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耶魯、杜克全部清零!藤校收割機連爆大瓜…….

又到了一年的美本放榜季,大大小小的ED offer已經陸續發到了申請黨手裡,國際家長圈也是幾家歡喜幾多愁,不得不感慨,今年的ED讓人感覺異常冷清,喜訊沒幾條,多的都是愁雲慘霧:哈佛國內高中清零,MIT北京清零,杜克和紐大的錄取數幾乎腰斬,曾經的藤校收割機,如今也冷冷清清……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訊號:mikizhou520

這兩天,ED放榜如火如荼,家長群裡殺氣騰騰。

朋友就發來了喜訊,說小孩收到哥大的offer,多年以來風雨無阻接送小孩學多國語言開畫展,一番苦心終於沒有白費。
我由衷地替他高興。
因為今年的ED讓人感覺異常冷清,喜訊沒幾條,多的都是愁雲慘霧:
哈佛國內高中清零,MIT北京清零,杜克和紐大的錄取數幾乎腰斬…
這兩天國際教育家長群裡,大家都忙著吃一個大瓜——
有人在小某書爆料,今年某頂尖公立國際部ED錄取輸慘了:斯坦福、耶魯、杜克全部榜上無名。

我查了以下這所學校今年ED錄取資料(截止到12月15日):

普林斯頓1枚,康奈爾3枚,布朗大學1枚,達特茅斯學院2枚,約翰霍普金斯1枚,加州理工1枚,芝加哥2枚,埃默裡大學1枚,CMU2枚…
的確,藤校已出的榜單裡沒有哈佛、耶魯和杜克,不過CMU也並非毫無斬獲。
本來,這樣的成績放在任何一個學校裡都不算差,甚至就算只拿到一枚,都夠學校吹上一年,為什麼還會被全網吃瓜,吐槽「輸慘」了?
那是因為這所被爆的學校身份不凡,是每年中國學生美本錄取的晴雨表,被家長稱為北派「藤校收割機」,每次發榜都一騎絕塵亮瞎眼——
前年斬獲4枚哈佛offer,去年集齊了哈耶普斯麻…
而且,僅這5所學校就拿下了8枚offer,最後八大藤校總共收了28offer,連續兩年藤校大滿貫。
除此之外,TOP10還拿下31枚,TOP20拿下95枚,TOP30拿下259枚…
但這所學校每年的畢業生,統共才180人左右(一個學生可能手裡幾張offer)!
也就說,讀這所公辦國際部的小孩,如果海外升學掉出美本前三十,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因為有歷年牛逼的成績在前發光,今年ED放榜至今,僅拿到了1枚普林斯頓,7枚大藤的offer,怎麼看怎麼蕭條…
很多人都好奇,這到底是怎麼了?

很快訊息爆出來,網傳是有一個畢業生家長/所謂的KOL和留學機構串聯,在這屆申請中幹了兩件大事:

一是介紹家長花錢買獎,結果最後競賽沒中;二是仗著自己藤校上岸的家長身份,把娃的學弟學妹往一家機構推薦,導致申請集中,最後全被廢功…
據說是十幾個孩子ED同一所大學。
當時我看了都震驚,申請頂尖美本連家長都知道不能扎堆,這是大忌。名校國際生名額少,幾乎不招同樣履歷的學生;
一個專業美本申請機構,是哪裡來的自信,十幾個衝藤的學霸搞批發?
早20年有機構這麼幹過,圖省心省成本,一批二十幾個申請做了一樣的背提文書,最後集體落榜…
但那是美本混戰的時代,各家都抱著石頭過河,一個case撐死收個七八萬,但現在有志美本的都要衝藤,高階訂製申請機構應運而生,一單下來少說二三十萬…
說句不好聽的,跟一下申請流程、卡個時間點、寫兩篇文書,每週給小孩做做心靈減壓提供點情緒價值,基礎服務毫無技術含量,哪配得上幾十萬的收費?
不過,who care啊!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超高的利潤率,引來了很多二把刀下場,渾水摸魚。
長久以來都有人吐槽美本申請收得都是「智商稅」,家長買的不是技術而是運勢…

當然,申請技術也是有的。

高階一點,瞭解大學風格、錄取走勢、招生偏好,分析專業對國際生的友好度、做競賽背提全規劃等等;低階一點,知道個Common App、CAAS、Universal College、加州申請系統就可以開門營業了…
現在有了AI,連文書都不用自己攢了。
但不管什麼樣的技術,在美本申請結果上,都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最後勝出真的是全憑運氣——

就算你琴棋書畫、騎馬射箭無所不通;爬過珠穆朗瑪、報道過俄烏現場,去非洲扶過貧,跟過南極科考船;標化滿分,競賽文理打遍天下無敵手…

也要燒香,你競爭對手的包裝不如你。
美本申請最大的惡,就是在於沒有絕對錄取標準,每年誰捲到最後誰拿offer。
雖然這對藤校掐尖絕對有利,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招生邏輯,逼得全世界爹媽玩命卷。
中國爹媽愛做藤校夢,交智商稅也是必然的了。

只不過割韭菜的活兒也分個三六九等,今年ED因扎堆敗北,技術含量低到令人髮指,家長都不能忍。

於是這個瓜就被爆了出來。或許其中另有隱情,我們也不好多做評論,就事論事提醒衝刺頂尖美本的家長:
每一個爬藤成功的案例,都無法複製。
哈佛媽媽、耶魯爸爸的乾貨分享可以聽聽,但奉若秘笈寶典爬藤必備大可不必。
一是衝哈耶普斯麻,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讓他們重來一次,也未必順利上岸;二是每個小孩都不一樣,家庭資源也不一樣,照抄也抄不利索。
因為美本卷得沒有盡頭,所以爹媽只能競賽、活動上絞盡腦汁。
懂行的都知道自從中國娃捲入美本大戰,競賽作弊連番暴雷,傳統獎項含金量越來越低了——
前兩年憑藉AMC10的優秀成績就能進全美綜合排名前二十的大學,去年MIT的offer,AMC12(有身份)成績135.5…
只不過,這個MIT還同時擁有:USAMO qualifier,PUMaC普林斯頓數學競賽國際組數論個人世界第九,USACO美國計算機奧林匹克活動白金…
但是,這些專案也不是想卷就能卷得動的,全球學霸都扎進的賽道競爭多激烈可想而知。
有的家長另闢蹊徑,轉入小眾賽道意圖彎道超車,於是就有了這次買獎事件——
上岸藤校的KOL給他們推薦了一個iGEM輔導團購,每人輔導費10萬元,承諾保金獎,結果錢交了,獎沒得,錢不全退還耽誤了小孩時間。
家長肯定不幹啊,於是搞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
為什麼一群精明的學霸父母,會一頭扎進這個iGEM獎被坑?我仔細研究下,它還真是美本家長最愛競賽款——
iGEM全稱International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翻譯中中文是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

名字一聽就好高階。

舉辦方更高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全球理科學霸夢校。
研究方向高階到家了,合成生物學領域國際性學術競賽。

高階三位一體,但怎麼看難度都很大。憑什麼說是中國家長的心頭好呢?

第一,年齡段友好,高中、本科、研究生都能參加。名校組織方為高中生做學術背書,簡直是爬藤利器。
第二,獲獎率極高。MIT為了鼓勵學生參賽,金銀銅獎項沒有采用金字塔比例,而是廣撒金銀。
2024年iGEM在高中組中,金獎佔比40%,銀獎佔比41.54%,銅獎佔比11.54%,未獲獎比例7%。
也就是說,只要參賽就有90%的人可以得獎,將近一半的人還能拿金獎。
第三,比賽方式靈活。學生組隊自選題目,利用課餘時間完成實驗,並將研究成功提交給MIT競賽組委會。
組隊打怪放眼國內國外一個熊樣:
一兩個學霸帶隊,剩下無論普娃還是學渣跟團打醬油即可,只要選好專案和指導老師,必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團圓。
所以很多人才敢打包票獎項,忘記了這裡面有兩個隱患:
一是專案選錯、導師渣;二是隊伍沒組夠學霸。

這次事情出在頂尖公立國際部,缺學霸是不太可能的,除非大家集體躺平,那問題可能就是選錯了專案導師渣。

看著7%未獲獎比例,痛失獎項的學霸爹媽,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不花錢保獎,沒準還能得獎。
所以,美本申請沒有萬無一失,再牛逼的機構、專案都是在賭機率。
而十萬塊能買回來的,大機率是沒用的東西。簡單算一筆賬你就明白了:
美本賽道,掏得出10萬塊的人有多少?你拼的起,人家也拼的起,搶來搶去還在起跑線,算哪門子競爭優勢?
最後,只有美國大學和競賽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卷清北或許沒有別的辦法,白名單競賽少的可憐,路太窄;但國際教育天高地闊,競賽專案活動多如繁星,
選一個小孩感興趣地認真做,學東西、提升能力、拿真獎,比總惦記著抄近道搞包裝,心裡踏實多了…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