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哪吒流量大賺!德雲少班主貼臉開大,擋不住“塑膠茅臺”富豪身價275億?


春節後,泡泡瑪特的股價一路上漲,目前已經來到107港元/股的歷史最高位,市值將近1400億港幣。預計2025年財報會更好看,“純利升48%至42億元。”賣個手辦、整個盲盒,千億市值,還日進斗金?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烏彥祖假正經
八妹說:
根據公眾號平臺最新的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八妹的文章,記得標星標哦,以前加過的也需要重新新增,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人生總會有遺漏,但是不要忘記 “新增星標”哦!!!
· · ·
《哪吒2》票房過100億了,最新預測是160億元,導演、出品方和院線方都賺得不要不要的,連開發周邊盲盒的泡泡瑪特都賣斷貨了。
2月初,“哪吒盲盒手辦上架兩天就售罄”“泡泡瑪特方回應哪吒2手辦沒貨”等話題接連登上熱搜。網友發現,無論是線下店還是網店,《哪吒2》的聯名款盲盒都賣空了。
八妹去旗艦店看了一圈,“確實沒貨”。賣得最好的天生羈絆系列,已經售出了“10萬+”件。現在下單,需要等到6月30號才能發貨,還不包郵,不支援“7天無理由退貨”。
產品發貨排到半年之後了,股價自然表現不俗。春節後,泡泡瑪特的股價一路上漲,目前已經來到107港元/股的歷史最高位,市值將近1400億港幣。德銀髮報告,上調泡泡瑪特的股價至114港幣,給出了“買入”的評級。
財報顯示,2024上半年泡泡瑪特國際集團實現營收45.6億元,同比增長62.0%,經調整後淨利10.2億元,同比增長90.1%。德銀還說了,因春節期間表現良好,預計2025年財報會更好看,“純利升48%至42億元。”
我勒個去,賣個手辦、整個盲盒,千億市值,還日進斗金?
1.
“沒接好潑天流量”,
泡泡瑪特照樣引發“期貨行情”/
說實在的,泡泡瑪特並沒有接好《哪吒2》這波潑天流量,否則現在就可以公佈2025年財報了。
泡泡瑪特是1年半前拿到《哪吒2》的聯名合約的,高管介紹,公司立馬根據電影“二次創作”,設計了哪吒挑眉、歪嘴笑、牽手敖丙等多款產品。後面有序進行了生產、備貨、發售。
1月29日大年初一《哪吒2》上映,第二天泡泡瑪特推出 “天生羈絆系列” 手辦盲盒,1月31日線下開售。
“天生羈絆”的大概意思是,從設計的多款哪吒手辦中,選出8款常規產品和1個隱藏款,組成盲盒。常規機率是1/8,隱藏款機率是1/96。單個盲盒售價是69元,一整套則需要552元(但買了整套,不一定抽到隱藏款)。
至此,一切正常,就是執行平常的盲盒商業邏輯。
誰知,《哪吒2》不是火而是爆火,手拿大把壓歲錢的年輕人,推動哪吒票房大漲,同時也把哪吒周邊產品給炒起來了。
比如,從初三開始,淘寶天貓文創關於《哪吒2》周邊的銷售額突破5000萬,品類包括卡牌、毛絨、搪膠娃娃、徽章、貼紙等數十種;卡遊旗艦店、集卡社旗艦店上新的《哪吒2》卡牌,一週賣出超過70萬張,成交額輕鬆破百萬;義烏廠商連夜趕製的“哪吒2手機殼”“混天綾髮帶”在拼多多上都是銷量過萬。
自然,拿到品牌授權的泡泡瑪特也是受益者。2月5日當天,旗艦店賣出了3萬件,後面沒貨了,只能下掉連結。網友還想給客服“施壓”,泡泡瑪特服務人員一再道歉表示:確實已經售罄了。
估計此時泡泡瑪特也懵了,想到哪吒會火,但沒想到是這種火法兒。後悔備貨少也來不及了,於是,泡泡瑪特緊急調整了生產計劃,積極補貨。
同時,上線了預售。即便如此兩天後,銷量從3萬+變成了6萬+。為此網友在2月6日,還把“哪吒盲盒手辦上架兩天就售罄”“泡泡瑪特方回應哪吒2手辦沒貨”等話題刷上了熱搜。網友在評論區隔空喊話:“加班加點、趕緊生產”。
但當時還是春節期間,工人們收拾行李回工廠,再收拾心情上班,一來二去,就變成大家看到的,要等到六七月份才能發貨的“期貨行情”。
這倒是催生了二級市場的熱鬧,69元的“天生羈絆系列”轉售價格到了120元,溢價空間達70%,隱藏款哪吒手辦更是要價300元以上,足足翻了4倍。
泡泡瑪特這次算是“小幸運”,幸運的是他們“押注”對了哪吒IP,“小”是因為沒有為此做好充足的準備,導致供貨不足。一想到半年後才能拿到哪吒手辦,多少年輕人已經退卻了。
不過,“永遠喂不飽”,一直都是泡泡瑪特的商業策略,或許,人家就沒想過讓所有人都買到哪吒。
2.
泡泡瑪特開到了地鐵,
“塑膠茅臺”大賺老外的錢/
即便沒有哪吒,泡泡瑪特照樣掙錢。
除了2024年上半年營收45.6億元,淨利10.2億元,其他年份,泡泡瑪特的報表好看得不得了,他們2020年賺了5.24億,2021年是8.54億,2022年是4.76億,2023年是10.82億。
可以說,在這掙錢這方面,泡泡瑪特從不讓股東失望,而且每年毛利率都在60%左右。年輕人說,我雖然不喝茅臺,但我有自己的“塑膠茅臺”。
泡泡瑪特起家與跟其他IP聯名,但畢竟要給要給人家不菲的使用費。後來創始人王寧就想打造自己公司的IP,經過多年執行,MOLLY、SKULLPANDA、THE MONSTERS、小野HIRONO、Zsiga等在內的七個IP已經逐漸成熟。2024年上半年,7個IP“百花齊放”,均實現半年營收過億。
顯然,泡泡瑪特的野心不止這7個IP,王寧說,要將泡泡瑪特打造成中國的迪士尼。
除了盲盒之外,泡泡瑪特還有很多產品線。2025年1月,泡泡瑪特釋出了飾品品牌“POPOP”,進軍當下大熱的玄學水晶賽道。
其實就是將泡泡瑪特熱門的IP與水晶、瑪瑙、白貝珠相結合,生產出飾品,然後加上“旺桃花、招財、好運”等情緒價值拉滿的吉祥寓意就開賣了。
現在這些產品還沒有公開發售,但從一些快閃銷售場景來看,價格不算便宜。比如,699元的Molly戒指、2699元的SKULLPANDA項鍊……
泡泡瑪特的拳頭產品還有毛絨玩具、積木類的產品。這次與《哪吒2》的聯名,也推出了毛絨玩具產品。
別小看毛絨玩具,2023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毛絨玩具的營收僅有4079萬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這一資料增長到了4.5億元,同比暴漲了993.6%。
還有積木系列,2024年6月中旬,泡泡瑪特釋出積木品牌POPBLOCKS。首款積木產品——LABUBU森林秘密基地系列,價格從199元到399元,上市不久即宣告售罄。
此外,公司還進軍了“卡圈”,在2024年5月,推出了首套限量收藏卡牌。甚至,還建立了自己泡泡瑪特遊樂園。
泡泡瑪特的運營思路很明確,利用別人的IP,打造公司名氣。公司有能力之後,力推自己的IP,連結各種產品,再加上“盲盒玩法”,讓消費者欲罷不能的同時,還大賺特賺。
可以說,現在的泡泡瑪特是一個“玩具百貨店”,有盲盒、毛絨玩具、積木,還有大的玩偶擺件、手機殼、挎包、耳機套,甚至還有充電線、馬克杯等等。“籠絡”年輕人的產品,這裡是應有盡有。
2018年,泡泡瑪特成立了國際業務部。剛開始沒著急建立門店,透過其他銷售渠道,賺點外快。
後來咱們國家鼓勵積極出海,泡泡瑪特派出去一大群人在國外開設門店、建立銷售網路。最近,關於國外門店的新聞屢見不鮮,說倫敦市中心沙夫茨伯裡大道開設了門店,遭年輕人瘋搶,旗下的IP“Labubu”在東南亞名聲大噪,曼谷的首個Labubu IP主題店,首日營業額便突破1000萬元人民幣。
2023年,泡泡瑪特全年海外營收為10.66億元,2024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海外業務收入達到13.51億元,同比增長259.6%,佔總營收比重為29.7%。也就是說,現在海外業務佔據了總收入的1/4以上。
王寧對此頗為驕傲:“業務是誠實的,雖然每天國內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海外的成長效率更高,正反饋更多,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中國新一代的品牌走向全球。”
泡泡瑪特的國內生意也在“無限制擴充套件”,八妹同事經過北京地鐵19號線發現,其生意已經做到了地鐵裡。搜尋“泡泡瑪特北京地鐵”,竟然有92條結果。
年輕人在看泡泡瑪特地鐵櫥窗
不過,八妹同事也反映,地鐵行人對這家公司並不感冒,還有人說這不就是一家“抽獎”公司嗎?
千萬別提這兩個字,創始人王寧聽到後估計會瑟瑟發抖。
3.
德雲社少班主“面刺”泡泡瑪特,
275億富豪在焦慮什麼/
今年1月,泡泡瑪特開年會。雖然公司潮流IP很多,但都是不會說話的,為了活躍氣氛,公司重金邀請了“德雲社少班主”郭麒麟站臺。
郭麒麟一上臺就上演了一場“驚魂時刻”,他說:“特別高興能參加咱們境內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會。”
臺下員工還沒意識到問題嚴重性,跟著笑了幾聲,但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的臉色瞬間變了。幾秒鐘後,王寧搶過話筒解釋道:“你這話容易引起歧義啊,我們可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
郭麒麟也是心大,在調侃“博彩公司”之後,又補充了一句:“我弟弟是你們使用者,他買了你們好多東西。”郭麒麟的弟弟,是郭德綱另一個兒子,2015年出生,剛滿10歲。
雖然從影片上看不到王寧當時的臉色,但肯定不比剛才好多少。
當一門生意,兼具了彩票的“隨機性”和誘導未成年人“成癮性”兩個特點,還被別人當面指出這兩個“死穴”,哪個公司老闆聽了不得“魂不守舍”。
時間回到2010年,泡泡瑪特還只是一家類似名創優品的雜貨店。公司創始人王寧2014年引入日本玩偶Sonny Angel,並首次嘗試盲盒銷售模式,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2017年,泡泡瑪特的總營收只有1.58億元,但到2023年,這一數字已經飆升至63.01億元,增長了近40倍。
2024年年報還沒出來,根據半年報的表現,肯定會相當出色。因此,2024胡潤百富榜上,王寧身價來到了275億,位列榜單第172位。
還有一個點沒說,2020年至2023年,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分別為63.42%、61.43%、57.49%和61.32%。
這個水平是什麼概念?
也就是說,一個59塊錢的盲盒,出廠價才20元,公司含淚掙了40元,刨除運營、人工、營銷費用,還能剩不少。
年輕人為什麼願意買“成年人”看來是塑膠、沒有價值的東西?
說深了是年輕人的“情緒治癒”“文化符號”,說淺了,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多巴胺”,就是花錢買高興唄。
其實,盲盒的玩法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別說日本和歐美早已經流行過,就是我們80、90後,吃泡麵集水滸卡,也是這個道理。反正就是讓你感覺馬上要得到了,但就是得不到,從而最終促進更多的“復購”。
但,顯然這種透過“人為製造困難”進而取得效益的商業模式,並未被年輕人背後真正付款的“家長們”理解。
根據媒體報道,泡泡瑪特的產品機率設定通常低至幾百分之一(一種說法是1/720),如此低的“抽獎機率”,通常需要消費者不斷購買,造成了很大的消費壓力。
2022年肯德基跟泡泡瑪特聯名,買指定套餐送隨機手辦,結果有消費者花10494元購買106份套餐,造成食物巨大浪費。消協不得不出來發話,批評肯德基利用限量款盲盒以“飢餓營銷”手段刺激消費,後來這款活動就消失了。
《2023潮玩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泡泡瑪特的投訴量佔行業的85.56%,問題集中在產品質量、虛假宣傳以及未成年人消費退款難等方面。
央媒人民網也在評論中指出:“盲盒的流行,究竟是新鮮感的追求,還是一場賭徒式的狂歡?”
另外,2023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了《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試行)》,明確禁止向未滿8週歲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週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當依法確認已取得相關監護人的同意。
可以說,一場盲盒生意背後,隱藏著“道德和法律”兩層風險。DeepSeek對此評價是:"希望盲盒泡沫褪去,願童心依舊純粹,驚喜迴歸本真。"
按照當前的熱度,盲盒現象一時半會還收斂不了。今天沒有哪吒、明天還有姜子牙,再不行就自創IP,泡泡瑪特從不缺敘事藍本。還有,資本現在正熱力追捧。
不過,資本遊戲終究會褪色,想從潮玩變為時代文化符號,王寧思考的方向還有很多。
否則,下次郭德綱出場說的也許更不好聽。
原創宣告:本文為金融八卦女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如需轉載,請後臺或留言聯絡小編。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內容及商務合作,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hezuo

極揚文化,是一家新媒體、新消費為主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程式碼:873375),旗下金八媒體矩陣包括金融八卦女、新10億商業參考等,超過1100萬用戶選擇關注我們的新媒體。

由於微信改版,公眾號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據權重推送。 


如果您還希望經常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在看和給八妹新增一個“星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