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邦政府公佈新計劃,規定凡是領取“醫療補助”(Medicaid)和“醫療照顧”(Medicare)資助的養老院,其人員數量和服務水平必須達到一定標準,例如需24小時安排註冊護士值班,每名年長院友每天可獲註冊護士照顧半小時,否則院舍將無法領取補助。這也是聯邦當局30多年來對養老院服務進行的最大改革。
綜合美聯社、ABC和《紐約時報》報道,根據計劃內容,養老院除了需有註冊護士當值,同時為每名長者的服務時間設定下限之外,護理助理也要額外每天照顧長者2小時45分鐘。然而根據政府報告,目前養老院長者每天可獲3.6小時照顧,當中半小時由註冊護士負責,醫療照顧及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2001年也曾建議,養老院長者每天平均應接受護理4.1小時,因此這次計劃的標準並未大幅改善現狀,與長者、傷殘人士、倡議組織的訴求相比,也低於外界期望,
分析形容,養老院假如遵守新指引的話,照顧長者的時間其實有所減少,不過聯邦在條文中同時要求,養老院必須增加人手應付工作量,以此改善全美120多萬名長者的醫療服務。新計劃還要求養老院為工作人員提供7500萬元的學費補貼和獎學金,藉此鼓勵員工進修,估計影響範圍涉及約1.5萬家院舍。
衛生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在宣告中表示,養老院如果人手不足,將直接影響長者的福祉,因此官方制定人手配置最低標準,希望能夠改善養老院長者的狀況。
新規定需要徵詢公眾意見,可能幾年後才會全面生效,但業界認為,此舉雖然耗資數十億元,但卻無法解決行業長久面對的人手短缺問題,院舍經過新冠疫情後,由於社交隔離、疫苗限制等原因,再加上工作辛苦、工資較低等因素,已經流失大量員工。
有養老院高層認為,行業如果沒有醫療補助和醫療照顧經費,就無法在財政上增聘人手。非營利護老服務組織LeadingAge的主席兼執行長斯隆(Katie Smith Sloan)也表示,這次的強制要求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可說毫無意義。美國醫療保健協會主席兼執行長帕金森(Mark Parkinson)更批評,提議的構思將造成財政上“深不可測”的無底洞,每年只是虛耗數十億元。但工會領袖支援提案,勞聯產聯(AFL-CIO)主席舒勒(Liz Shuler)表示,護理人員薪酬極低,改善就業條件之後自然會吸引更多人投身。
勞工統計局(BLS)資料顯示,在所有工種當中,養老院員工人數已比2020年2月減少近22萬人。
(來源: 星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