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伊朗動手了!
昨天晚上,伊朗對以色列本土發動了襲擊。
根據伊朗的報告,4月13日晚伊朗動用導彈和無人機對以色列內蓋夫最重要的空軍基地進行了襲擊——這個基地正是以色列用於襲擊伊朗駐敘使館的基地。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宣告說,伊斯蘭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向巴勒斯坦被佔領土內的以色列目標發射了數十枚導彈和無人機。
據伊朗國家電視臺當地時間14日報道,伊朗向以色列發射的導彈中,有約一半成功擊中目標。
據以色列媒體當地時間14日訊息,自當地時間13日晚伊朗發動襲擊至今,第一波攻擊導致以色列當地拉響720次警報。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稱,迄今為止有超過200枚導彈和無人機從伊朗發射到以色列,其中絕大多數在以色列領空外被攔截。以色列南部的一個軍事基地受到了輕微損壞。
從雙方公佈的資料來看,相差巨大,這就說明這次襲擊不是伊朗的單獨行動,必然有其它武裝的配合——向以色列發射導彈的不止伊朗自己,還有自己的小弟,否則雙方公佈的導彈數量不會相差如此巨大。
伊朗在進行短暫襲擊後,便宣佈報復已經“結束”。

雖然伊朗宣佈報復已經“結束”了,但是它撂下一句狠話:如果以色列以後膽敢再做類似的事情、如果以色列膽敢報復性的轟炸伊朗本土,伊朗的反應將會更加嚴厲。
說實話,在以色列襲擊伊朗大使館後,我們就知道伊朗一定會報復,而且必然比以前的任何一次報復要更激烈。但是,我們還是低估了伊朗。
原本我們估計以色列不太可能轟炸以色列本土,但伊朗恰恰就那麼做了。
下面我們就簡單地說說這件事。
我知道,這件事發生之後,肯定會有一部分不懂國際政治的人和“噴子”會說:你看,以色列轟炸了伊朗的大使館,炸死了7名革命衛隊的成員。伊朗呢?雖然反擊了,但是也沒對以色列造成什麼損失……
對於不懂這件事意義的朋友,我們願意給大家解讀。但是,對於那些親美、親以的噴子,我們則需要打臉他們。
其實,伊朗襲擊以色列本土這件事並不在於對以色列造成多大損失,而是這件事背後的政治意義:打與不打,敢打和不敢打的問題。
從這次襲擊過程來看,伊朗動用了兩種武器:
第一,大量廉價無人機;
第二,數十枚能打到以色列的“海巴爾”彈道導彈。
從伊朗本土出發,到達以色列的航程近2000公里,如此漫長的路程,以無人機的速度,肯定是不可能對以色列產生多大傷害的——80%的無人機在途經伊拉克等國的時候就被美軍和英軍攔截了。
既然伊朗明知道無人機不可能對以色列造成什麼傷害,為什麼還要發射那麼多無人機?
說白了,就一個問題:表明自己的態度。
真正對以色列造成威脅的是“海巴爾”彈道導彈,因為這款導彈的射程非常遠,達到2000公里以上,而且它是伊朗本土設計的戰略導彈,可配備重達1500公斤的戰略和戰術彈頭。
從以色列的報道來看:以色列也承認了,沒有全部攔住!
這至少意味著兩點:
第一,伊朗確實擁有能打到以色列的彈道導彈,而且這種導彈還是伊朗自己設計和製造的,如果情況需要,伊朗隨時可以大規模生產——不像沙特等國,雖然也有大量先進導彈,但是都是花錢買來的,打一枚就少一枚;
第二,這是一款戰略彈道導彈,能夠攜帶高達1500公斤的戰略和戰術彈頭。這個意義就非常重大了。雖然現在的伊朗沒有核武器,但是誰也不知道它有沒有戰術性核武器,畢竟那個技術難度不大,也容易獲得。
以色列就那麼屁大點的地方,用不到核武器,戰術性核武器就足夠它受的了。
雖然伊朗動用了戰略戰術導彈,但是我估計彈頭是比較小的,因為它也不想對以色列造成巨大的損失,以防止以色列狗急跳牆——如果對以色列造成大規模的傷亡,那麼即使以色列政府不想“反報復”,恐怕也壓制不住國內洶洶“民意”。
雖然伊朗這次襲擊對以色列造成的實質性傷害比較小,但伊朗做這件事的目的本身就不是追求傷害,而是釋放出強烈的政治意義——我敢打你,我能打到你。
有時,死1000人的政治意義都不如死1人的政治意義要大。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藉口是什麼?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這就是著名的“盧溝橋事變”,也被稱為“七七事變”,它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的標誌。
你不能說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因為一名日軍士兵失蹤導致的吧?
同樣的道理,2018年的時候,孟晚舟被美國“拘捕”,中國政府為什麼要動用國家力量營救孟晚舟?難道真的是孟晚舟是一個重要到必須動用國家力量去保護的人嗎?
中國政府全力營救孟晚舟並不是說孟晚舟對中國有多麼的重要,而是因為孟晚舟被捕的背後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美國想要以此為藉口試探中國政府的決心——如果中國政府對孟晚舟事件無動於衷,那麼以後美國就會變本加厲的隨意拘捕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高管。
如果有國家想在邊境地區挑起事端,那麼即使打死、打傷一人,你也必須要全力反擊,表明態度,一旦你忍讓了,它就會變本加厲,甚至會對你發動戰爭,最終可能會導致成千上萬的人死亡。相反,如果一個國家不想對你發動戰爭,那麼哪怕是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誤炸、誤傷100個邊境居民,那也不會發展為政治事件。
所以,伊朗的這次襲擊並不在於對以色列造成多大的傷害,而是表達出強烈的政治意義:我敢和你開戰!
當初,以色列轟炸了伊朗大使館,一些噴子就不停地喊:伊朗怎麼不行動呢?伊朗沒有膽子!
現在呢?
伊朗轟炸以色列本土了,以色列為什麼不反報復呢?膽子呢?
以前以色列動不動就喊著要對伊朗動武,要轟炸以色列境內的核設施,現在伊朗都已經轟炸你以色列本土了,你難道不應該立刻發動報復嗎?
以色列不過也只是一隻“紙老虎”而已。
雖然伊朗沒有對以色列造成什麼巨大的損失,但是伊朗這次卻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至少有兩點:
第一,自此以後,伊朗將成為伊斯蘭世界的英雄;
自從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發動戰爭以後,整個伊斯蘭世界都充滿了憤怒,但是沒有哪個國家敢對以色列發動戰爭,只有伊朗和他的小弟在和以色列戰鬥,而且伊朗還轟炸了以色列的本土。
說實話,巴勒斯坦老百姓大多信仰的是遜尼派,而伊朗卻是什葉派。按照道理,應該是同為遜尼派的國家為巴勒斯坦出頭才對。但是,那些遜尼派國家的政府被以色列、美國給嚇怕了,根本不敢動手。相反,什葉派的伊朗卻一直在為遜尼派的老百姓出頭。
我相信,自此以後,所有信仰伊斯蘭的老百姓都會從心底裡佩服伊朗、尊重伊朗。
第二,以色列和美國的“紙老虎”形象被證實。
這些年,美國、以色列被一些人吹過頭了,讓很多人以為美國和以色列是不可能戰勝的。但是,一場巴以戰爭就讓全世界看出以色列是一個什麼玩意了?動用了整個國家力量都沒能打下一個小小的哈馬斯。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全力支援下,以色列打一個小小的加沙地區都那麼費勁,難道不是“紙老虎”嗎?這次伊朗轟炸了以色列本土,以色列不也沒敢反報復嗎?至少現在還沒有!
這次,伊朗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美國、以色列,也不過如此!
伊朗,牛!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