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拂蘇
來源:勵職派
ID:tmp_356139977
吳麗,出生於河南一個普通農村家庭。
因家境貧寒,在她2歲時,母親以“外出打工”為由,帶走了年幼的弟弟。
從此,音訊全無。

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有時候一年都不回來一次,偶爾給家裡寄點錢。
留下年幼的吳麗,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老人家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好,平日只能靠幹些農活勉強餬口。
對於吳麗的學費,實在有心無力。
2012年,也就是吳麗上五年級的時候,父親沒能按時寄錢回家,老兩口整日為孫女的學費發愁。
這時,吳麗爺爺聽說鎮上有一所免費收留留守兒童的武術學校,或許可以讓吳麗繼續上學。
(學校對貧困孩子免費,非貧困孩子正常交學費)
於是便跑到鎮上,找到了這所學校的校長。
校長名叫馬剛,是一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面容慈祥,眼神堅定。

得知吳麗家的情況後,他二話沒說,就讓吳麗入學了。
並囑咐她:“你在這好好上學,有什麼困難可以來找我!”
馬校長這番暖心的話語,令吳麗難以置信。
這個可憐的小姑娘,自小見慣了人情冷暖,壓根就不相信世上有這麼好的人。
不僅讓她免費上學,還這般關心她。
事實證明,她的想法大錯特錯。
02
入學後,吳麗很快適應了新學校的節奏,但也難免會和同學產生摩擦。
有一次,吳麗在學校和同學打架了。
因為這個同學在她面前,不停炫耀父母給自己買的漂亮衣服。
這個舉動深深刺痛了吳麗心中的那抹脆弱,一時激動便和同學打了起來。
剛開始馬校長不知道事情緣由,嚴厲批評了吳麗。
但後來弄清楚來龍去脈後,馬校長便帶吳麗去商場,給她買了很多衣服買鞋子。
吳麗當場感動落淚,她說:“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帶她出去買衣服和鞋子”。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吳麗心中的堅冰漸漸被融化了。
她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報答馬校長的恩情,比如幫校長打掃衛生等等。
而馬校長看到吳麗上課不專心,也會苦口婆心地勸說她。

安逸的校園生活,並沒有讓吳麗徹底靜下心來學習。
她內心始終有一個深埋心底的願望。
那天,吳麗跑到校長辦公室,跪下哭著向校馬校長提出了一個請求:
“校長,我想媽媽,你能帶我去找媽媽嗎?“
(吳麗不知道母親在哪,只知道母親是四川一帶的人)

馬校長聽後,臉上閃過一絲猶豫。
他校務纏身,學校幾百個孩子也要時時關注著,根本抽不出什麼時間。
但為了不讓吳麗失望,最終他還是答應了。
沒多久,他就帶著吳麗及其他四個孩子前往鄭州找媽媽。

為什麼去鄭州呢?
因為四川很遠,在外時間久了會耽誤孩子上課,而且四川那邊在鄭州打工的人也很多。
就這樣,一行六人踏上了尋親之路。
當時正值11月份,天氣非常寒冷,還下著大雪。
馬校長提前列印了一些關於孩子媽媽資訊的傳單,在工地、商場、飯店等地派發,但效果並不好。
無奈之下,他便頂著寒風,尋了一處廣場打拳,希望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吸引路人注意。
一開始,很多人以為他們是賣藝乞討的,會給他們錢。
馬校長見狀,不厭其煩地給路人解釋他們在尋人,希望大家能幫忙留意著。

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好心人幫助他們。
除了提供線索,還有人給他們送熱乎乎的包子,更有甚者,二話不說扔下一百塊錢就跑。
這些行為,讓馬剛和幾個孩子深受感動。

可唯獨吳麗的媽媽,一直不見蹤影。
最終,吳麗只能帶著遺憾回學校。
03
時光荏苒,轉眼間,吳麗已經初中畢業了。
畢業後,她面臨著人生又一個重要抉擇,是繼續讀高中還是直接上“3+2”的中專+大專呢?
(馬校長的學校只有小學和初中)
當時馬校長建議吳麗繼續讀高中,但吳麗不想再給校長增添負擔,於是毅然選擇了一所中專學校 。
因為那時候國家對中專有補助,學生也可以勤工儉學。
然而,上完第一學期,吳麗發現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依然是由馬剛校長默默支付的。
基本每隔10個月,馬校長都會去學校看望吳麗,關心她的生活和學習。
她心裡既感動又愧疚,她不想拖累馬校長。
於是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輟學。

為什麼吳麗會如此堅決?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和幾個同學無意間發現,馬校長的汽車後備箱放著做建築工穿的衣服和安全帽。
原來馬校長為了維持學校的運轉,為了資助像她這樣的貧困學生,竟然在課餘時間去工地搬磚。
所以她不忍心再拖累馬校長,便決定悄悄離開學校,找到一份工作,自給自足。

然而,現實遠比想象中殘酷。
吳麗在城市裡四處碰壁,最終只能在一家小餐館找到一份洗碗的工作,艱難度日。
馬校長知道後,給她重新找了一個學幼師的學校,讓她回去上學。
並告訴她,這個學校是不收費的。
吳麗猶豫再三,還是被馬校長的真誠打動,決定重返校園。

但吳麗到了學校後發現學校是收費的,只不過馬校長幫她交了學費。
想到這,吳麗對馬校長更愧疚了,她覺得自己成了校長的累贅。
於是,再次選擇退學。
馬校長心急如焚,但他沒有責備吳麗,而是告訴她一句話:
“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報答爺爺奶奶”。
最終,吳麗再次回到學校完成了學業。

可以說,馬校長對吳麗的關愛是無私的。
他不僅做了一個老師該做的,有些時候,甚至超過了一個父親所要做的。
不止是吳麗,學校裡的其他孩子,也被馬校長時刻牽掛著。
他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硬漢也有柔情”這句話。
04
和吳麗一樣,馬剛從小家境貧寒。
12歲時,他被送往少林寺學習武術。
之後,他從一個農村少年蛻變成全國武術冠軍,甚至隨武僧團走出國門,訪問過十多個國家。
他在香港當過武術教練,做過替身,拍過電影,期間還結交了成奎安、呂小龍等國際著名影星。
當時年薪就高達50萬元港幣,前途一片光明。

變故發生在2001年。
那時老家突然傳來壞訊息,母親身患重病。
為盡孝道,馬剛毅然離港返鄉,照顧母親。

在陪伴母親的過程中,他看到家鄉一些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居住,常年得不到父母的疼愛不說,還受不到良好的教育。
這讓他想起了自己少年時求學的艱難。
他明白,知識對農村孩子有多重要。
深思熟慮之後,他用自己多年的積蓄籌辦一所專門收留留守兒童和貧困孤兒的學校。
正是這一決定,改變了他的命運軌跡。

為了創辦這所學校,他幾乎傾盡了所有。
但隨著貧困學生的增多,學校開支明顯加大,甚至一度負債運轉。
即使是這樣,馬剛也沒想過向有關部門尋求幫助。
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是他不願意給國家造成負擔!
這個硬漢,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倔強與擔當。

為了學校和孩子,他找來當地一些有愛心的農民工,組建了施工隊伍。
他們一起扛水泥、運材料,爬腳手架,用血汗換來孩子們的學費和生活費。
每次回學校,他都會換上乾淨的衣服,臉面微笑地走進教室,從不讓孩子們知道他的艱辛。
在20多年裡,他辦的學校資助了3000多名留守兒童和孤殘兒童。
吳麗只是馬剛無數個學生中的一個,還有更多貧困的孩子在馬剛的幫助下,改變了命運。

為了創辦這個學校,這些年馬剛失去了很多。
他沒能見母親最後一面(當時馬剛在工地打工),也失去了自己熱愛的武術舞臺……
但他也得到了很多。
他幫助過的孩子,有的成為了享譽全國的戲劇女演員,有的成為了實力強悍的散打冠軍,還有的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邊防警察……
他們都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沒有辜負他的栽培。
令人欣慰的是,馬剛的學校現在還在正常運轉,貧困孩子入學依然免費。

數十年如一日,馬剛一邊堅持打工,一邊堅守鄉村學校。
他自稱為”農民工校長”,開始在自媒體上分享自己和學生的故事。
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感染更多人投身公益。
也讓那些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學生們知道,有這麼一個校長還在時時牽掛著他們。

曾經的鐵血英雄,如今的杏壇模範!
這條公益道路,馬剛堅持了20多年,我相信,未來還會有許多個20年。
正如馬剛所說: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要傾盡一生精力來多行善舉,感恩社會,回報我的家鄉!”
讓我們祝福馬校長和孩子們,未來的日子裡一切都好!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作者:拂蘇,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勵職派”(ID:tmp_356139977),據說關注勵職派的人都愛上了派叔有趣的靈魂。
你也“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