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刀產量,究竟有多恐怖?

地球知識局
文字 | 緋紅之豬
校對 | 朝乾   編輯 | 同同
中年男人在短影片平臺最愛看啥?小姐姐跳舞?
那你可就想錯了——鍛刀大賽才是中年男人真正的“減速帶”。在某短影片平臺,“鍛刀大賽”話題下的影片播放量高達75億,妥妥頂流了。更別提有多少賬號是靠解說《鍛刀大賽》影片吃飯的。
火光四射的鍛刀比賽,能否俘獲你的心?
(圖:Forged in Fire)▼
為什麼中年男人這麼喜歡看鍛刀比賽?除了放鬆解壓之外,更多的是對硬核手工技藝的崇拜與興趣、在殘酷競技中獲勝的快感,以及刻在基因裡對殺戮的一種渴望
中國的刀具產量獨步全球,單位都得用億來計算,其中光是廣東生產的刀具就超過了全球的四成,要說中國造出來的刀活躍在全球各地一點兒也不過分。
以及:
中式菜刀,火向全球
西式廚刀講究的是各司其職,一把刀幹一件事,如主廚刀、麵包刀、剝皮刀、切片刀、抹刀、雕刻刀、牛排刀、斬骨刀……各有其功用,廚房恨不得是個兵器庫。
相比之下,中式菜刀則主打一個“一刀在手,天下我有”,不管是切、剁、拍、碾、刮,都能用一把刀搞定。
西式廚房裡總能見到排列開來的各類刀具
(圖:壹圖網)▼
前陣子某書中西“大對賬”運動,讓不少“洋抖難民”在學習正經中餐做法之餘,還領略到了中式菜刀便宜但全能的魅力,網購平臺上中式菜刀銷量大增。
在美國亞馬遜上,來自中國廣東省的“十八子作”品牌的某款中式菜刀,就有1500多條點評,綜合評分達到4.6,好評率相當不錯,過去1個月內銷量超過200把。
(圖:amazon)▼
這裡簡單翻譯幾個熱門評論
“這把刀不可思議地鋒利,可以精確、省力地切肉和骨頭。這是一款多功能且可靠的工具,在廚房表現出色。”
“刀刃非常鋒利,可以長期保持良好的鋒利度……裝配與表面處理可以與高質量德國刀、日本刀相媲美。”
“開箱就非常鋒利,刀很容易能磨得很快……平坦的刀刃,可以用於把蔬菜和肉切丁或切碎……如果你想要一把鋒利的全能廚刀,買這把不會讓你失望。”
很多評論都提到了這款菜刀鋒利的特徵
(圖:amazon)▼
除了亞馬遜海外使用者的好評之外,海外媒體也開始關注中式菜刀的全能魅力。比如《紐約時報》消費品評論網站上這篇《為什麼我使用中式菜刀的頻率高於其他刀具》中,有這麼一段話,相當有代表性:
“中式菜刀是力量與精準的結合:同一把刀既能斬斷雞骨,也能在蘑菇傘蓋表面輕劃花紋。中式菜刀尤其全能——既能勝任劈砍等大開大合的動作,又能處理切絲、切片等精細操作,堪稱廚房中的萬能工具。”
一位外國使用者在展示中式菜刀良好的斬骨剔肉功能
(圖:Youtube-Knifewear)▼
2020年,全球廚房刀具總交易額達到了2.89億美元,而廚房刀具最大出口國正是中國,佔了將近2億美元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國出口廚房刀具的大頭是來自廣東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陽江。
有著美麗海景和發達漁業的廣東陽江
也擁有佔據重要地位的五金刀剪產業
(圖:圖蟲創意)▼
刀具之都的自我修養
有句話叫做“世界刀剪看中國,中國刀剪看陽江”,陽江就是中國的刀剪之都。早在清代、民國時期,陽江就遍佈著大大小小的制刀作坊,“陽江小刀”彼時就打出了名氣。
解放後,陽江本地的制刀作坊先被合併為生產合作社,後於1958年組建了陽江縣地方國營小刀廠等一批國營刀具廠,從手工鍛打進化為機械化生產。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批國營刀具廠逐漸衰落,幾十年來國營刀具廠培養的人才,以及從外地被吸引而來的人才紛紛下海創業,建立私營刀具小作坊繼續做刀具生意。
陽江一家刀具企業的生產車間
(圖:Youtube-Yangjiang Kitnife)▼
如今,陽江本地刀剪企業數量已超過1500家,佔全國總數的一半以上。陽江不僅是全國最大的刀剪生產與出口基地,多年的持續耕耘更使其擁有菜刀、剪刀、小刀等刀剪以及相配套的鋼材、塑膠、機械生產裝置的五金刀剪產業叢集
簡單來說,在陽江,從鋼材、塑膠、木材的原材料供應,到模具與加工裝置,再到五金刀剪生產製造,乃至滿世界找生意的貿易商,都是大把大把的,根本不用去外地找。
廣東豐富的林木資源也為刀剪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圖:圖蟲創意)▼
不過,陽江的刀剪產業叢集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21世紀初,這裡基本還是以給國外代工做刀剪為主。
隨著歐盟提高刀剪的衛生安全標準,陽江刀剪產業叢集並沒有團結應對,而是開始了無休止的相互壓價搶單和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給當地的刀剪產業造成不小衝擊。
無形的手不給力,就需要有形的手來救場。近年來,陽江市先後建立了2個五金刀剪產業產學研創新聯盟、6家五金刀剪領域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多達52家市級五金刀剪領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舉辦了超過20屆的中國(陽江)國際五金刀剪博覽會
同樣也為當地眾多五金刀剪企業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
(圖:dutenews)▼
2024年2月,“陽江市先進材料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產業園”在當地上馬。儘管陽江號稱“中國刀剪之都”,但整體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年銷售額上十億的都很少。
中小企業的優勢是船小好掉頭,但缺點則是做大做強不易,難以吸引高技術人才,企業資金投入也比較有限,或者乾脆不願意投資,產品全靠山寨。
產業園建成的目的是依靠政府的力量解決高階材料落地,滿足當地中小企業需求,實現先進材料成本自由,歸根結底就是提升本地企業的競爭力與定價話語權
為啥要先解決先進金屬材料的需求呢?很多人以為中國鋼產量這麼大,供給制刀領域完全綽綽有餘,但實際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
鋼材產量很大,但不是每種鋼都適合制刀
(圖:圖蟲創意)▼
好鋼不止在刀刃
2023年全年,我國粗鋼產量高達10.28億噸,刨去河北、江蘇這樣超過1億噸的大戶,廣東省也有3千萬噸以上的產能。
我國鋼產量如此之大大,做一般的刀顯然是不缺的。但實際上中國比較缺做高階刀用的特種鋼材,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卡脖子”的情況。
這並不是說我國的鋼鐵企業做不出來高階刀剪需要的鋼材,而是這些刀剪企業用量小,鋼鐵企業不太願意做,所以只能靠進口。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但實際上好鋼不止是在刀刃上。
對此,陽江制刀企業“十八子集團”選擇與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共建科創基地,自建刀剪專業鍊鋼廠,主打一個不靠別人靠自己,而第一批成果則是被稱為“三好鋼”的產品
“三好鋼”是一種含氮馬氏體不鏽鋼,因其用於刀具生產後初始鋒利度佳、鋒利保持度好、耐腐蝕性強的特點而得名。目前,這種“三好鋼”已被陽江本地多家刀剪企業採用。
由於其高硬度及耐腐蝕性與耐磨性好的特徵
馬氏體不鏽鋼在刀具、切割工具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圖:壹圖網)▼
相比做刀剪常用的50Cr鋼,“三好鋼”的成本要低約20%,鋼材含氮又能使其效能提高約10%-20%,價效比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陽江刀具產業叢集要想走高階路線掙大錢,除了手裡傢伙什要硬,還得創出自己的品牌,擺脫過去走低端代工掙微薄利潤的路子。
其實,陽江本地刀具企業已經在給諸如雙立人、WMF這樣的國際大牌代工了,說明其品質已經得到了對方的認可。奈何代工一把中高階小刀只能賺二三十美元,大頭都讓人家拿去了。
雖然大品牌刀具售價並不便宜
但代工廠從中獲得的的利潤微薄
這也並非是長久發展之計
(圖:壹圖網)▼
2009年在陽江成立的拓必拓,走的是出海路線,其創立的“KIZER”品牌一開始就主打海外市場。為了擺脫“山寨”抄襲路線,拓必拓先後與100多位海外刀具設計師簽約,設計出更符合海外使用者使用習慣的高階小刀
儘管有著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客觀現實,但拓必拓卻逐漸打開了海外市場。更重要的是,高階小刀售價可達80~200美元,利潤要比貼牌做代工高出兩倍以上,更大的利潤空間顯然能夠幫助企業成長、擺脫低效價格內卷。
拓必拓旗下TUO和KIZER兩個品牌刀具業務以出口歐洲、美國為主
其中KIZER主做戶外刀具,其售價普遍在80美元以上
(圖:amazon)▼
陽江的崛起,其實就是中國製造業從汗水到智慧的成長史。儘管我們已經坐穩了產能寶座,但高階刀具品牌依舊被德、日等國壟斷,陽江刀具要走的路還很長。
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工廠”,但距離“品牌帝國”尚需時日。“德國製造”、“日本製造”同樣走過了從粗製濫造到精工細作的過程。中國刀具不僅要做好產品與品牌,更要向海外講好故事,可謂任重而道遠。
假以時日,我們也許會像德國和日本一樣
在高階刀具品牌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圖:壹圖網)▼
最後:
1、《一箇中國製造的更迭樣本:全球40%產量,10%產值,憑什麼?》
2、《中國刀剪之都》
3、《企業叢集中的合作行為——對陽江五金刀剪叢集的調查》
4、《基於產業叢集的新創企業早期成長影響因素探究》
5、《小刀剪闖出大市場》
6、《刀剪新勢力!“陽東製造”如何彎道超車、成功出海?》
7、《產業觀察 | 再迎刀博會,陽江刀剪如何向價值鏈高階邁進?》
8、《2023年我國鋼產量10.19億噸!(附各省粗鋼產量)》
9、《陽江自主研發首批“三好鋼”上市》
10、《Why I Use a Chinese Cleaver More Than Any Other Knife》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