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員工分了8個億

出海生意火爆。
來源 | 投資界PEdaily
作者 | 周佳麗
起因是一張內部會議照片流出——
安克創新2024年獎金分紅8億元,年薪破百萬元的員工數量達到494人。
目前,安克創新回應表示:“上述圖片來源於公司內部會議,內容屬實。”
如此一幕,讓無數打工人羨慕不已。
公司背後掌門人是一位長沙80後,他靠著把充電寶賣到海外一路做到600億元市值,是中國出海的標誌性公司之一,為身後投資機構創造了home-run級回報。
出手豪爽,源自公司過去一年超15億利潤,無疑也是出海賺錢的一縷縮影。
01

長沙80後分錢

500名員工年薪百萬

流出的內部會議照片顯示,安克創新分紅規模每年翻倍——
2022年至2024年經營分享獎金綜合分別是2.5億元、4.7億元、8億元人民幣;
公司年收入過百萬元的員工從2022年的209人,增加到了494人。
安克創新預計2025年分紅將超過10億元。
據安克創新內部人士向南都·灣財社透露:
目前安克創新有約5000名員工,此次獎金分紅到手較為可觀,中等績效人士分到的錢差不多等同於年薪。
部分業務好的團隊,獎金會在20個月往上。
分錢如此霸氣,引來一眾圍觀,不同的聲音傳來。
有網友在小紅書上留言稱,安克創新目前員工大比例為外包員工,分紅覆蓋範圍並不廣。
甚至被質疑此次照片流出是故意而為之,有營銷之嫌。
對此,安克創新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公司外包員工並未推行很久、僅佔很小比例,遠不到誇張的大比例,上述外界言論不實。
一家正常運營的上市公司給員工分錢並不是新鮮事,但成體系地分大錢其實不算多見。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公司掌門人管理哲學的一種體現。
好比亞馬遜貝索斯,長期不追求盈利,卻持續投入員工薪酬與培訓,最終構建了全球物流與雲計算的護城河。
這背後傳遞的遠不止“慷慨”二字。
安克創新創始人陽萌大道至簡:“把錢分對,創造才能持續。”
去年,他曾詳細對外闡釋安克創新的分配哲學:
價值是誰創造的,價值應該怎麼分配,堅持勞動者分配的價值遠大於股東分配的價值。
“我們不是不關心股東價值,我們是相信從長期來看,只有在這麼多細分品類裡把創造者們吸引到了、激勵好了,我們才能給股東們創造更大的價值。”陽萌補充說。
讓創造者們把價值的大頭拿走——
安克創新每年會提出相當一部分利潤,在第二年年中發給頭部同事。
比如去年6月有1000多名員工在工資和年終獎之外,拿到10個月、 15個月甚至更多的經營結果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安克創新總經理趙東平以及創始人陽萌自己是不拿這筆錢的。
02

一塊充電寶市值600億

背後VC賺翻了

陽萌,1982年出生在湖南長沙,初高中均就讀於長沙雅禮中學,後來考入北京大學計算機系。
2006年,赴美深造的他放棄繼續讀博士,轉而入職谷歌成為一名演算法工程師。
創業的種子萌發於一次電腦配件的購物經歷——
他想為自己的電腦買一個可更換的電池。
在亞馬遜搜尋了半天發現只有兩類:
一個是價格昂貴的原裝電池,另一種則是評價較差的廉價雜牌電池。
而他發現,回到中國,只需要花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能找到效能最好的筆記本電池。
這讓他意識到,中國供應鏈的能力被嚴重低估,而全球市場存在巨大的“價效比紅利”,於是決定辭職創業。
2011年,陽萌在長沙居民樓裡成立湖南海翼(安克前身),同年全球品牌Anker在美國加州註冊完成。
公司的首款產品便是筆記型電腦替換電池,但後來因市場小眾而調整方向,推出的移動電源(充電寶)意外暢銷。
那個時候其實也有不少藉助中國供應鏈銷往海外的商業模式。
“我們跟他們最大的差異就是:當時品牌是我們自己的,直接到海外透過亞馬遜這樣的線上直銷的渠道,建立品牌賣給消費者。”陽萌曾談到。
很快,安克創新就做到在亞馬遜北美、歐洲、日本等市場移動電源品類銷量第一。
後來,陽萌率隊開啟兇猛擴張之路。
目前旗下涵蓋充電儲能、智慧創新類和智慧影音三大類產品。
主營產品覆蓋移動電源、充電器、資料線等智慧數碼周邊產品。
海外營收佔比達到驚人的96%,安克創新火到什麼程度呢?
就連特朗普都在用它的充電寶。
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也十分穩定:
去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4.49億元,同比增長39.56%;
歸母淨利潤14.72億元,同比增長21.29%;
銷售毛利率高達44.28%。
但在創投圈,安克創新卻十分低調,直到IPO上市才引發關注——
作為2020年首批創業板註冊制新股,在A股締造了“跨境電商第一股”,市值一度衝破800億元。
隱秘其後的投資機構也隨之浮出水面——
包括IDG、嘉御資本、聯新資本、元禾厚望、中信資本等都曾投過。
原來早在2016年底,IDG就領投了安克創新3.27億元首輪融資,當時估值是36億元,並在後續的B輪融資中繼續加註。
安克創新是嘉御人民幣基金最大單筆投資之一。
2016年初,嘉御資本衛哲在老友的介紹下找到安克創新團隊,想要投資,但不缺錢的安克創新當時並未開放融資。
後來持續跟蹤和賦能下,嘉御資本人民幣一期基金分別於2017年、2018年三次加註。
上市近五年,安克創新最新市值超600億元,期間投資機構陸續落袋。
衛哲曾透露,安克創新為基金貢獻了超過一個半基金規模的回報。
這是近年來人民幣基金為數不多集體收穫豐厚回報的典型案例。
03

出海大時代

去賺海外的錢

安克創新的故事並非個例。

福建莆田80後張清森創辦的綠聯科技靠著一根資料線賣到海外發家,市值超180億元;
浙江夫婦執掌的艾羅能源旗下90%戶用儲能產品賣往歐洲,撐起40億營收,市值一度達140億元;
還有廚具出海的卡羅特、釣魚裝備出海的樂欣戶外……
他們憑藉中國製造業供應鏈,把不起眼的生意做到海外去,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成績。
一批中國企業正在海外大殺四方:
以SHEIN、Temu、TikTok等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及網際網路平臺在海外迅猛崛起;
小米、OPPO、vivo等手機品牌出海銷量走高;
名創優品、泡泡瑪特、新茶飲品牌紛紛走出國門,海外門店人潮擁擠;
比亞迪、五菱、蔚來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在中東、東南亞等地區走俏,海外市場的表現彎道超車歐美日韓等老牌車企。
賺錢是一回事,Made in China的名聲愈發響亮才是真正影響深遠的。
他們逐漸讓海外消費者擺脫了“中國製造=偽劣山寨”的刻板印象。
這一轉變不僅是商業模式的更替,更是21世紀全球化秩序重構的縮影。
行至當下,“不出海,就出局”漸漸成為中國商業江湖的一個共識。
但挑戰依然存在。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走訪很多國家後有了新的思考。
他認為,中國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走出去”,出海不應該再抱有“征服”的心態。
因為一旦考慮去征服,就意味著要打破當地原本已經建立起來的某種平衡——
可能是社會層面的,也可能是政治層面的。
好比當年很多日企和歐洲企業來到中國發展時,也是跟中資企業一起合作。
符績勳建議,“我們今天要做的不是打破,而是融入,不是征服,而是共贏。要和當地的夥伴們繫結在一起,實現各自的價值所在”。
全球產業鏈重組勢不可擋,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希望等我們60歲了,出國旅遊跟海外出租車司機、餐館老闆、海外普通消費者聊起來的時候,他們會豎大拇指說‘中國製造’就是全球最棒的。”
陽萌心中的這一幕,正在到來。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