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掉的退休住宅,卻要被徵雙倍市政稅!這類房產為何成燙手山芋?

Lindsey Reid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她竟要為已故母親留下的“退休住宅(retirement flat)”支付雙倍市政稅。
這套一居室住宅位於德文郡Ivybridge,是她母親Beryl Norman生前購買的,2022年,Beryl在這裡度過生命最後的一段時光,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母親去世後,Lindsey在2022年12月將這套房產掛牌出售,要價155,000英鎊。結果退休住宅在房產市場並不搶手,房子賣不出去,也無法居住,只好一直閒置著。
本來,房子閒置著也沒什麼,但Lindsey漸漸發現,母親留下的退休住宅成了一塊甩不掉的“燙手山芋”,不僅賣不出去,還每年要花費大量的錢“養著”。
去年,她將住宅降價至149,950英鎊,但房產仍然未能出售。Lindsey無奈表示:“我們曾經有過潛在買家,但每次都失敗了。這讓我的心情就像坐上了過山車,每次情緒剛剛高漲起來,又會迅速跌入谷底。”
今年1月,她又遭受一次打擊,被收取了328英鎊的空置房屋附加費(empty home premium)——這是針對空置一年以上的房產徵收的市政稅。
除此之外,她每年還要為這套住宅支付3,546.96英鎊的服務費和395英鎊的地租——儘管這套住宅是空的。
今年4月,Lindsey受到了新一輪的打擊。由於當地議會認定該房產是Lindsey的“第二個家”,她將被徵收雙倍市政稅,這使得她每年為這套房產支付的市政稅超過3,500英鎊。
Lindsey遇到的麻煩與英國政府的新政有關。自2025年4月起,地方議會將有權行使新權力,對其轄區內或轄區內部分割槽域的第二套住房徵收最高達100%的額外市政稅。具體徵收方式,實際繳納金額,以及是否可以獲得減免都將由各地方議會決定,但實際繳納金額不得超過法定最高限額。
一般而言,租戶有責任為出租的房產繳納市政稅,但房東需要在租賃協議中明確說明這一點。
其實,英國政府頒佈這樣的政策是為了解決“房屋浪費”現象。英國住房市場供應極為短缺,高房價也讓很多首次購房者望而卻步,而有些實力雄厚的房主,則會在英國一些海濱城市或鄉村地區購買二套房作為度假屋。一些人認為,這嚴重擠壓了當地的購房市場,推高了這些地區的房價,導致當地人買不起房。而且,這些房子使用率低或常年空置,也影響當地社群的建設。
因此,政府希望透過新政“倒逼”房主,讓他們將房產出租或出售,使這些房子流動起來,增加市場上的房屋供應量。
可Lindsey的房子既無法自住又賣不掉,就不得不坐等雙倍市政稅的打擊。她憤怒表示:“這真是太令人沮喪,太不公平了。我竟然無緣無故地被收了雙倍的費用。這根本不是我的第二套房子。”
當然,Lindsey遇到如此無解的難題,更關鍵的還在於她持有的並非一套普通住宅,而是所謂的——退休住宅。
退休住宅是專為55歲及以上人士設計的房產,通常位於大型社群內。不同的開發商對購買者的年齡限制有所不同。
這類房產剛剛推出時,確實賺了一波眼球,但現在它們的受歡迎程度已經下降。根據政府官方資料,在英國,只有不到1%的65歲以上老人住在退休住宅裡。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部分原因是退休住宅的服務費十分高昂,而且無論有沒有人住都需支付這些費用。服務費通常是管理退休住宅的公司向住戶們收取的費用,主要包含對退休住宅及場地的維護,建築物的保險費和水費,安保和監控,緊急呼叫,電梯維護等等。這個費用乍一看有點類似小區的物業費,但因為退休公寓往往打著為老人提供全面服務的旗號,收費通常也比較高。
之前就有新聞報道,一些退休住宅的服務費之高已經到了“荒謬”的地步,修理一次洗衣機的人工要花546英鎊,就連更換一個燈泡也要支付90多英鎊的費用。
不僅如此,由於費用高,受眾小,這類房產的價值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幅貶值。
眾所周知,退休住宅的需求很小。相比於普通住宅,退休住宅一般都有年齡限制,主要針對55歲及以上的人士,這使得潛在買家的範圍大大縮小,而且不是所有老人都會選擇這種住宅。而房產市場上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供需關係。
除了需求小這點外,退休住宅的商業模式也引發了很多業內人士的詬病。
大部分退休住宅都是租賃產權房(leasehold),在這種英國常見的租賃產權模式下,業主僅持有房屋產權而土地歸屬地主,雙方需透過租約確定使用年限並繳納地租。
該制度本無好壞之分,但部分無良開發商透過設定隱性條款扭曲了其本質。比如,一會開發商會在租約中“埋設”地租遞增的條款,同時將公寓永久產權轉售外部投資機構,形成雙重利益捆綁。
接盤的投資方不僅持續獲得地租倍增收益,更透過指定管理公司收取逐年上漲的服務費。這種將住戶權益與資本回報深度繫結的模式,最終導致房產持有成本失控,流動性完全喪失。當維護成本超越居住價值時,這類資產便淪為市場上的棄子。
慈善機構Leasehold Knowledge Partnership的Sebastian O’Kelly表示:“一些家庭在試圖出售退休住房時損失慘重。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自2010年以來,一些家庭在由某家退休住房建築商建造的住宅上損失了1.67億英鎊。”
慈善機構Silver Voices的Dennis Reed表示:“這些房產幾乎已經賣不出去了。在這種情況下,議會竟然把這種房產歸類為第二套住房,簡直太冷酷無情。”
Seddons GSC 律師事務所的Ben Menahem表示:“越來越多的房主發現自己在處理繼承的退休住宅時陷入了十分艱難的境地。這些房產通常被視為一種小眾投資,但由於高昂的服務費、嚴格的租賃條款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偏好,出售難度不斷加大。”
Lindsey的故事也給我們一個警示,購房一定要謹慎。沒有人希望畢生積蓄付諸東流,這正是人們將財富投向房產這類"穩健港灣"的根本邏輯。但我們要警惕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房產都適合投資,只有好的,正確的投資才能防止我們手中財富白白流走。
ref:
https://www.telegraph.co.uk/money/property/buying-selling/impossible-to-sell-retirement-flats-hit-double-council-tax/
https://www.telegraph.co.uk/money/retirement/retirement-home-service-charge-rip-off-laid-bare/
掃碼➕客服微信諮詢
微訊號:BuyHomeUKSerena
歡迎諮詢:英國購房的各種問題
———————————————
我們是英國房產圈,一個靠譜,有料,不忽悠的英國房地產公眾號。
如果你對英國房產投資感興趣,就戳下面關注我們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