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
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美國總統川普的政府撤銷簽證和削減高校經費的舉措,已成為國際學生焦慮的來源。多位學生及行業人士表示,來自中國的學生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不僅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還受到對中國公民日益汙名化的衝擊。

“我以前覺得政治離我很遠,但今年我真的感受到了政治對國際學生的影響。”居住在芝加哥的姚同學說。她婉拒透露所申請大學的名稱。
在過去15年裡,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但在去年被印度超越。據“Open Doors”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學生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高達143億美元。
但在美國國內,中國留學生群體卻被描繪為國家安全威脅,並面臨可能將其拒之於高校門外的立法威脅。
路透社採訪了15位中國學生,其中8人在美國。他們表示,種種問題交織之下,不僅安全擔憂加劇,經濟壓力也愈發沉重,迫使他們重新思考自己的“美國夢”。
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已有超過4,700名學生被從美國移民資料庫中移除,使他們面臨被遣返的風險。
根據美國移民律師協會目前收集的327起簽證撤銷案例報告,中國學生佔其中的14%。

被貼“間諜”標籤
上個月,美國國會眾議院對華特別委員會向6所大學發函,要求其提供有關中國學生在高等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專案中的錄取政策,並質疑這些學生是否參與了由聯邦資助的研究專案。
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倫納爾(John Moolenaar)在信中表示,美國的學生簽證制度為中國學生提供了不受限制地進入頂級研究機構的通道,構成國家安全威脅。
對此,中國外交部敦促美方“停止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對中國學生採取歧視性和限制性措施”。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還提出一項新的相關法案,試圖全面禁止中國公民獲得學生簽證。
總部設於紐約的非營利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由多位傑出的華裔美國人組成。該組織表示,這項法案違背了美國價值觀,也削弱了美國在科技與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杜克大學教授陳屹然(Chen Yiran,音譯)表示,那種認為中國學生完成學業後立即返回中國並參與與美國競爭的觀點是錯誤的。
“他們大多數人其實還是想留在美國,”陳屹然說,“他們來自中產家庭,為這幾年投入了幾百萬元(人民幣),當然希望能收回這筆投資。”
隨著美國政策趨緊,越來越多的大學報告稱,來自中國的學生對美國以外高校的興趣正在上升。
另尋他路
義大利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大中華區負責人吳夏(Summer Wu)表示,近期接到許多來自中國學生的諮詢。
“很多學生說,因為政治局勢的原因,他們開始更多考慮其他國家,因為他們不知道如果去美國會發生什麼。”她說。
與此同時,美國和英國的高校也正面臨來自中國高校的激烈競爭,後者在近年來的全球大學排名中迅速攀升。
英國教育智庫HEPI釋出的關於中國學生的報告作者皮帕·埃貝爾(Pippa Ebel)指出:“中國本土高校聲譽的不斷提升,加上科研經費的增加,使得中國高校更具吸引力。”
雖然美國仍是Keystone教育集團網站上中國學生搜尋最多的留學目的地,但自川普宣佈加徵新關稅以來,相關興趣已下降5%,其中博士專案的搜尋量更是下降了12%。
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的145%高額關稅,將影響每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加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增速放緩的問題。
Keystone洞察主管馬克·貝內特(Mark Bennett)表示:“中國對經濟狀況和國際政策變化的敏感性較高……這直接影響到家庭預算以及是否能負擔得起赴美留學。”
香港中文大學表示,由於簽證政策允許畢業生留在香港尋找工作機會,香港已成為受歡迎的留學與就業目的地。
李同學就是其中之一。在紐約生活3年後,她決定不再走繁瑣的美國綠卡申請之路,轉而選擇赴香港讀研究生並工作。
“當我意識到我的人生其實還有其他可能時,我對目前發生的一切也不再那麼沮喪了。”李同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