇和近景魔術之間的體育運動。
當摔角手面對觀眾時,就像演員面對不能停的攝影機,就算下臺了也要演下去,就連臺上的裁判有些時候都是演員。

他們就像電影裡那些不會被重視的動作替身演員來到線下,力圖用精彩的劇情人設和高難度的動作演繹,讓你記住他們的名字。
在各類本土和好萊塢動作電影都沒落的當下,早茶WWE就像一種真正的“逆勢而行”,它看起來那麼熟悉,又那麼新。
短劇式的短平快劇情,比打臉扇巴掌要刺激複雜得多的動作設計,還有劇場的營銷和互動方式……
國人的消費時喜歡折衷,如果讓人花上幾百元去看一場純粹的摔角,大多數人一定興趣寥寥,但如果花幾百元去吃早茶同時還能看摔角,肯定會有人感興趣。
往遠處說,為童年回憶買單,也就是為情緒價值買單,沒有什麼不可以。

中式夢核的影片爆火後,人們又愛上了頹喪doomer,有人迷戀二十多年前的老IP森貝兒家族的貴賓小狗,還有人在NewJeans的歌聲中尋找過去的千禧年和Y2K。
一開始我們只是以為”一切終於癲了“,但或許時尚本身就是一個輪迴。
在早茶WWE的影片下,觀眾們早就迫不及待。WWE看過了,早茶+《破地獄》有唔得搞?





設計/視覺 L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