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期五源小酒館是婦女節的特別篇,我們有幸邀請到五源的女性創業者和投資人們,分享了她們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如何自我更新、塑造認知,以及保持專注的方法。

01 目前做的事情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我時常被創始人們的信念和執著打動,能助力他們繼續前行,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陳亞瓊 五源投資人
“像解密遊戲或者拼圖一樣,不斷找到新的資訊來貼近真相。”
——紀夢琪 五源投資人
“相信未來能長出新一代的AI公司,支援陪伴勇敢無畏、純粹熱愛的創業者。”
——劉露 五源投資人
“是可以看到理想照進現實的過程,我創業的初心就是讓普通人可以用平易近人的價格享受芳香療法生活方式的美好,這些年得到了消費者的反饋,明確看到這個夢想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劉倩菲 逐本創始人
“是用現代科技去重構醫療認知邊疆,那種“用演算法洞穿生命密碼”的震撼感,正是醫療AI最極致的浪漫。我們正在用事實證明:算力密度×資料維度=醫療認知的革命性湧現。”
——馬春娥 數坤科技創始人
“對我最大的吸引力在於不斷創造目標、尋找答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一個更具吸引力但尚未獲得正反饋的目標,就是為一群消費者解決實際場景中的問題,創造出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Sue oatoat創始人
“有意思、有意義,還有一群志同道合並信賴我的人一起前行。”
——萬敏 上上籤創始人
“每年的困難都不一樣,花樣比較多。”
——肖芳芳 悠樺林創始人

02 如何快速理解一個全新領域,
能否分享你的“最小化學習框架”?
“去一線,花至少半年時間深入研究該領域最成功的一家公司、創始人以及正規化(Winner Pattern),並思考今天的變數會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賀開顏 五源投資人
“1、找該領域的上市公司,看報表中收入拆分及對應的notes,快速搞明白這個行業有什麼價值、怎麼賺錢的。2、全新名詞或者新產業鏈,可以類比自己熟悉的其他行業或者商業模式——大模型+好的prompt已經讓這類任務變得十分高效。”
——紀夢琪 五源投資人
“先搜尋瞭解概念,再找書或者影片瞭解體系化的框架思路,有培訓課的上培訓課,能夠問出問題的時候再找人請教,拜訪行內的專家。”
——肖芳芳 悠樺林創始人

03 面對資訊過載時,你用什麼方法
重拾專注力?
“多用搜索,少看資訊流(娛樂除外)。”
——紀夢琪 五源投資人
“保持耐心,專注當下的每件事。”
——劉露 五源投資人
“我的方法是持續做取捨,每一次取捨都是向內審視自己的機會,無論機會多麼誘人,資訊多麼複雜,都是重新審視自己是誰、要走向哪裡。這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能讓你更清晰看到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當下一次干擾資訊出現時,你就能更快地做出決策。
另外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要深度思考自己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君子立常志而不常立志”,如果志向足夠堅定,就很容易保持專注。”
——劉倩菲 逐本創始人
“我的秘密武器是‘花藝式認知修剪術’:
選枝法則:像挑選主花枝那樣,從資訊洪流中抓取3個真正影響戰略方向的“認知主幹”;空間管理:刻意保留30%思維空白區,如同插花留白,等待意外靈感如藤蔓生長;色彩對沖:將產品技術研發(冷色系)與商業化開疆拓土(暖色系)分層交織,保持認知張力平衡。
這套方法在我們近期一體機專案上屢建奇功——就像用永生花工藝將動態推理框架“固化”在硬體中,既保留AI的靈動又確保醫療級可靠性。”
——馬春娥 數坤科技創始人
“資訊過載確實是普遍問題,尤其好奇心又是很多創業者的特性。最近一年多我嘗試了一些具體的執行辦法,比如把碎片時間用於設定目標並完成任務,讓目標更具體、更有框架。儘管偶爾會被隨機事件打亂,但這也讓我沒時間和精力去處理不必要的資訊。
當然,最重要的可能還是要修心,建立正念實現身心的專注,這一點我還在努力。”
——Sue oatoat創始人

04 有沒有某個信念、行為或習慣真正
改善了你的生活?
“二八定律——學會做減法,重要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多。”
——陳亞瓊 五源投資人
“改善生活的習慣:放心給不求真的人降權,降低噪音;改善生活的信念:真理是無路之國,路都是要自己走出來。”
——賀開顏 五源投資人
“是在我還在北京工作時,一位畫家教給我的。當你感到慌亂無措,沒有準備好面對某件事時,不要焦慮。無論是面對困難、臨時演講還是突發狀況,你只需要放下恐懼,全然相信:只要真誠地去面對眼前的人和事,結果一定是好的,要100%相信真誠和真心,把自己推出去。這種信念讓我能勇敢、從容地去面對自己最恐懼的事情。”
——劉倩菲 逐本創始人
“我堅持十年的‘認知熵減儀式’:每天晨間用15分鐘進行‘知識斷舍離’。
具體方法:將手機設為灰度模式,物理隔離資訊噪音;在特製筆記本上畫出“認知能量分佈圖”,視覺化當天真正需要專注的領域;用紅色馬克筆劃掉三個“看似重要實則無效”的學習目標;
這個習慣讓我在AI醫療創業的忙碌中始終保持清醒——正如我們的智算一體機,不是盲目增加算力,而是透過架構最佳化實現智慧密度躍升。”
——馬春娥 數坤科技創始人
“確定你想要什麼,再看你要做什麼。很多人是先看自己能做什麼。”
——肖芳芳 悠樺林創始人
“把自己當成一個強化學習模型,把每次和創業者的交流、對領域的研究和觀測都當成寶貴的input,不斷形成判斷、修成判斷、顛覆認知、同時避免overfitting,目標是成為一個能更產出更高質量決策判斷的robust model。”
——朱璟然 五源投資人

05 在你的領域,收到過最顛覆認知
的一條建議是什麼?
“大部分時候,生產關係比生產力更能決定一個生意的質量。”
——紀夢琪 五源投資人
“我之前曾根深蒂固的相信,只要真誠待人,就一定能獲得正向的理解和回應。當我們的品牌聲量越來越出圈時,這個觀念被徹底顛覆了。我意識到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體驗都不盡相同,沒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即使你再精準、再真誠地表達,聽眾也只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讀。因此,我開始敬畏表達的力量,同時也在修煉無懼表達的心態。我依然鼓勵自己真誠表達,但對錶達後可能被理解或被誤解的預期有了新的認知。”
——劉倩菲 逐本創始人
“強者思維通常需要強立場,但有時候沒有立場就是最好的立場,如果我們要的是贏得比賽,打出homerun,觀察擊球點比盲目擊球更重要。弱者思維是一套高容錯率的思維,可以讓自己無論在發生什麼的情況下都保持彈性和行動能力。尊重製藥的特點,承認自己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不要試圖去defend自己正確,只是去觀察和客觀的評價,用常識來投資是最好的選擇。”
——朱璟然 五源投資人

06 接下來一年,你最大的期待是什麼?
“穩定中國區業務的同時,能把小紅書私域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驗證出來。這不僅是看能帶貨多少錢,更重要的是透過最佳化供應鏈和價格體系,能否將全域使用者沉澱到私域,並與他們建立長期的情感連線。”
——劉倩菲 逐本創始人
“在持續增長與人效提升的推動下,公司在去年下半年成功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回正,成為中國電子籤行業首家實現現金流回正的企業。期待上上籤在今年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達成全年現金流回正,並實現全年盈利的目標。”
——萬敏 上上籤創始人
“最大的期待是,數坤坤大模型智算一體機規模化落地,那時候,醫療體系的‘生產力關係’將被徹底重構:對醫生來說,AI將成為‘超級臨床助理’,閱片時間大幅縮短;患者診斷從‘機率猜測’變為‘時空推演’,檢查資料生成未來疾病演化圖譜,預防視窗期會大幅提前;對醫院來說,算力池化將打破孤島效應,基層醫院可以能力躍升,誤診率降。
這不僅是效率革命,更是醫療公平的質變——我們正在用AI修建一條‘沒有海拔差的醫療天路’,讓每個生命都能平等抵達健康的彼岸。”
——馬春娥 數坤科技創始人

07 推薦一本影響思維的作品(書or電
影or一篇領域論文)
“《人類簡史》尤瓦爾·赫拉利。”
——紀夢琪 五源投資人
“一本在我人生低谷時幫助很大的書,叫《正見》,讓我深刻領悟到‘無常’的概念:萬事皆無常,本質是因果。任何結果都有因,當你陷入困境或低谷時,相信在“因”上努力,結果自然會改變,局面也能扭轉。而當你身處高光時刻,也要明白一切終將變化。這種思維方式讓我保持平常心,更有勇氣和智慧去面對一切。”
——劉倩菲 逐本創始人
“每一本書、每一部影片、每一篇論文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維、塑造我們的認知。好的書籍浩如煙海,先推薦兩本:《通往奴役之路》和《華氏451》。”
——萬敏 上上籤創始人
“巴里·沃思的《解藥》,製藥領域雖然有很多變革性突破,但也存在很多系統性問題,類似的故事一直在重複發生,其中的遊戲規則和取勝策略有很多相通之處。
另外是《將熟悉變為陌生》,書中鮑曼透過對談形式探討了現代社會的流動性,揭示了傳統方式失效、新方式尚未形成的困境。透過質疑那些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提供新的認知和思考方式,能幫助我們更好面對生活中的不安全感,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
——朱璟然 五源投資人
互動送禮




五源尋找、支援、激勵孤獨的創業者,為其提供從精神到所有經營運作的支援。我們相信,如果別人眼中瘋狂的你,開始被相信,世界將會別開生面。
BEIJING·SHANGHAI·SHENZHEN·HONGKONG
WWW.5YCA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