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開竅”,就勢不可擋

擊上方加入

中國商界老闆學習社群

“竅”指身體的通道,內在和外在交流的管道叫作“竅”,我們講“穴竅”。
生活在世間,如果我們身體有哪一個竅不通,將會很受困擾。
說一個人“開竅了,往往是說他真的通透了、找到竅門或關鍵點了。
人一旦“開竅,認知發生了覺醒,哪怕跌落谷底,也能勢不可擋、直上青雲。
怎麼才算“開竅”了?至少應包括以下四點。

………………………………………………………………………..

不過度在意別人眼光
01
有一個著名的“聚光燈效應”,是指彷彿自己身處聚光燈下,覺得所有人都在評價自己。
而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忙。
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會在別人的世界裡逐漸迷失自己。
當你“開竅了就會明白:世界本就多樣,人也不止有一種活法。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眼光,更不必活給別人看。
把目光往回收,專注在自己的事情裡。
畢竟生活是自己的,你過得怎麼樣,只有你自己知道。
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即使不圓滿,也不會留下遺憾。
不再強求改變別人
02
現實中,我們難免會有改變別人的想法。希望對方把缺點一一改掉,並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去生活。
但事實上,我們不是在改變別人的某個行為,而可能是在否定那個人的許多價值觀念。
人與人的過往經歷不同,心態與習慣以不同的方式被塑造。明白了這一點,便不會輕易對人提出改變的要求。
作家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裡說道:
“成熟意味著看到差異,但又意識到差異並不重要。”
真正“開竅”的人,不是沒有想過改變別人,只是他們深知,自己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任何人。
所以,多看自己的不足,少關注對方的過失。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
把精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才能獲得真正的自在。

………………………………………………………………………..

凡事向內求
03
撞了很多南牆,碰了很多壁,才知道人生最難的修行,其實是向內求。
靜觀己心,內求諸己。
想要走出內心的困頓,就得學會把目光內收。
若總是向外求,期待別人成全自己,那你越在意,精力就越被消耗在無意義的地方。
得不到反饋,就越焦慮,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裡。
人生說到底,都要靠自己蹚出一條路。
期待別人幫你,只會增加自己失望的機率。
真正通透的人,明白只有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擺渡人。
在一遍遍內求自我的過程中,才能突破侷限,不斷向上成長。
知行合一
04
在很多人看來,所謂“知行合一”就是知道了,就要去做。
其實,真實的含義並非如此。
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個人“行”的開端,是知道;而只有行動了,才算是把“知”完成了。
“知”和“行”是一體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是不能分離的
真正“開竅”的人,一旦知曉了自己做某件事的理由,就會毫不猶豫地行動起來。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一個人能夠“開竅,離不開他對人生的思考、對生活的感悟。
那些混沌中你看不真切的事物,透過認知的提升,最終都會看得一清二楚。

注:本文轉載自網路,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絡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點贊”是喜歡,“在看”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