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戰區網站2025年5月15日報道,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GUR)最新公佈的影像資料首次完整展示了Magura-7型無人水面艇,5月15日的紀念郵票釋出儀式上,GUR指揮官布達諾夫中將與作戰團隊公開展示了該系列無人艇的多工構型。這款裝備AIM-9M"響尾蛇"紅外製導導彈的無人作戰平臺曾在黑海區域創下擊落1架(烏克蘭稱2架)俄軍蘇-30戰鬥機的紀錄。5月15日的裝備展示活動中,除Magura V7外,同時亮相的還包括Magura V5多工平臺及Magura V6P改進型。

相較早期Magura-5型無人艇(全長5.49米,航程833千米),Magura-7在尺寸、艇型與續航方面實現全面升級。Magura-7全長7.16米,空重1270千克,最大載荷650千克,搭載270馬力柴油發動機,配備1200升燃油箱,其最高航速72千米/小時(39節),巡航速度43千米/小時(23節),作戰半徑達1000千米(540海里)(一說是最大航程870千米),自持力48小時,搭載輔助發電機時可延長至7晝夜,可在浪高0.91-1.25米(3級海況)條件下作業。感知系統包含晝夜兩用陀螺穩定光電轉塔、雙通道影片監控及聲學環境監測裝置,透過三重平面衛星天線實現加密衛星通訊。烏克蘭正研發新型衛星導航抗干擾模組。除執行自殺式艦艇攻擊任務外,該艇還可承擔防空攔截、後勤補給、巡邏警戒及反潛作戰等多重角色。



此前網路流傳的低解析度影像難以辨識細節,本次影片清晰呈現了Magura-7配備雙聯裝"響尾蛇"導彈的作戰狀態,導彈安裝於類似戰鬥機的固定式發射軌上,發射仰角可調但缺乏水平轉向機構。此次曝光證實該平臺使用老式響尾蛇M型近程空空導彈,俄國防部此前公佈的影片截圖顯示,Magura-5曾在艇尾傾斜導軌搭載R-73導彈實施防空作戰,並有實戰戰果。AIM-9M缺乏俄製R-73導彈的大離軸角攻擊能力。受限於發射架設計與海面顛簸影響,Magura-7需精確調整航向才能鎖定目標,想要實施有效攔截需要更苛刻的條件,但是烏克蘭人的R-73可能庫存已經告急,導彈效能差點好歹還有供應方。




除導彈配置外,GUR首次披露了配備遙控機槍塔的Magura-7改型,艇體前部安裝了機槍模組,可能選用12.7毫米重機槍或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用於近距反無人機或登陸作戰支援。但烏方沒有透露Magura-7的具體列裝數量及武器配置比例。Magura-7典型戰術編組包含自殺攻擊艇、防空護衛艇及機槍火力支援艇的混合編隊。軍事專家指出,該艇反潛功能可能依賴投放式聲吶浮標與磁異探測儀的組合運用,但具體感測器配置仍屬機密,Magura V7的模組化設計允許快速更換任務載荷。烏克蘭海軍官員證實,正在測試配備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的對岸支援型號,以及搭載電子戰裝置的偵察改型,未來將形成完整的海空立體作戰體系。

第13作戰小組指揮官"十三號"在儀式上回顧了該部隊的發展歷程。兩年前首次襲擊俄軍'伊萬·胡爾斯'偵察艦時,他們完全是從零開始探索。據其宣稱,各型Magura系列無人艇累計摧毀包括9艘俄軍艦艇如22160型"謝爾蓋·科托夫"巡邏艦、12411型"伊萬諾維茨"導彈艇及775型"凱撒·庫尼科夫"大型登陸艦,另擊落2架蘇-30戰鬥機和2架米-8直升機,造成超5億美元戰損,如今已成功迫使俄黑海艦隊退守基地,使其喪失正常作戰能力。"軍事專家米哈伊洛·薩穆斯指出:"黑海無人機作戰的成功正在引發全球海軍學說革命,傳統大噸位艦隊面對21世紀無人艦隊明顯力不從心。烏克蘭透過控制海域、切斷交通線、打擊海空目標等實戰驗證,已然開創全新作戰正規化。"美軍對此高度關注,海軍指揮官邁克爾·林恩在坦帕特種作戰週會議上強調:"烏克蘭使用Magura-7搭載防空導彈擊落蘇-30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必須加速迭代適應這種變革。"


