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答記者問:如果美國科學家75%希望離開美國,這是災難、是壞事、是悲劇

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我的時機”。這對美國科學家是災難、這對科學是壞事、這對世界是悲劇。
答記者問:如果美國科學家確實75%希望離開美國
文/饒毅
(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著名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創始主任,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來源/饒議科學
早上起來,一個大群裡面有記者貼出《自然》雜誌統計:回覆其意見調查的美國科學家中75%希望離開美國,去歐洲和加拿大。
記者開玩笑:北大饒毅,你的時機到了,可能先募集好十億美元。
意思明顯是我可以“乘機”去挖美國科學家來中國。
我的回覆:
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我的時機”。這對美國科學家是災難、這對科學是壞事、這對世界是悲劇。
科學從來都是“世界共事、世界共主、世界共享”。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蕭伯納呼籲雙方停止屠殺對方未來的科學家和藝術家,因為他們是人類的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美國科學家試圖幫助德國的科學家,並非為了自己國家得益,而是為了儲存更多科學家。
如果,美國科學家確實面臨迫害或其他災難,當然我和很多中國科學家會盡最大的可能,努力參與改善他們的境況,包括給他們找工作、提供庇護所。
但這既不令人自豪、也非民族主義,更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在悲哀的時刻做正確的事。
I do not wish “my time” such as this. It is tragic for American scientists, it is bad for science, it is sad for the world.
Science has always been “by the world, of the world, for the world”.
In WWI, George Bernard Shaw called for both sides to stop killing future scientists and artists on the other side.
In WWII, British and American scientists tried to rescue scientists from the other side, not because they wanted to benefit their countries, but for helping to preserve more scientists. 
If, God forbids, American scientists do face eminent persecution or other disasters, of course I (and many scientists in China and Europe) will try our best to reach out and chip in our efforts to improve their situation including offering them jobs and safe haven. 
But it is nothing proud, nationalistic, or condescending. It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 in sad times.

(美國何以至此?選舉民主怎麼了?不妨讀讀這本書)
END
推薦閱讀

民主燈塔正在破裂,美國何以至此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