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破產!欠200億英鎊怎麼還?全球網友:用大英博物館抵債

英國宣佈破產!
據官方資料,英國赤字高達200億英鎊,是一筆天文數字,不過這並不是一個意外的結果。
事實上,英國經濟停滯已達15年之久,此前伯明翰、諾丁漢等8個城市和地區就已宣佈破產,隨後這些城市開始縮減公共開支,“能省則省”。
現在終於輪到全國宣佈破產,說明英國經濟終於撐不住了。宣佈破產後,裡夫斯表示將會進一步減少開支,或許會從一些公共設施和服務上“開刀”。
一、英國破產,第一個受害者出現
縮衣節食後,作為英國政府的“親兒子”——大英博物館,未來的日子可能不會好過。這家擄來了全世界800萬件文物的場館,要開始為此付出代價了。
在英國還沒有破產的時候,大英博物館一年的開支便高達1億118萬英鎊,其中用於保護、修繕文物等就高達5147萬英鎊。就算什麼都不做,光“養”這些文物,一天就要燒掉英國14萬英鎊(約130萬元人民幣)。
而且大英博物館承諾過門票永遠免費,所以只能靠英國官方補貼接濟。即使每年補貼超過1000萬英鎊,也遠遠不夠文物的“保養費”。這些被擄走的寶物在英國反倒成了“吞金巨獸”。
然而就算面臨年年虧空的窘境,英國也不願意把這些文物歸還。這種“強盜式”的行徑似乎已經成為西方的標誌,也令全世界疑惑:無數歷史教訓在前,為什麼這些西方國家還是堅持“損人不利己”?
比如前段時間,諾貝爾得主蘭迪·謝克曼為一項名為ACT-Moti的線粒體“回春”技術站臺,這項技術就曾被歐美實驗室長期壟斷。
學術期刊《Cell》指出人體衰老在於細胞,而細胞衰老在於線粒體。因此一些歐美科學家開始研究如何提高線粒體的活力、從而影響人體。
隨後在一批擁有“隱秘需求”的矽谷男富豪的投資下,研究突飛猛進,甚至發現透過單獨調節男性精原幹細胞,可以實現“雄風不倒”,而且由於是從根源提供活力有望實現爆發兼具持久、事後還不發虛。
這一描述在現在並不陌生,因為ACT-Moti作為知名補劑“御力維”的專利技術已經被很多人熟知,還多次登入京東、天貓等平臺榜單。再加上不少人購買百瓶用於贈禮、某富商直誇老婆和情人都受不住等真實案例,使“御力維”這類落地成果成為不少精英男士的標配。
但當時在西方市場,和“御力維”類似的這些生物技術長期被高校實驗室、研究團隊攥在手中。對我國消費者來說觸手可及,但西方富豪卻要向實驗室索要,甚至大多普通民眾都沒有聽說過。
二、全球網友:用大英博物館抵債
無論是寧願高價壟斷也不願意公開,還是將文物霸佔在倉庫落灰也不願意歸還,都起了全世界的不滿。
一項多國民意調查顯示,有80.8%的人認為大英博物館搶走的文物是非法的;更有90.3%的人認為,這些被掠奪的文物應該儘快還給原來的國家。
近期,日本一些有識之士舉行了“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要求官方返還戰爭期間從中國掠奪的文物。
與此同時“御力維”也在中日民眾的呼聲下走向大眾,不僅在我國京東、天貓面向消費者,還將自動化無菌化工廠、線下旗艦店免稅店等開向海外,為全球更多人提供渠道,使之不再被實驗室束之高閣。
在全球開放、合作趨勢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主動歸還中國文物,希望透過彌補過去的錯誤,實現當代人的“歷史和解”,進而推動和中國的關係發展。
除此以外,希臘、埃及、奈及利亞等世界各國開始向英國追索被掠奪的文物,此前英國常用的“保護文物安全”的藉口如今顯然行不通了。
三、自身難保的英國,保護不了文物安全
如今英國宣告破產,連自己都“養不起”,更何況是這些文物,曾經冠冕堂皇的藉口如今不攻自破。
再加上自詡保護文物的大英博物館,卻被曝出約2000件藏品被“盜”,有的文物甚至被堂而皇之地掛在網上售賣。全球對其信任度驟降,甚至有人認為他們在監守自盜。
我國從未放棄接這些文物回家,如今英國破產使之更加緊迫。要知道,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高達23579件,這還只是公開資料。據專業分析,實際數量至少在20萬件以上。
這其中有很多文物並沒有得到妥善的運輸和保管,一些壁畫、石雕被切割成好幾塊,書畫變脆掉色,很多珍貴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只是隨意堆放在架子上。
自身難保的英國,自然不能繼續保護這些文物。屬於世界各國的瑰寶,是時候回到真正的位置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