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圖 |《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3月27日,發行商宣佈《哪吒2》將於4月下旬在印度上映,屆時會配上英文字幕。有印度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可能會提供印地語配音版,非常期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哪吒,馬上印度觀眾也要接軌中國,感受哪吒三太子的魅力了。
話說回來,哪吒的故事從小看到大,你就沒想過這些問題嗎——
-
李靖不是皇帝,哪吒為啥自稱三太子?
-
大哥叫金吒,二哥叫木吒,哪吒怎麼不按順序叫「水吒」?
-
為什麼哪吒復活一定要靠蓮花,而不是桃花、梨花、櫻花、海棠花呢?
答案還得從印度找。
這是一段連印度人都未必弄得明白的淵源,學者楊斌從澳門哪吒廟入手,追溯到哪吒所代表的「蓮生/蓮化」概念,串聯起一段自中國到古印度,再到古埃及的全球史。
今天,我們將其分享給你,「百億影帝」哪吒背後的故事,延綿豈止千年。

來源:《全球史的九炷香》
作者:楊斌
出版方:火與風 / 中信出版集團
由於《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傳播,哪吒三太子成了中國民間極受歡迎的神靈,在華南地區尤其受青睞。
在中國閩粵、臺灣,以及東南亞華人居處,哪吒三太子香火旺盛,聲名赫赫。小小的澳門半島就有兩座哪吒廟: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大三巴哪吒廟(圖2),以及歷史更悠久的柿山哪吒古廟(圖1)。


澳門哪吒信仰的興起最初是因為民眾相信哪吒庇護兒童,隨其闢瘟除病的說法日盛,哪吒影響漸廣,後來成為一方的保護神,其中的關鍵因素仍在闢瘟除病。
那麼,中華文化中的哪吒,其本來面目如何呢?
1.哪吒從何處來
哪吒(那吒),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
哪吒早在北涼時代(397—439年)就在中國出現了。
曇無讖在420年翻譯的佛教經典《佛所行贊》(即《佛本行經》)首先記載:「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到了唐宋時期,有關哪吒的記錄漸多,大致可以說哪吒信仰此時開始在民間流傳。
鄭綮所撰唐代筆記小說《開天傳信記》雲,哪吒是「毗沙門天王子也」。毗沙門是北方天王,世俗稱為托塔天王,所以後來民間指哪吒為托塔天王之子。毗沙門天王有五個兒子,哪吒排行第三,所以民間稱其為三太子。而《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則稱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第三王子的第二個兒子,也就是天王的孫子。
不管是兒子還是孫子,哪吒出身貴胄,是天王的後代,這是沒有爭議的。
宋代記錄哪吒的佛教著作就更多了,如《宋高僧傳·道宣傳》《碧巖錄》《五燈會元》《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佛說最上秘密那拏天經》等,不一而足,可見哪吒形象逐漸深入民間。
既然哪吒在佛經中有記載,他當然就是佛教神靈;天王之子,則屬於佛教護法神。佛教的護法神從印度傳來時往往面目猙獰,現忿怒相,以鎮妖魔,哪吒起初也是如此(圖3)。

不過,由於他是太子,後來就開始以童子形象出現。在敦煌《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圖中,哪吒均作童子形象。
如敦煌毗沙門天王和哪吒像(圖4)所示,天王左側白淨粉紅持寶花之童子,筆者以為,即兒童化的哪吒。

一般來說,天王旁邊為二夜叉,但仔細觀察此圖,我們就會發現,此二人中一人為兒童,粉色白淨,相對高大,面容呈現明顯的華夏特徵,幾乎和後來哪吒「粉嘟嘟」的形象一致;而另一人已成年,矮黑,面貌奇特,則兩者之對比可知非為一類。
據此可判斷前者便是華化後的哪吒三太子,明清小說中哪吒童子的形象即可追溯至此。
哪吒形象在民間的流播當然要感謝明代形成的兩部小說——《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在前一本書中,哪吒是佛教神祇;在後一本中,哪吒則搖身一變,成了道教護法。
雖然教派不同,但關於哪吒的故事情節大致相同。讓我們先看《西遊記》的記載。
《西遊記》第八十三回記載了哪吒的出身,說他是托塔天王李靖之子,被逼自殺。這裡,幫助哪吒起死回生的是佛祖。佛祖「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哪吒遂重得性命,所以哪吒有蓮花化身之說。
《封神演義》中哪吒的故事與《西遊記》的如出一轍,只是前者用了更多筆墨展開。第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寫道,哪吒死後,建立了哪吒行宮,被其父李靖看到,李靖一鞭把「哪吒金身打得粉碎」,還放火燒了廟宇。哪吒魂魄無處可去,找到了師父太乙真人。讓哪吒起死回生的是道教神靈太乙真人,而非佛祖。
關於蓮花化身,《封神演義》也寫得更為詳細,分別用了荷葉、蓮花、蓮梗,且有具體步驟(勒下花瓣,鋪置蓮花,荷葉梗折成三百骨節,鋪置荷葉等),同時有金丹,施法力,唸咒語,使得哪吒乃蓮花化身的情節令人難忘。

《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畫面
那麼,哪吒當時的本領如何呢?
我們知道,四大天王是佛教護法神,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的兒子同樣擔負降魔除妖的職責。為了起到威嚇的作用,哪吒經常被描述成忿怒相,故《景德傳燈錄·善昭禪師》雲:「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
讀者不免疑問,哪吒是護法神,降魔除妖是其本分,為什麼高強的武藝和對父母的孝沒有在中國華南地區的大眾信仰中體現出來,反而是《封神演義》沒有提到的治病本領在民間(如在澳門)信仰中廣受歡迎呢?或者說,護法神哪吒何以會有祛疫除病的本領呢?
通俗而言,這是因為古代科學不昌明,人們認為疾病和瘟疫是惡鬼作祟,病魔作惡,所以降魔除妖的哪吒自然而然被請來鎮病魔、除惡鬼,從而祛除瘟疫,防治疾病。進一步分析,蓮能夠使哪吒起死回生,那麼它當然能夠降伏病魔,祛除病祟。作為蓮花化身的哪吒理所當然地就成了祛疫治病的神靈。
既然哪吒最初是佛教護法神,我們自然要追溯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
2.三太子的古印度淵源
以色列漢學家夏維明(Meir Shahar)專門研究了中國哪吒的前生後世。
他一方面著眼於哪吒的戀母情結,即兒子戀母仇父的複合情結;另一方面強調哪吒在佛教中夜叉/護法神的角色,也就是哪吒在印度的起源。
他明確指出:中國的哪吒是印度神話中兩位神的合體,其一是《羅摩衍那》中的夜叉(yakṣa),哪吒俱伐羅;另一個原型是克利什那(Kṛṣṇa)。
克利什那與哪吒俱伐羅都是力量強大的以兒童形象呈現的神,都有打敗巨蛇的事蹟。打敗巨蛇便成了哪吒馴龍這一情節的原型。
中國的哪吒起初是父子相殺,而後佛祖或太乙真人成為替代的父親,並調和父子矛盾;而哪吒的析骨剔肉則體現了中國文化對印度原型的改造,彰顯了孝道,調和了哪吒的叛逆精神,符合儒家的價值觀念。
夏維明到印度追溯哪吒的來源,提出了哪吒是二神合一的說法,值得稱許。可惜的是,他居然忽視了蓮花和哪吒蓮化的關鍵情節。
哪吒的原型當然是佛教的護法神,哪吒傳說中引人注目的幾個情節在佛經中就能找到原始出處。比如最驚心動魄的剔骨剜肉一節,《雜寶藏經》中也可見到類似記載。
至於蓮花化身之情節,在漢譯佛經中更為常見。以釋迦牟尼誕生為例,其中就隱含著蓮花化身的情節。
《佛本行集經》卷十有描述:「童子初生,無人扶持,住立於地,各行七步,凡所履處,皆生蓮花。顧視四方,目不曾瞬,不畏不驚。」 如流傳的釋迦牟尼誕生佛形象所示,釋迦牟尼顯童子像,指天立地,但實際是在蓮座上,彷彿自蓮花中來。
蓮的信仰在古印度是非常普遍且深入的,故被佛教廣泛吸收。佛與蓮,以及佛教與蓮花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
在藝術化的釋迦牟尼誕生佛中,作為童子的釋迦牟尼直接站在蓮臺(蓮座)上,形成他是從蓮花中誕生的視覺效果,傳遞了佛自蓮生、佛自蓮化的資訊。

圖5是藏於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蓮化童子佛像。童子佛不但坐於蓮臺之上,而且整個身體除了頭部,都包裹於一朵盛開的蓮花之中,形象地體現了自蓮花而生的概念和過程,可以將其看作越南的哪吒,可見佛教把蓮生/蓮化這個形象帶到了東亞各個地區。
在佛本生故事中,佛就有乘象入胎的傳奇。在藝術化的情節裡,乘象入胎的佛祖往往坐在蓮座上(圖6)。可以將其看作哪吒蓮花化身的先導。

佛教傳到中國落地生根後,原來在中國文化中並不見好的蓮花,自宋代取代了陶淵明的菊,成為士大夫的象徵。澳門本島就有「蓮島」「蓮鏡」之稱,島上又有蓮峰、蓮溪,實則因唐宋以來佛教本地化。
3.蓮生埃及
釋迦牟尼和蓮伴生的情節,其實可以從古印度的主神梵天(Brahmā)找到源泉。
梵天是公元前7世紀左右形成的婆羅門教的主神之一,是宇宙間的造物主,人類及萬物皆由他而生。
在印度的創世神話中,宇宙將要從最初的宇宙水體中創造出來時,一朵蓮花從盤坐在大蟒阿南塔(Ananta)上的毗溼奴的肚臍中伸出,蓮花盛開便生下了創造者梵天,梵天隨即從混沌中創造了一個有序的宇宙。
蓮花與梵天的聯絡在印度文化和生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梵天之蓮被稱作「世界的最高形式和內容」。蓮在印度也是太陽的符號,代表印度教萬神殿的太陽神蘇利耶(Surya)。「蘇利耶」是梵語的「太陽」,這位太陽神也被稱作「蓮之主、父、王」,而印度教的另一主神毗溼奴(Visnu)則被視為太陽的人格化身;或者反過來說,太陽是毗溼奴的化身。

圖7蓮座上的毗溼奴(或黑天)則可謂蓮座上的佛的前身,體現了蓮生、蓮化的概念。
蓮在古印度的崇高地位及其象徵意義,幾乎是古埃及的翻版。上述印度宇宙起源或創世的神話,除了所提及的神祇名字,情節與古埃及的幾乎相同。
蓮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也有它自己的神——涅斐爾圖姆(Nefertum,與藍睡蓮聯絡尤其緊密)。涅斐爾圖姆一般被展示為一朵盛開的蓮花形成的王冠,或戴著蓮冠的青少年(圖8)。

如前所述,涅斐爾圖姆展示的蓮與青少年(兒童)的結合在亞洲相當流行,兒童可以是王子、毗溼奴、釋迦牟尼或者哪吒。
與哪吒信仰聯絡更緊密的是,古埃及人相信蓮花可以治病,而置於金字塔內木乃伊旁的蓮可以幫助死去的法老(木乃伊)復活。
也就是說,蓮有起死回生(復活)的功效,因此,蓮也是埃及的「治癒之神」。
古埃及的《亡靈書》中記載了「將自己轉變為一朵蓮花」以實現復活的咒語,這個咒語的背後就是蓮花可以使人復活的觀念。這種復活的觀念後來也傳入印度和東亞,有了「重生可以透過蓮花達成」(如同中國的哪吒)的說法。
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墓在20世紀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蓮的重要性。
人們發現,藍蓮散置於圖坦卡蒙的屍體上,與墓中其他形式的蓮花構成非常引人注目的畫面。其中之一是一尊作為孩童(或神祇)從蓮花中出現的兒童時期的圖坦卡蒙半身像(圖10)。

在這裡,我們發現了蓮的三個重要的象徵意義:王權、復活、兒童。筆者正是看到蓮上的兒童圖坦卡蒙才意識到,這與哪吒蓮花化身驚人地相似。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哪吒信仰帶有非常明顯的古埃及文化中蓮信仰的根本性特徵。
第一,王室和王權。哪吒是李靖的三太子,李靖生前是陳塘關總兵,死後是託塔李天王,因此,哪吒的貴族/王室身份是顯而易見的,他不是一般的武藝出眾、法術高強但出身卑微的神(如孫悟空),他有顯貴的出身。
第二,創始、誕生和復活。這幾個特點雖然有些差別,但它們是密切相關的,其中隱含的關鍵因素便是古埃及的蓮所代表的原始生命力。
古埃及的蓮在創世神話和亡靈書中都代表誕生和復活,如荷魯斯的四個兒子就站在蓮花上;而在圖坦卡蒙墓中發現的蓮上圖坦卡蒙,簡直就是古埃及的哪吒。
哪吒的復活,便是佛祖(或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葉做成他肉體的替代品,在法術的魔力下,蓮的各部分成為哪吒起死回生的肉身。從這點看,蓮可以幫助復活的觀念在哪吒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或者說,蓮花乃是最原始的生命力的象徵,可以延綿不斷。
第三,和復活密切聯絡的便是蓮的另一個功能——治病。埃及的蓮,本身就被古埃及人用來治病,而蓮神就是治癒之神。澳門的哪吒三太子信仰之普遍,關鍵來源於其治病的功效;哪吒能治病防疫的信仰,與其作為蓮花化身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兒童(童神)的形象。蓮神涅斐爾圖姆、荷魯斯的兒子、圖坦卡蒙、尼尼微的蓮上兒童、黑天、釋迦牟尼的誕生等,都有兒童形象;哪吒也是如此。特別是作為佛教護法神的哪吒,經歷了從面目猙獰的大漢到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的轉變。
相傳,藏傳佛教的創始人之一蓮華生(Padma-saṃbhava,活躍於8世紀後期)就是以蓮花池內坐在蓮花之上的八歲兒童形象出現,被國王發現並認為王子。這是另外一個蓮花與童神以及王室三合一的故事,可以說是密宗版的佛祖或哪吒。事實上,後世稱蓮華生為「第二佛陀」。
回顧這幾個特徵,我們可以發現,古埃及的蓮信仰和中國明清以來的哪吒信仰有著內在的高度相似性,其演變也有內在邏輯的支撐。因此,筆者認為,中國哪吒的信仰有古埃及文化的元素。
以此而論,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研究,很多時候或者說從開始到現在,都需要放在世界歷史和文化的場景中加以考察。
當然,以「哪吒的埃及來源」為題,並不是說「哪吒」這個形象是從古埃及傳到中國的,而是強調哪吒攜帶、象徵的幾個關鍵元素如復活、治病、蓮化(蓮生)在古埃及和古印度皆有發現,而且它們在時空上又有傳遞性和承續性。
當然,古埃及人相信的蓮花可以治病,和中國港澳臺地區哪吒三太子祛疫除病的信仰,不宜混為一談。
我們談到古埃及文化之於哪吒信仰在中華地區的流行,並不是否認中華文化的獨創性,相反,在吸收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化元素時,中華文化在創造哪吒的形象的過程中,充分顯示了其主體性、包容性和開放性,正如「孝」這一核心在哪吒形象中的貫徹。
一起聊聊:
-
你最喜歡什麼版本的哪吒?
-
你去電影院看《哪吒2》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