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敏 魚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DeepSeek徹底引爆大模型應用落地。
國民級APP爭相接入,手機、汽車、甚至掃地機器人都來湊熱鬧,藉著DeepSeek的東風,不斷重新整理自身“AI濃度”。
當然,還有普通人的主動擁抱。醫生、老師等來自各個行業的個體也都在嘗試AI能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一場波及全社會範圍的AI風暴,正在快速形成。

狂歡之下,處在“暴風眼”的行業內又有了哪些新變化?新趨勢?
在上海、在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大會)現場,正在被總結、被熱議。
新技術、新生態
如果說在ChatGPT風暴初期,大模型重塑一切還只是一種展望,現在,這句話正在一步步深入實際。
一方面,大語言模型技術正在向各行各業不斷滲透。
在GDC大會上,大模型在醫療、生物、金融等領域的前沿探索被進一步披露。
衛寧健康釋出了醫療大語言模型WINGPT-2.8版本。這是一個專注於醫療領域的自然語言模型,不僅可用於生成醫療相關文字(比如病歷),幫助醫務人員更好溝通和記錄,還能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諮詢服務。
它適用於醫務人員在門診、病房與患者溝通的場景,有效降低醫患溝通中的資訊誤差,提高患者滿意度。
根據WINGPT GitHub,該模型使用約20G預訓練資料、50萬條指令資料,覆蓋藥品說明書、多病種知識庫、多學科臨床指南等領域內資料。
同時,衛寧健康還發布了國內首臺內建大模型的醫療核心應用一體機。

再比如在金融領域,大模型在海量金融資料資產治理、輔助銀行服務等方面都表現出巨大潛力。
中電金信在GDC現場分享了旗下源啟 · 資料研發平臺,利用AI實現了更高效全面便捷的數字資產治理。相較於傳統方式的“單一模型解決單一問題”,大模型能夠以統一的技術架構和相近的資料流程,對非結構化資料進行加工,具備將所有資料納入容易管理的條件。

中國農業銀行則分享,商業銀行應該從場景、流程、組織、資料、模型以及IT架構上全面擁抱大模型。場景上先落地可行性高、工作效率和使用者體驗提升潛力大的;流程上讓AI進一步輔助人類而不是替代人類;構建多層次、多模態、多模型協同相互融合的大模型矩陣,實現不同引數、不同能力模型的擇優調控。
另一方面,以大模型技術為核心,新的產業生態正在快速形成。GDC大會正是促進新生態全面連結的重要平臺。
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源自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已成功舉辦兩屆。2024年GDC吸引線下開發者3.56萬人次,線上觸達開發者約3200萬人,匯聚國內外100餘家開發者社群以及100餘家知名投資機構,超200個專案參與大會路演,初創企業融資超10億元,釋出1000餘個人工智慧相關工作崗位。
來到2025年,新技術新趨勢下,GDC今年重點關注科技產業生態、產業營商環境以及開發者群體三大板塊。
首先在技術成果對接方面。本屆GDC大會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融合,攜總額超百億的人工智慧專案現場招標,6大行業29個場景現場對接,覆蓋智慧製造、教育、醫療、城市治理等重點行業領域。Demo Day Roadshow路演為開發者、投資人提供面對面自由交流的機會,促進開發者們資源對接。
其次在開發者生態構建上,GDC大會拉來一眾行業夥伴共建。階躍星辰在現場釋出繁星計劃二期,構建開發者開源生態,併發布新模型。小紅書推出千萬級開發者激勵計劃。
最後在業界生態整體構建上,上海市“模塑申城”開源創新生態建設行動正式啟動。阿里魔搭社群、上海國投、庫帕思科技、小紅書等將深度參與。大模型正在重構產業生態,各方力量都在積極推動新格局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儀電作為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獨家智算服務商,由儀電智算雲向GDC 2025開發者工作坊、駭客松環節提供官方賽事配套算力支援服務。
從演算法到算力,從AI到千行百業,由內及外GDC大會正在成為“大模型重塑一切”的一個縮影。
更關鍵的是,透過GDC大會,不僅可以看到當下的鉅變,更能提前窺見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新機遇、新挑戰
從基礎設施到千行百業中的大模型應用,結合GDC上正在被熱議的話題,站在現在的時間節點做一個階段性覆盤,可以說新的機遇伴隨著新的挑戰,正在加速湧現。
大模型底層技術的發展 + AI Infra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使得AI產業落地正在突破上一個發展階段中,所面臨的泛化性不足、難成規模效應等瓶頸。但當更大的想象空間被開啟,仍有幾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依然是尋找合適的大模型落地場景。
從ChatGPT攪動風雲到現在,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最適合與大模型結合的場景,比如搜尋、營銷等,已經初顯成效。
比如Perplexity在2024年底就預測,到2025年其年收入將實現翻番,達到1.27億美元。
但在第一批試驗田之外,大模型的智慧湧現潛在的更大機遇是,其與千行百業,包括一些傳統行業的深入結合。
問題在於,AI技術的提供方難以快速、深入獲知各個垂直行業技術痛點,而對擁抱大模型躍躍欲試的各行業企業,又往往缺乏對大模型技術的準確認知。
如何擴充套件大模型的落地場景,仍是一個需要探索的課題。

其次,要找準場景,更深層次來說,是供需雙方的對接。
而這同樣是推動AI產業化落地的關鍵環節。
對於AI技術的提供方而言,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AIGC技術研發正處在一個飛速迭代的階段,這就意味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如何構建商業化能力,真正從訂單、訂閱中掙到錢,是當前AI公司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同樣,對於各行各業的需求方而言,擴充套件接觸最前沿技術、產品的渠道,對將大模型真正融入工作流、實現降本提效至關重要。
另外,還存在產業上下游打通等更多工程化問題。
好訊息是,正如前文所言,GDC這樣的官方平臺,正在聚焦產業生態的構建,以實現更高效的資源整合。
今年,GDC大會就現場邀請到在智慧製造、教育、醫療、金融、文旅、城市治理等6大行業29個場景的技術供應商面對面深入交流溝通。
比如,在醫療領域,瑞金醫院就帶來了“基於視覺人工智慧的臨床醫療輔助決策”的新場景。
並且在供需大會上,招標需求非常明確,包括手術影片智慧分析,放射、超聲影像診斷大模型等。
日程設定方面也十分務實——不扯閒篇,就是要對接場景方和技術方,做內部資料和定製化方案交流。
教育領域,上海海事大學提出,傳統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數字化時代需求。海事大學計劃打造“海事超級智慧體”,藉助人工智慧與大資料技術,構建綜合性智慧平臺,整合個性化學習、智慧教學支援、高效業務管理、海事知識諮詢與國際海事教育等功能。
智慧製造領域,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希望藉助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突破船舶總裝建造中,分段堆場智慧排成、平板車智慧排程及路徑規劃等關鍵技術。
……
以上,還只是GDC29場供需大會的其中一隅。

身處時代大潮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親歷,在見證。從基礎模型突破帶來的衝擊,到現在前沿技術與實際產業產生更強烈的碰撞,顛覆和變革就在每一個不經意中悄然發生,越來越深入浸潤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AI潤物細無聲,卻又改變了一切的一切,這或許正是大眾所期待的,追尋AGI的意義之一。
— 完 —
一鍵關注 👇 點亮星標
一鍵三連「點贊」「轉發」「小心心」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