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片“造夫”:當60+女性沉迷於霸總和“好男人”

前段時間,我爸媽來家裡暫住了兩個月。
我意外發現,我媽竟然沉迷老年霸總短劇無法自拔——
休息時看、睡覺前看、睡不著的時候還看,就連做飯的時即使不能專心致志觀看,也要開啟公放一邊聽著、一邊順帶瞄兩眼。

各種種類的中老年霸總劇其實是之前年輕霸總劇的"換殼” | 圖源:小紅書

“老年霸總短劇”被稱為中老年女性的精神殺豬盤。
但我沒想到,像我媽這樣一個在上世紀90年代初能扔掉“鐵飯碗”勇敢下海經商、也算見過不少世面的“大女主”女性,竟然也會被“收割”!

來源:圖蟲創意

我硬著頭皮,陪我媽看了號稱老年霸總短劇“天花板”的《閃婚老伴是豪門》:
石小秀,工地賣盒飯的單親媽媽,年輕時婚姻塌方,獨自撫養一雙兒女,女兒還意外走散。為救重病兒子,她差點賠上老命,結果被騙得人財兩空,生活拮据到只能靠盒飯續命,兒媳婦更是“家庭惡霸”,經常上演花式刁難婆婆。
小秀路上隨手救了個小姑娘雷夢潔,沒想到人家一看她順眼,立馬撮合她跟自家老爸相親。
這老爸雷志遠,外表是空調修理工,實際是身家巨億的隱形霸總,單身多年等的就是一份不圖他錢的真感情。結果倆人相親還不到10分鐘,就“閃婚成功”。
婚後,有霸總的霸氣護體,小秀秒變“開掛女主”——惡兒媳被雷總一手治服,油膩前夫被碾成渣,媽寶兒子也終於覺醒護媽。她從街邊小攤升級成別墅貴婦,連失散多年的親閨女都找回來了。最後,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包餃子。

圖片來源:抖音

老年霸總劇的套路,主打一個“逆天改命”和“熟齡甜寵”。
女主通常是中年保潔或保姆,手握拖把走進豪門,展開一段圍繞家庭矛盾、代際衝突和黃昏戀的愛恨情仇。
有時候劇情還稍微帶點“背德文學”的味道,比如:27歲的百億霸總,一眼相中了夕陽紅保潔阿姨,誓言 “豪門不要也要和她在一起” ,順便和全家斷絕關係,愛得轟轟烈烈。

年輕總裁愛上保潔阿姨 | 圖片來源:抖音截圖

劇情千篇一律但百看不厭——
熟齡小白花的中老年女主偶然結識“偽裝貧窮”的霸道男主,之後相處中才發現對方是隱形富豪。
接下來就是霸總幫女主瘋狂“打怪升級”:
收拾前夫、制服毒親戚、治好媽寶兒子,一路開掛爽到飛起。結局自然是:兩人執手夕陽下,住進大別墅,開始幸福生活。

圖片來源:抖音

如果說上述屬於傳統的霸總套路,還有一類“好丈夫”短影片,也給銀髮女性提供了足夠的情感需求。
一個相貌平平無奇的中年男人,坐在客廳沙發上,語氣溫柔又堅定地對鏡頭說:“房產證?我名字沒有,都是我老婆的。車?當然是給她買的,我不開。吵架?我從不還嘴,都是我錯。卡和存款?她拿著,我只負責打錢,不問餘額。”最後還不忘總結一句:“這才是真正疼老婆的男人!”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我媽一邊頻頻點頭、一邊扭頭“教育”我爸:“你聽聽、看看人家的老公。”
這年頭,老年霸總文學的賽道也越來越不好混,“霸總”們不僅要霸氣全開、還要懂得“跪得夠快”。
雖然一個賽一個的“尊重女性”,但他們心底裡是不是真這麼想,誰也不知道。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讓我驚訝的是:沉迷霸總劇的女性中,不乏有見識、有閱歷、經濟獨立自主、且沒把自己困在廚房和家庭裡的現代女性——她們居然也會中招兒。
“霸總短劇”救贖:用螢幕裡的完美婚姻,來填補現實生活的落差。
短影片在上網的老年人群體中的滲透率高達71.2%,至少有2.28億老人在刷短影片。
而這些網民月人均使用行動網路時長121.6小時,平均每天使用時間超過4小時,同比增長8.6%[1],增速明顯高於全網平均水平。
從題材來看,女頻熱力值顯著領先於男頻;情感、逆襲、都市題材的短劇位列前三。[2]銀髮女性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為“霸總短劇”與“好丈夫影片”的忠實擁躉。

圖片來源:閃婚老伴是豪門

不是“低調霸總”和“受苦女主”的黃昏閃婚,就是“老婆至上主義者”老公對妻子百依百順,“老年霸總短劇”和“好老公影片”這些看似離奇、瑪麗蘇甚至“土味”的內容,為何能讓銀髮女性深陷其中?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首先,它們是女性脫離現實焦慮的“避風港”。
進入中老年階段的女性,儘管表面上生活趨於穩定,子女獨立、事業退休、經濟尚可,但新的焦慮接踵而至:孩子婚姻如何?孫輩教育怎麼辦?自己的健康、配偶的病痛、生死命題……都開始變成日常思慮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資料顯示: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存在抑鬱狀態。
霸總短劇正好提供了一個心理“避風港”:
這裡沒有體檢報告、沒有醫保問題、沒有孩子工作不順,只有言情、溫情和“被照顧”——看似是段“無腦爽文”,實則是她們內心焦慮的“止痛藥”。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就像我媽喜歡看的那些霸總劇,無一例外都是在用抓馬的劇情體現“完美救贖”,這種“救贖”能讓部分銀髮女性暫時忘卻現實壓力,沉浸在夢幻的情感世界中,獲得精神慰藉。

在短劇裡,之前說自己是“空調修理工,掙3000元”的大叔其實是“豪門霸總”

其次,它們是女性“一生缺愛”與“值得被愛”的投射。
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常被定義為“付出者”。
很多女性在家庭中承擔了大半輩子的照顧者角色,從少女、妻子、母親到奶奶,幾乎所有的身份都和“付出”掛鉤。
她們習慣了為別人張羅、為家庭犧牲,卻很少被“呵護”或“寵愛”。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男性做家務 

“霸總劇” 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提供了這樣一個幻象:
即使我一無所有、歷經風雨,也有一個人會堅定地站在我身後,為我撐腰,毫無條件地愛我。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補償,一種情感上的 “自我對沖” 。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看到“霸總一怒為紅顏”地收拾兒媳、看到一個陌生男人告訴你“好丈夫”的標準,媽媽們可能根本不在意劇情和內容合理與否,但她們“心滿意足”。
那一瞬間,操勞了大半生的媽媽們也擁有了一個“情緒保鏢”。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最後,它們是銀髮女性的“婚姻參照物”,從中折射出女性對完美婚姻的嚮往,對現實婚姻的失落。
哪怕經濟獨立如我媽,年輕時勇敢辭掉鐵飯碗下海創業,幾十年獨擋一面,也常常一邊嘴上說“你爸這人其實挺好”,一邊刷著抖音裡“別人家的老公”,心中百感交集。
這是很多中年女性普遍的心態:
她們對婚姻既依賴又不滿,既希望被理解,又覺得改造無望。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而“好丈夫”影片,比如“我房產證上沒名字,所有錢都交給老婆”“她說啥都是對的”之類,就成了婚姻的情感參照系——
她們會不自覺地對比:“別人都能這麼好,那你怎麼不行?”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根據《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情感類題材在微短劇中廣受歡迎,尤其是“逆襲”與“愛情”元素,中老年女性特別容易被融合了這兩類元素的“霸總短劇”吸引。
雖然年齡在變,但“草根逆襲嫁入豪門”或“霸總寵愛平凡女孩”這類劇情卻從未過時。它們自帶的“爽感”與“代入感”,讓人一看就上頭。
哪怕步入晚年,那些短影片裡的傳奇人生和甜寵愛情,就像一劑劑情緒補藥,穩穩拿捏住了銀髮女性的心。

另一部設定大膽的劇,不但閃婚,而且還又有了娃 圖源:抖音

“霸總短劇”是不是洪水猛獸?
當我們看到銀髮族對“霸總短劇”如痴如醉,第一反應往往是批判和勸阻。
其實,不只是老年人,短劇、短影片的“上癮機制”早已滲透到了各個年齡段。

所有短劇都牢牢抓住50歲這個年齡坎

年輕人沉迷“反套路戀綜”“霸道電競大神愛上我”,中年人上頭“中產精英職場爽文”,和老年人追“黃昏戀霸總”。
本質上是同一種文化現象:
在短時間內滿足情緒期待,逃離庸常生活的壓力。區別只在於,他們的情感“爽點”不一樣而已。年輕人要的是戀愛刺激和成長焦慮的緩解,老年人追求的是“我這輩子也值得一個人寵我到老”的確認感。

圖片來源:抖音

說到底,大家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抗生活的瑣碎和平庸。
所以,老年霸總短劇、好丈夫短影片並不全是洪水猛獸,它們只是老年人的娛樂的衝動,更是一種情緒出口和生活慰藉之外。如何杜絕銀髮女性被騙才是重點。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短影片常規的盈利方式之一是充值繫結自動付費。
短影片平臺,剛開始都是免費讓觀眾收看部分劇集、甚至為了留住客戶還會給新人返現。看到興起之時,需要付費,一開始8元9元的,後面越來越貴。
在社交平臺上,父母因為沉迷短劇充值的不再少數,少則成百、多則過萬、十幾萬的也有——就是純純割韭菜了。

圖片源自小紅書@小紅薯64A5CB79

還有不少使用者被莫名扣除一些款項,都不自知。
另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霸總短劇,扮演關心體貼的角色,盜用網上其他人的照片做頭像,獲取受害人的信任,被統稱為“盤哥”。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這些騙子首先透過短劇中的“霸總”形象滿足了中老年女性對被愛、被關心的渴望,利用這一點,扮演關心體貼的角色,獲取受害人的信任。
然後透過受害人在短影片平臺上的觀看記錄、評論等資訊,獲取其個人興趣和情感狀態,從而制定個性化的詐騙劇本。
在取得信任後,騙子以投資理財、共同創業等名義,誘導受害人投入資金,最終實施詐騙。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就曾報道過以王某為首的詐騙團伙,透過釋出仿冒影視明星、企業家等短影片,吸引中老年粉絲的關注。在取得受害人聯絡方式後,以戀愛、投資、參與公益專案等方式騙取受害人錢財,涉案金額上百萬元。
“霸總短影片”不是問題所在,關鍵是提高使用者的防範意識和平臺監管的效率。只要父母能守住“被騙”這條底線,不妨讓他們盡情享受屬於自己的小劇場。
編輯丨知微
參考資料丨
[1]QuestMobile《2022銀髮經濟洞察報告》
[2]DataEye《2024年微短劇行業白皮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